唐海燕
摘 要: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結晶,同時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項目。做好文言文教學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認識古人的日常生活、言談舉止,培養他們的優秀情操,也能夠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歷史、獲取歷史知識的一手資料,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實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興趣;情境;拓展;經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246-01
長期以來,由于文言文教學處于老(教學方法)、慢(進度慢)、費(費時多)、差(效果差)的狀態,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不足,學習狀態不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文言文教學的效果。所以在新時期就需要我們能夠有效的運用文言文知識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進行滲透教育,以便能夠更好的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的有效進行。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這對于實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意義。特別是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認知,以便能夠更好的實現教學的目的。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一些與學生興趣相符的內容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蘭亭集序》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大部分學生都喜歡的歌手周杰倫的《蘭亭序》這首歌,讓學生閉起眼睛進行體會。通過學生對于歌曲的認識來引入課文內容,讓學生在感受歌曲中描繪的古韻色彩,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歌詞內容與韻律,之后教師再展示《蘭亭序》的書法帖,引導學生去感受書法內容的精彩。再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內容,就能夠使學生對于課文的基調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去認識文章中的崇山峻嶺、清流激湍,跟著作者的筆跡順流而下轉感受文中人物活動及其情態,動靜結合。然后再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體現出文章意境的清麗淡雅,情調的歡快暢達。后文中作者在表現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向往和執著的熱情,這對于加深學生的文章認知、了解作者的表達目的、認識作者的處世態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學生的興趣激發,以便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的有效進行。
二、引導學生的知識積累
文言文與現代文有著較大的區別,特別是一些通假字、實詞虛詞的用法、特殊句式等等,學生在日常的寫作、會話中很少遇到,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到困惑,都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認知,這樣才能夠培養他們的文言文能力,所以就需要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另一個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種常見的用字現象,我們無須向學生引經據典或想當然的過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來,但反復強調這個概念,讓學理解、掌握常見通假字是必要的,這不單是高考題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內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讀文言文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從初中到高中,學生接觸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別多,“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通“現”,“失其所與,不知”中“知”通“智”,“約從離衡”中“衡”通“橫”,“制其弊”中“弊”通“敝”,“陳利兵而誰何”中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贏糧而景從”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師可以適時地指導學生對其歸類列表,用化零為整的方式使其系統化。新《大綱》要求重點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和18個文言虛詞,更是常提常講常歸類的對象,必要時教師要對其進行集中整理,打成資料印發給學生。對于古今詞義差別較大的詞和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要指導學生專門歸類掌握,切不可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語法教學的一個難點,但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逐步認識、掌握諸如“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見文言句式,了解他們的一般構成、識別和使用方法,以便學生在進行文言文閱讀的時候能夠進行有效的理解。
三、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引導學生進行逐句的翻譯,之后讓學生進行知識點、課文的背誦,簡單的教學形式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來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知識的體會與感悟,加深他們的學習認知。比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這篇課文的時候,在荊軻刺秦的場面描寫中,荊軻是“取—奉—發—把—持—揕 —逐—提”,主動進攻未遂仍進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是“驚—引—起—拔—走—擊”,由驚慌失措轉為有效反擊,動作描寫層次分明,而單純的文字理解很難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記憶,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創設一個情境:把講臺當做是秦王的寶座,讓兩個學生一個扮演秦王、一個扮演荊軻進行課文內容的表演,讓其他學生進行監督、課文對比,看他們哪個動作做的不到位,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進一步加深,同時也能夠促進他們對于文中情感的體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俗話說“課本只是一個例子”,所以在教學中,還需要教師能夠拓展課文知識范圍,通過相關課外知識的引入來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對于課文有一個全面的、立體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郭曉茜 淺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學周刊:B,2011
[2] 高 鵬 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思考-考試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