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芬
摘 要:提問教學是現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一些缺陷。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376-01
在課堂教育中,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一種直接的方式。課堂提問作為教學形式自古便存在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課堂提問成為了應試教育的工具。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學應在師生應平等對話中進行,基于此精神,我們應當重新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進行審視。
一、當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弊端
(一)提問隨意,問題有數量而沒有質量
提問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深受廣大教師歡迎,但是在有的課堂上教師提問的問題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缺乏技術含量或者提問不合時宜。如有的問題單純就是詢問學生老師剛才講的問題對不對,或者單純的讓學生復述題目。教師提問這類問題在形式上是使課堂氣氛活躍了,但是卻沒有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還有的教師在講課是突發奇想,沒有經過思考便向學生提出了問題,結果問題偏離了課堂的主線,更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二)“設問”式提問占主體,缺乏開放式提問
個別教師在備課中把課堂提問的內容詳細列出,上課的時候生搬硬套,學生對于老師的提問早已熟知,能夠流利回答,這樣只能喚醒學生的機械性記憶而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筆者觀察,在課堂實踐中,小學數學老師所提問題往往是“3+5=?”一類的問題,學生對此類問題回答固定,真正能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開放性問題很少。
(三)提問面窄,不利于全體學生發展
在不少教師的潛意識里存在著“優等生”觀念,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往往將提問對象定向在了優等生領域,所設計的問題也不自覺地依據其理解能力進行。數學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小學生對邏輯的理解,一部分學生理解的快,還有一些需要培養才會逐步理解。教師這樣有偏向地設計出來的問題使得“優等生”以外的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吃力,存在一種不公。這樣在課堂提問教學中,老師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互動很好,其他學生則變成了看客,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
(四)教師缺乏鼓勵性的評價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回答了老師的問題,教師習慣用“對”或“不對”來評價,若回答不對則繼續提問,直到問題回答正確了,然后進行下一步教學。教師對學生問題回答情況的評價對學生內心是非常具有導向作用的,回答問題的學生期待著老師的肯定性評價,渴望老師對自己的認可,簡答的“對”是不能滿足學生心里需求的。若學生回答錯了,單單的“不對”或“錯誤”等詞語有時會傷害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促進學生踴躍發言。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實施策略
(一)精心設計問題,提高問題質量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設計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問題設計要做到圍繞教學目標,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教學難點、重點精心設計,避免做出無用功。例如教師在講授“平均數應用題”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便可以這樣提問:“一個馬虎的小朋友身高1.42米,馬上就往平均水深1.4米的游泳池里跳,這樣安全嗎?”這樣可以形象的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讓學生對該概念印象更加深刻。
(二)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并不是所有提問都是合乎時宜的,不恰當的提問容易打斷老師和學生的思路,不利于整節課的系統學習。當學生經過思考有所體會,但是對于知識有模糊難以清晰把思路表達出來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一步步的引導,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例如,在做某應用題是,學生普遍對該問題的解決方法有了大致的想法,但是在解題中的某一步上舉棋不定,此時教師可以對該步驟進行引導性的提問,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對學生回答進行合適的評價
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常用“正確”、“很好”、“不正確”等簡單的詞語進行評價,之后便一帶而過進行之后的教學步驟,學生在情感上是沒有得到滿足的。“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教師應當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學生答對了,老師可以用“答的不錯,大家多向某某學習呀”或者“回答正確,某某真厲害”一類的話來鼓勵學生;回答不正確時,老師應簡要分析該學生答錯的原因之后對其進行鼓勵,如“不要灰心,再認真思考一會你下次你一定會答對的”,對學生進行安慰。
(四)營造平等、民主的數學課堂氛圍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不同階層的,老師主動教授而學生被動學習。長期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按照老師的想法來思考,很難有自己的觀點。新課程標準提倡課堂教學師生平等對話,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思維會更加活躍,更具有創新性。因此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多發言,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樣也會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進行。
課堂提問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藝術。教師應重視課堂提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立麗.讓小學課堂成為思維樂園[J].科技文匯,2011(04).
[2] 朱菊香.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橋梁[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