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網絡教學是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補充,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面有重要作用。將反思性學習理念融入ESP網絡課程的設置中,希望通過現代的教育手段激發學生原有的知識和學習動機,并促使他們對學習內容和過程進行思考和總結,從而提高ESP課程的學習效果。
網絡教學平臺ESP課程反思性學習近期,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改革英語考試制度的規定,多個省市將逐漸淡化英語高考。這說明過去的英語教育體制已不再符合時代的需要,同時也對高校英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各行業日益廣泛和深入的國際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學生的英語水平隨著高考的淡出而降低,如何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知識與語言技能兼備的國際化人才是高校的社會責任,也是外語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開設ESP課程,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但ESP課程在實際實施中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使用網絡課程,并融入反思性學習的理念,是一個有效提高學習效果的途徑。
一、反思性學習
對于反思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哲學領域,由J. Loke提出,認為“一個觀點是有意識思考的結果。意識到自己具有某個觀點,同樣是思考的結果;而反思,就是去識別這樣一個觀點的過程。”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J. Dewey強調學習經驗中的反思成分,主張通過探究性和體驗性的活動來構建其知識體系。他還對反思的機制做了系統論述,認為它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依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于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主動的,持續的和周密的思考。”
Schon將反思性實踐引入了教育領域,他認為職業教育界經常出現“專業知識”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弊病。這種弊病無法通過增加或削減專業知識而得到解決,必須另辟蹊徑,將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的關系翻轉過來:即自上而下的“理論——實踐”模式改變為“在做中學習”“在做中反思”,從而使學生成為“反思實踐者”。這一理念,引發了對反思性學習的諸多探究,許多學校根據這一理念來設計教師教育和職業提高的課程,并延伸至學生學習方式改革,及校本課程開發等領域。
許多研究者證明,反思在語言學習中也具有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作用。Nunan的教學實驗證明在學生選修ESP課程時,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能夠使學生對學習過程更加了解,從而更好地將語言知識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在網絡自主學習中,學習者是否有意識的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并將這種反思與其他學習者討論能增進他們對專業知識和學習過程的了解。
國內方面,以熊川武為代表的學者對反思性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并構建了符合我國實際的“反思性理論”體系以及時間模型。他認為,反思教學的實施過程應該遵循“發現問題一手段分析—提出假說—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分析材料—得出結論的步驟。鄭菊萍則認為,反思性學習是英語學習元認知策略中的一種,是“學習者不斷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所有的學習特點,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材料、學習信息、思維模式、學習效果等。”
盡管國內理論研究成果頗豐,但教學實踐中,中國學生對反思性語言學習策略并不熟悉。他們很少有意識的組織和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不能在使用學習策略時自我監控,也很少仔細的反思和回顧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網絡課程日益普及的今天,這個缺陷能夠在設計網絡課程時得到彌補。如果學習材料和學習過程能夠體現出自主性、合作式、探索式的特點,便可以逐漸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及知識本身進行反思的能力。
二、網絡教學平臺
網絡教學平臺展示了一個內部關聯的知識體系,其間學習者個人知識建構呈現出連續性和發展型的特征。異步交流方式允許學習者相互對話,使他們能進行更深入、更活躍的思考,從而幫助他們將不同的觀念聯系在一起,建構內在的有連貫性的知識結構。
用網絡平臺教授ESP課程已有先例,相對于傳統的ESP課堂教學而言,網絡平臺能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創建仿真語境,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網絡平臺教學仍有其缺點,最突出的就是容易造成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不足,“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為了發揮網絡教學在自主學習方面的優勢,同時彌補現有的缺陷,我們將反思性學習策略融入教學平臺和學習過程的設計中,從學習者、教師素養、學習材料等層面著手,幫助學生實現形成反思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果。設計時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網絡課程內容的設計及信息呈現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符合學習者語言學習的認知風格,能培養學生使用特定的學習策略。
2.網絡課程的評價方式能夠促使學生進行自我效能的評價及積極使用歸因策略,并對自身的學習特征進行分析。
3.網絡學習平臺的設計和所附帶的交流工具能實現教師引導,監督學生學習的功能,能實現師生和生生無障礙交流,進而及時解決學生問題。
4.學習材料和教師素養符合該專業培養目標,學生語言水平能勝任學習。有體現科研實際和科技進展的實例作為文本和視頻學習材料。
三、反思性ESP網絡教學平臺
在這些要求的指導下,我們開發了鉆井與油氣開發專業網絡平臺,進一步拓展了該平臺在自主學習和互助交流等方面的功能模塊,構建自主學習的網絡環境。建成的鉆井與油氣開發專業英語網絡教學平臺,具有如下特點:
1.專業英語教學資源的有機集成。鉆井與油氣開發專業論文語料庫、教學視頻、電子教案、課件、與授課計劃等學習資料。
2.輔助教學資料的集成。鉆井與油氣開發專業網頁鏈接,專業詞匯翻譯軟件,相關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網址鏈接以便查閱及引用。
3.學習交流與互助平臺。BBS討論區,以便學生提問互助,教師提問引導。
4.權限管理和考核評估。所有參與教學的教師和學生均有一個用戶賬號,針對不同的操作需求有不同的用戶權限。教師可以不定期地進行網絡調查與使用統計,評閱學生的作業并提交至數據庫,學生則可以登陸查看自己的得分情況。
四、反思性ESP教學平臺的功能特征
反思性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感知并發展問題,并對信息進行加工創造獲取新知識。在網絡ESP課程的反思性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更為充分、自由,更利于學習過程的儲存記錄,回顧反思和監督評價。鉆井與油氣開發英語教學平臺參照李運福等提出的反思性學習模型,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反思性、探究性或研究性自主學習。
1.問題為導向的學習過程
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應是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在網絡平臺學習中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及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能夠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協作,選擇加工與創造知識的能力。但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形成以前,教師的督促引導作用必不可少。教師通過提問、引導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盡快步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喚醒學生自我發展意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觀。
同時,網絡環境中信息呈現方式的多樣性和集成性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習者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刺激,多渠道激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促成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融合,同時對學習材料,過程,及效果進行反復思考,鼓勵發現并提出問題。
最后,通過回答練習中的開放式問題,將答案及反思記錄在論壇上,為自身或其他學生的下一次反思探究提供信息和參考方案。
2.整合資源的教學平臺
教學平臺中,整合了專業語料庫、視頻資料庫、網絡服務器、在線詞典、相關網站鏈接,形成了文字——聲像——背景資料互補的教學材料數據庫。專業語料庫中的學習資料來源于EI收錄的期刊,反映該學科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最新研究成果,由專人負責選取更新,能夠與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相結合,加深對該學科領域的認識。視頻資料庫中包含鉆井作業的動態模擬視頻,油氣開發的原理和設備操作的講解,既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最直觀的認識,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將枯燥的原理用形象的動畫加以展示,可以加強記憶,強化學習效果。相關網址的鏈接為學生提供了探究式學習的可能。學生可發揮學習主動性對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深入了解,甚至可以將某篇學習資料翻譯成文并發布在BBS上,為其他學習者提供討論及學習借鑒的資料。
endprint
3.先學后練的自主學習模式
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習過程放任不管。學生通過之前對該領域的學習,再接觸英文版本的教學材料,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適當降低難度。課前,教師要求學生查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每次課前,學習需要查閱每次教學內容的相關資料。進入自主學習環節后,學生可在同一主題的幾篇學習材料中選擇一篇,并完成其后的練習題。練習題形式多樣,主要考查重點詞匯,句型,專業原理,并有1~2個開放式問題,啟發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思考。
4.互助分享式的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這時學生可以點擊進入BBS討論區,發帖向老師及其他同學求助,或者討論問題解決的辦法。同時,教師和管理員也可以通過BBS發布公告,告知學習進度,考試時間等,同時還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除了BBS討論區,還可以通過私信和Email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
5.評估與激勵結合的評價機制
教師擁有監控學生學習進度及查閱聯系完成情況的權限,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處理問題。通過網絡答題,考試,BBS交流,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優勢專長,從而對學生做出更準確的評估。
五、結論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但沒有改變反思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反而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支持反思性學習的技術條件。在網絡學習中,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合適的技術或工具引導和支撐學習者對學習的反思。學生可對專業知識以及英語語言知識及學習過程,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網絡ESP教學平臺課程內容的設計和信息呈現的方式,符合學習者的語言學習認知風格,學習動機,提高自我效能,并幫助他們回顧歸因。在這個學習平臺中,學習英語不僅僅只是回憶和復習詞匯句型以及語法規則,而是被融入了發現并解決專業知識方面的問題和動態過程。整個學習過程是形成性的,因為反思性學習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學習技能。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分析現有問題及解決途徑來深化他們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激發創造性思維。由于反思性學習中學習者總是在尋找自己學習過程的不足之處,以求得提高。
參考文獻:
[1]J.Loke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1693.
[2]Dewey,J.How we think: 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 Boston:DC. Heath.1933.
[3]Schon,D.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towards a new desig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profession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7.
[4]Nunan,D.Self-assessment and reflection as tools for learning. In?Assessment Colloquium,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n Education Conference.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4.
[5]熊川武.說反思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上海教育科研, 2002,(06).
[6]鄭菊萍.反思性學習簡論.上海教育科研,2002,(08).
[7]徐雄,李鵬舉.培養反思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寧夏教育科研,2004,(02).
[8]李運福,傅鋼善.網絡學習中反思性學習及模型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12,(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