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梅
〔關鍵詞〕 教師;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9—0039—01
新時期教學常規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新課標,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在這個前提條件下,認真領會教學常規實施細則會事半功倍。我們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認識,行動上才能跟得上步伐。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學習教學常規,對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師勞動前移,嚴格按照備課要求進行備課,抓好備課、上課環節。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理念,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形成課后反思習慣,寫好教學札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自身的發展。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向40分鐘要質量
1. 認真鉆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對所有的知識點做到了如指掌,傳授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這樣,學生就會在心里佩服你,就會喜歡上你的課,上課時也就會認真聽講。因此,教師在課余時間,要認真鉆研教材教法,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個別差異,明確哪些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哪些是難于記憶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錯混的,要時時刻刻做到心中有數。
2. 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因此,首先,我們要放下架子,到學生中去,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他們,從而讓他們喜歡我們,也喜歡上我們的課。其次,對班里每個學生都要做到一視同仁,不偏愛一部分人,也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3. 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讓學生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應注意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自己所講的知識將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得到怎樣的理解,并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另一方面又必須要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的情況靈活選擇教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識的講授,更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維進展情況。學生的參與欲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原因。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所以,要想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必須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時,教師要多用親切的語言和他們溝通,多利用課件進行教學,多表揚學生。課下要多了解學生的情況,在生活上多照顧他們,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進而喜歡上你的課。
三、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 注重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習慣的培養。每上新課之前都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采用先自學后檢查鞏固的方法。課后布置合理、適量的作業,鞏固學過的知識,并做到認真檢查督促,把作業落到實處。
2. 培養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培養學生做作業的習慣,首先要培養做作業時的良好心態。其次,平時對各類作業嚴格要求,要求認真書寫,規范答題。另外,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對那些學習較困難、有抄襲作業習慣的學生,采用多輔導、多鼓勵的方法,力爭使他們也能獨立完成作業。
3. 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一是認真聽老師講課。二是學會聽同學發言,邊聽邊思考:同學回答得對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何改正?
四、注重培優補差工作
教師要摸清學生情況,對優秀生和學困生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中力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特別是注重對學困生的轉化。主要要摸清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因為智力因素、學習態度,還是學習方法或是基礎太差。針對差的不同原因,對癥下藥。比如,對學習態度差、懶惰、不愛做作業的學生,每天都要督促他們,檢查他們的作業。如果全做了,給予表揚;如果不做,罰其重做,獎罰同時進行,講道理和強制要求交替使用,以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并不斷向他們進行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其看到學習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的動機。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