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汶
〔關鍵詞〕 化學教學;創新教育;情境;動機;教材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9—0058—01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創新教育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下面,筆者就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1.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也就是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在這個環境里,不是單向交流,而是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這樣就有利于消除上課過于拘謹的場面,他們的創新意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養和發揮。
2.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人類認識史上,正是個別人對事物或某種現象產生了好奇感,從而導致了重大的發明創造。瓦特對蒸汽沖動壺蓋的好奇啟發他發明了蒸汽機,巴甫洛夫對司空見慣的狗流唾液的現象感到好奇,通過探索,終于創造了高級神經活動心理學。如果沒有這種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動,創造性思維也就無從產生。例如,在學習“鹽類水解”時,首先提出酸溶液pH<7,堿溶液pH>7,那么NaCl、NH4Cl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許學生馬上會回答,但通過實驗后,學生感到很詫異——為什么結論與自己想的不一樣,為什么這些鹽溶液會呈現出不同的酸堿性?這就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
3.設計巧妙的問題情境。設疑是催生學生積極思維的源泉。科學研究、探索活動需要質疑。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質疑的技巧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層次,其次是注意疑問的隱蔽性和梯度。不能與結論太直接,也不能太難,要讓學生在解疑時有一定的切入點,順藤摸瓜,才能順理成章地解決疑問。例如,在初中化學中有這樣一種計算題:1000噸含Fe2O370% 的赤鐵礦石中含鐵多少噸?這類題對初三剛學化學計算的同學來說,確實難了一些,但如果我們把它拆成兩個題目:1000噸含Fe2O370%的赤鐵礦石中含Fe2O3多少噸?和這些Fe2O3中含Fe多少噸?這對于學生來說就相對比較容易了。
二、誘發動機,培養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在創造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那種自覺的、勤奮的、實事求是的、不屈不撓的敢于冒險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訓練養成的。
1.動機是創新的條件。動機往往是從“責任感”、“好奇感”那兒獲得的。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在世界大學校長論壇講過:“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可見,一切發明創造都是來源于對事物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國化學工業的先驅侯德榜出于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產生了“要創造出中國人的制堿法”動機,經長期研究,改進了索爾維制堿法,終于造出“紅三角”牌純堿,進而獲得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獎。
2.頑強是創新的要求。失敗是成功之母。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在許多次甚至上千次失敗中獲得的。化學家諾貝爾從小隨父從事軍工產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時,多次發生爆炸,他本人被炸傷,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并沒有放棄研究。市里不允許做實驗,他就把實驗遷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從而獲得成功,成了大發明家。由此可見,創新必須要有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決心。
三、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聯想。如,講到NH3、CH4實驗室制法時,根據所用藥品及反應條件讓學生思考選擇用以前學過的哪一套實驗裝置。二是鼓勵學生猜想。如,講到“氮氣的結構和性質”時,假設N2不存在N≡N,N2變得活潑,世界將會變成怎樣?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沖破思維定式的束縛。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現象是否相同?學生按常規的思維考慮認為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存在著一個過量的問題,產生的現象是完全不一樣的。
3.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培養實驗觀察能力,要加強和補充課堂演示實驗,最好是增加學生實驗,要求學生從實驗觀察、實驗操作的不同視角去仔細觀察,善于發現共同現象和不同現象,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總之,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創造充滿創新活力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發展的作用很大,同時讓教師的勞動閃現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這也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努力實踐的。
編輯:張 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