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明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給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機遇與挑戰,高職教育的職業性、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需要我們創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圍繞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和辦學模式,堅持“內引外延”的工作思路,從探索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徑、做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兩方面,探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模式。
關鍵詞: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高職;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對學生全面發展及校園穩定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高職院校實習實訓是學生實踐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高職教育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學生特點,要求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高職特色。
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心理健康教育,又稱心理素質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不斷地培養和教育的結果,而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接受著校內專業教育和校外企業實踐兩個階段的教育,其教育階段是其心理不斷成熟,不斷發展的階段。因此,加強這兩個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才與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一所高職院校,學院每年均有大量學生進入企業進行期限不等的頂崗實習,學生從專業學習到崗位實習,從學生角色轉變為準企業員工,從豐富多彩的校園環境走向單調枯燥的企業生活,在此階段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和心理困擾,甚至是強烈的心理沖突。如果沒有給予及時有效的引導和調適,就有可能成為自身發展的障礙,嚴重困擾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工作。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
(1)學生需求為主線,把握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內容。需求是個體對內部環境或外部環境條件的一種穩定的要求,是行為動力的重要源泉。大學三年,高職學生會產生多種心理需求,需求的滿足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成才。因此,學生的心理需求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應緊緊圍繞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堅持以生為本,深入開展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學生心理需求,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需求是其在校需求的主線。一項關于普通高校與職業院校學生心理需要調查研究表明:高職院校學生擇業需求最大、學習需求居第二位、個人需求最低。因此,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滲透職業人必備的心理素質訓練。同時,各系部開設專業概論等課程,將解決心理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第一時間解答學生的職業困惑。
(2)入學入廠兩跟進,探索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徑。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主要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從專業學習到崗位實習,從學生角色轉變為準企業員工,從豐富多彩的校園環境走向單調枯燥的企業生活,在此階段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和心理困擾,甚至是強烈的心理沖突。如果沒有給予及時有效的引導和調適,就有可能成為自身發展的障礙,嚴重困擾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工作。因此,需要緊抓入學入廠兩個關鍵期,做好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銜接和延伸。
①入學后跟進。高職院校學生,特別是新生雖然對所學專業、對高職教育的具體情況知之甚少,但深知自己是職業技術院校學生,在一入學就開始關注所學專業與將來職業、學校學習與社會實踐的關聯性,職業需求在三個年級中最高。因此,在新生入學后及時跟進專業教育、通過心理健康課及時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學非所愛的問題尤為重要。文化育人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渠道。通過專業社團、“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品牌活動,將企業元素引入校園,在校園中滲透企業文化,使學生能夠盡早以較強的生活適應能力投入到頂崗實習活動中。
②入廠后跟進。入學后的系列工作為學生進入企業做了一定心理鋪墊,使學生能夠客觀并相對積極地投入到企業實習中。然而,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進一步貼近企業和學生。通過專、兼職教師定期下企業了解實習生的心理動態、現場解決學生心理沖突、給予學生及時疏導等方式及時引導學生積極應對企業中面臨的困難,增強學生的歸屬感。
(3)逐層深入四落實,做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
①落實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是高職院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主陣地。2011年教育部頒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思政廳[2011]5號),文件對課程性質、教學目標、主要教學內容等方面做了要求,但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又有一定的差別,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實際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在課程建設上也需要具有高職特色。高職院校學生善于動手而短于理論,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充分把握高職學生這一發展特點,在教學形式上采用團體輔導的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同時,在課程安排上,開設《職業心理學》《職業心理素質訓練》《積極心理學》《人際交往》等選修課,服務于高職學生心理需求的同時,正向引導其學習心理學的熱情。
②落實宣傳、營造積極心理文化。宣傳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高職院校除了要豐富宣傳載體和宣傳形式外,更要重視宣傳內容的方向性。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對心理學感興趣,特別是一些有異常人格甚至是有心理疾病的學生。然而,心理學又是一門專業強較強的學科。高職只有三年時間,學生又都有自己的專業課程,很難有時間全面了解心理學。因此,為避免高職學生對心理學一知半解而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避免類似于醫學院學生的“大二綜合征”,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在宣傳方向上應重視學生興趣的積極引導。
③咨詢、關注學生個體及小群體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在促進整體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同時,還需要通過個體咨詢與團體輔導、點面結合,做到既關注個體又兼顧小群體需求。在工學結合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根據頂崗實習學生不在校園且部分學生分布分散的特點,采用電話、郵件、微博、微信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開展職業規劃、服務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的團體輔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④落實培訓、提升心健隊伍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又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解決這一矛盾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實際的辦法就是加強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升工作隊伍的專業水平。
⑤多方合力、三結合共筑心理危機防線。危機干預一直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在工作中堅持三結合,即心理排查和日常發現相結合,長效干預機制和即時保障機制結合,家庭、學校和醫院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張利.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隱性課程的開發[J].中國成人
教育,2013(1).
[2]朱水龍,張亞.構建高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模式[J].宿
州學院學報,2012(11).
[3]廖克玲,廖艷平.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育體系探討[J].經
濟研究導刊,2010(7).
[4]齊力,黃堅.高職與普通高校學生心理需求狀況的對比分析[J].
職業時空,2010(11).
(廣東省江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