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葳+李超
摘 要:高職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是應用類型的教育,主要是培養實用型人才。圍繞這一目標,各高職院校開展許多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大量有益的探索,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基于《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教學的內容,分析《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的特色,并對《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進行優化設計,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工學結合等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活動,為高職物流教學方法體系的改革提供較新的思路。
關鍵詞: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職業能力;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工學結合
一、開設《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的必要性
1.《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性質與作用
《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是高等職業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行業通用能力培養課程,是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整合高職發展、高職學生特點和企業需求而形成的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修課程。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物流,熟悉物流功能,了解企業物流活動,把握現代物流發展趨勢以及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備進一步深入學習物流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基礎,
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對一般或常見的物流問題能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能勝任物流服務與基層管理工作,能適應行業發展與職業變化要求,增強學生物流行業的通用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團隊協作精神的社會適應能力。
2.《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及與前導后續課程的關系
根據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本課程屬于行業通用能力培養課程,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是行業認知課程。同期開設的課程有管理基礎、市場營銷等。自然銜接的后續課程有運輸管理實務、倉儲管理實務等專業課程以及國際物流單證、物流成本分析、企業沙盤等拓展課程。本課程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支撐作用。
二、《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構想
1.《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設計理念
《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設計以物流管理專業相關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為依據確定課程的目標,進而設計課程內容,構建了任務引領型的課程體系。整個設計遵循了學生的專業認知規律,以認知行業、認識崗位、接受職業理念到養成基本的職業素質的邏輯順序設計課程內容。圍繞著物流的主要流程,邀請物流企業的專家和我們一起,先進行了縱向的物流流程剖析,又進行了橫向的物流崗位分析。明確了物流所涉及的工作項目,每個工作項目所包含的工作任務以及完成每個工作任務所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根據分析出來的職業能力,進一步分解出理論知識點和技能操作點,并對理論知識點和技能操作點進行歸納、整
合,與實踐需求有機結合,將所有的知識點都落到工作中的項目任務中去。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以致用,每一個知識點都能以實踐為載體自然地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2.《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設計思路
結合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和高職教學改革,貫徹行動領域課程開發理念,將“任務驅動”作為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按照物流職業崗位對知識、技能、素養的要求,結合物流職業資格認證要求,融合職業崗位標準,以物流行業主要工作業務選取教學內容、組織崗位實踐。
三、《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教學改革運行
《物流管理基礎與實訓》課程的教學將通過參觀、多媒體、案例教學、任務驅動的項目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物流的服務理念、物流系統思想、物流管理基本操作原理、職業禮儀及職業素養養成。
1.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的設置緊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職業崗位及崗位群對技能要求的實際出發,以“必需、夠用”為度,通過教學與實踐培養學生物流運作的認知能力、物流業務的操作能力、物流經營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獨立進行業務操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
(1)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
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課程教學緊緊圍繞著物流管理的主要流程,并依據企業的工作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務分解為五個項目和多個工作任務,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在面對一個大的項目時容易產生的畏難心理。將任務層層細分、環環相扣,即通過“任務描述—任務分析—概念點擊—任務實施—知識拓展”的方式,用大項目作引導,完成的是相對獨立的小任務,從而最終形成一個大系統,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有效激發、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其參與意識。
(2)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模式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將理論知識具體化,設計成學習情境,并且模擬真實的工作崗位流程,讓學生邊做邊學。整個課程的教學組織形式,都是先由教師創設情境、說明項目、布置任務,然后由學生組成的項目組合作去完成任務,而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指導和引導,最后由教師總結歸納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強調重點、難點。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這一教學模式。
(3)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以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指導,突出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相融合,將校內學習和實際工作崗位結合起來,盡可能地真正體會實際企業的工作環境。主要通過“崗位認知—校內學習—頂崗實習—理論學習—崗位實踐”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2.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核心,由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采用理論實訓一體化的項目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案例教學、演示教學法、啟發式教學、現場教學、模擬教學、討論教學等方法。依托的教學手段有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采集、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實習、參觀等。
作者簡介:閆葳(1978-),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李超(1980-),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冷鏈物流。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