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學生就業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證。目前,本科金融學專業存在缺乏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和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模擬實訓內容較為單一等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因素。為發揮好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作用,必須穩定校外專業實習基地,提升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水平,豐富實踐教學中的模擬實訓內容。
關鍵詞:金融學;實踐教學;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12-02
一、金融學專業開展實踐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解決畢業生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在很大程度上是畢業生供需結構矛盾所致,即畢業生的質量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尤其表現為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這也正是為什么在畢業生為尋找工作而發愁的同時,很多企業卻因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而苦惱的重要原因之一。為解決大學畢業生結構性失業問題,對高校而言,就是要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把實踐教學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應通過案例教學、模擬實訓、社會實踐等多種實踐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崗位的基本技能、提高心理素質,增強溝通能力、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可以說,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解決畢業生結構性失業問題的關鍵所在。
(二)有利于提高金融學專業的教學質量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認為質量是滿足社會(國家)需要的程度,主張重實效和適應社會的“外適性質量”。雖然這種主要體現社會本位的“外適性質量”不能詮釋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部內涵,但無可否認的是,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生是否適應社會需求是體現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對于像金融學這種應用型專業而言,更應強調“外適性質量”。不言而喻,實踐教學在使學生就業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時,也意味著其促進了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從具體的教學過程來講,實踐教學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目前大學里普遍存在的逃課現象。這對于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滿足現代金融市場的需求
在防范風險,減少交易成本,追求效率的內在驅動下,加之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和金融全球化的影響,使得各種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創新作為經濟成長過程中金融領域內部對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不僅包括金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和工具的創新、還包括離岸金融市場和外幣存放市場等金融市場的創新,以及金融技術創新、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制度創新等。可想而知,要適應現代金融市場需求,高校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實踐教學的開放性、動態性和自主性特點決定了其更易發揮學生自身優勢、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和途徑。所以,對金融學專業開展實踐教學,是對該專業學生營造創新氛圍,提倡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從而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要求的重要保證。
二、金融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建立充足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學生進入校外基地實習,不僅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付諸實踐,而且還能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以及他們對所聘人員的基本素質、關鍵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這有利于學生有針對性地為此去準備和努力,最終促進學生就業。然而,主要基于資金安全和資料數據保密等方面的原因,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許多部門和科室不能讓學生接觸,從而使得金融學專業真正能夠在金融機構頂崗實習的學生較少。不少實習的學生或是在銀行做接待服務和其他可以說是打雜的事情,或在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做推銷業務。這不僅使學生覺得實習沒多大意義,也使教師和相關領導對建設實習基地的積極性不高。別說為適應學生人數增加新增實習基地,就連早已揭牌的實習基地也因此而沒能很好地維持合作關系,以至于形同虛設。正因為穩定實習基地的缺乏,除少部分學生真正進入固定的實習基地實習外,大部分學生只好自行尋找實習單位分散實習,以至于有些學生連實習單位都難以真正落實,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實習進展和實踐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匱乏
目前,不少高校教師的年終考核和職稱晉升等主要還是以理論教學時數及科研成果為依據,以至于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平時用在提高自身實踐教學水平上的時間很少。同時,有些學校因師資緊張,平時教師教學任務繁重,被專門派到有關單位進行相關業務培訓的機會極少或根本沒有,從而導致高校教師盡管學歷和理論知識水平都較高,但實踐能力卻很是一般。可以說,正是因為實踐教學的突出地位在高校的考核機制和培訓機制未能得到體現,才導致高校的實踐教學整體水平仍在低層次徘徊。這也正是為什么有時在進行金融業務軟件操作模擬實訓時,軟件設計的流程與現實不符教師也不知曉的重要原因。不言而喻,這樣的師資隊伍難以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當然有些高校也不乏聘請金融機構相關人員擔任實踐教學的指導,但因其在理論知識方面相對欠缺,有時也難以獲得預期的實踐教學效果。所以,高校缺乏專門的高水平實踐教師隊伍是影響實踐教學效果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模擬實訓內容較為單一
目前有不少高校金融專業的模擬實訓大都集中在那種與金融基礎業務相關的操作程序訓練。實訓一般采取對相關金融業務軟件進行操作的方式進行,如商業銀行業務軟件操作、證券交易軟件操作、保險業務軟件操作等。誠然,這種實訓易于讓學生掌握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如果實訓內容大多集中在這種通過學生“跟著做”、“模仿做”等純粹機械性操作訓練來掌握一種程序化的業務流程上的話,學生可能會因過多停留在這種被動式的低思維層次的學習而缺乏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不難發現,這樣的實踐教學難以達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根據羅伯特·卡茨(Robert.Katz)的觀點,作為管理者必須具備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我們暫且不談培養學生作為高層管理者必須具備的概念技能,但對于各層管理者都必須具備的,也是像金融這樣的服務行業非常重要的人際技能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大多數高校與這種能力培養相關的實訓項目的設計和開發明顯不足,這又怎能實現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提到的金融管理人員的培養。因此,高校金融專業的模擬實訓內容有待調整。
三、深化金融學實踐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加強校外專業實習基地與校內模擬實驗室建設
隨著金融學專業的總體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大,僅憑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難以吸納所有學生實習。因此,為了盡量給更多的學生提供穩定的實習單位,滿足學生實習興趣的多樣化需求,學校在建設校外實習基地時,要轉變觀念,不能一味盯著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還要充分利用小額貸款公司、期貨公司、擔保公司以及其他相關企業的資源。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因資料保密等原因不讓學生接觸相關實際工作的情況,高校應加大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進一步密切同實習單位的合作關系,增強雙方信任程度。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也要在不斷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和其他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適當增加接受學生真正頂崗實習的機會。另外,高校還應進一步加大校內模擬實驗室建設投入,尤其是要精心設計模擬場景和購買高質量的業務操作軟件,盡量使學生在實驗室能夠真正模擬到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實務工作情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金融企業特殊性造成的校外實習效果不佳的情況。
(二)提升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水平
為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必須調動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實踐教師的水平。為此,高校首先應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突出實踐教學的應有地位,把實踐教學水平和業績與各項評比、年終考核、職稱評定等密切掛鉤。其次是加大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訓。對于金融學專業的教師來講,應創造條件讓他們到銀行、證券、保險等實際工作部門進行相關業務培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甚至還可派承擔實踐課的教師到與本校合作的金融機構從事相關部門的主要工作。這在提高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密切雙方的合作關系。當然學校也可直接從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工作人員到本校任教或兼職,做到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同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給予所聘的金融單位員工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以增強他們的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實踐教學效果。
(三)豐富實踐教學中模擬實訓的內容
毋庸置疑,對于金融學專業學生來講,金融業務操作技能的模擬實訓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但我們也應明確:讓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或基本操作技能并不是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最終目標。如果一味只對學生進行這種被動式的程序化的操作訓練,將會束縛其主動性和創造性。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僅僅實施這樣的實踐教學,其實是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 “干中學”的口號下進行著與我們鼓勵的勇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創新的教學理念相違背的教學活動。為此,在當今大力推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必須讓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走出“以培養學生基本業務操作技能為主線”的誤區,更多關注設計和開發有利于培養學生金融服務行業非常看重的人際技能和創新意識的實訓項目。就是在進行必要的技能操作訓練過程中,教師也應改變教學方式,盡量引導學生動腦和發揮其創造型思維。
參考文獻:
[1]饒亦楠.基于扎根理論的本科教學質量現狀探析——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
[2]劉國買,譚軼群.基于提高就業能力的實踐教學綜合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0,(12).
[3]朱新蓉.金融市場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張亞歐.深化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7).
收稿日期:2013-09-21
作者簡介:熊冬洋(1967—),男,江西永修人,廣西科技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財稅理論與政策研究。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的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
優化研究”(2013JGB19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