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黑龍江大學為例,分析了俄語雙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指出黑龍江大學在以俄語特色為辦學宗旨的指導原則下,積極開展俄語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并探討了提高俄語雙語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提出俄語雙語教學有效開展的對策。
關鍵詞:雙語教學;俄語;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21-02
自2002年起,黑龍江大學便開展雙語教學改革實踐,開設了系列雙語(英語)教學課程,在雙語(英語)教學方面迄今已積累了許多經驗,并取得了較大的成效,2012年學校進行了首屆“黑龍江大學雙語教學質量優秀獎”的評選活動。但相對于英語雙語教學來講,俄語雙語教學由于師資力量、俄語生源等因素的制約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本文就黑龍江大學在開展俄語雙語教學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進行論述。
一、俄語雙語教學的現狀
(一)俄語生源少,外語水平參差不齊
除去俄語學院、中俄學院的俄語專業學生,黑龍江大學各專業本科生第一外語為俄語的學生人數相對于英語學生少,以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為例,該學院歷史專業四屆本科生,2009級51名學生中沒有俄語生,2010級學生中只有1名俄語生,2011級33名學生中沒有俄語生,2012級46名學生中也只有1名俄語生。其他學院情況也大致如此,俄語學生約占全部學生總數的3%,且外語水平參差不齊。盡管多數學生都能通過四級考試,但聽、說能力較低,甚至有少數學生完全聽不懂俄語,且專業詞匯量貧乏,開展雙語教學困難較大。由于雙語教學是采用俄語原版教材,使用俄語和漢語交叉教學,作為授課對象的學生,其俄語基礎十分重要,特別是聽、說、讀、寫的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正常的教學進度,最終影響雙語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師資培訓力度不夠,俄語雙語師資匱乏
2012—2013學年黑龍江大學專門開辦第一期雙語(俄語)教學師資培訓班,培訓班采取個人申報、學院推薦、學校考核的方式擇優錄取,培訓班開設的課程有口語、聽力、基礎俄語,其中口語和聽力課由俄羅斯外教授課,基礎俄語則是聘請俄語系教授授課,保證教學質量。培訓班學員每周學習15課時,共24教學周。經過一年的培訓班學習,參加培訓的教師俄語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教師原有俄語水平參差不齊,所以部分教師水平提高并不明顯。第一期俄語培訓班共有學員18人,經過培訓,達到開設雙語教學要求的教師只有6人,占參加培訓教師人數的33.3%,而且計劃近兩年內開設相關雙語課程的教師只有4人,占參加培訓教師人數的22.2%。因此,很難達到每年真正培養25至30名左右的雙語教師的目標[1]。黑龍江大學俄語雙語教師整體水平不容樂觀,俄語雙語師資嚴重不足,教學力量比較薄弱。
(三)雙語教學激勵力度不夠
黑龍江大學先后制定了《黑龍江大學雙語教學教師選拔與培養管理辦法》、《黑龍江大學教師學校出國進修管理辦法》等,規定優先選派開設雙語課程的教師出國進修[2],但由于各種原因,實際上每年選派出國進修的雙語教師人數非常有限,派去俄羅斯進行教學培訓的會講俄語的教師就更少。盡管學校規定雙語課程的工作量將按照普通課程工作量的1.5倍核定[3],但教師開設雙語課程的熱情仍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決定:首先,與普通教學課程不同,雙語課程要求既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的理論水平,同時又要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所以教學難度較大。其次,教師日常不僅面臨較大的教學壓力,而且還要面臨較大科研壓力,每學期的教學評估對教師造成的心理壓力也較大,而開設雙語課程要準備俄語講義,這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備課。再次,由于學生俄語水平參差不齊,課堂上師生互動比較困難,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沒有成就感,也影響教師開設雙語課程的積極性。
二、開展俄語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符合黑龍江大學全方位對俄特色辦學宗旨
黑龍江大學是由中國抗大第三分校俄文隊發展而來,學校具有的語言優勢、綜合學科發展優勢以及獨特地緣優勢使學校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多年來始終保持全國俄語學科的龍頭地位,走出了一條全方位對俄特色辦學之路。2012年,黑龍江大學成為黑龍江省和教育部共建的大學,并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成立了具有對俄特色的“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因此要合理整合學校不同學科的俄語教師資源,更好地開展俄語雙語教學,努力提高教師俄語雙語教學能力,力爭在俄語雙語教學實踐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為黑龍江大學全方位對俄辦學積累更加有益的經驗。同時,進一步彰顯黑龍江大學全方位對俄辦學特色,不斷提升學校教學水平、辦學水平,積極推進黑龍江大學國際化進程。
(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需要
教育部于2001年出臺的《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開課和專業課教學,外語課程要達到所開課程的5%—10%。”[4]在稍后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綱要(2003)》中進一步明確指出要繼續推進雙語教學工作。因此,積極推進雙語教學是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通過四年的系統專業學習,學生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理論水平,又具備較高的對外交流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對俄羅斯歷史文化的興趣和人文素養,在實際工作中可以迅速拉近與俄羅斯合作伙伴之間的距離,為今后可能從事俄羅斯相關問題研究打下基礎。
三、完善俄語雙語教學的對策
(一)提高領導者對俄語雙語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開展雙語教學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教師開設雙語課程前,管理者應該向教師闡明雙語教學的意義和目的,讓教師明確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取得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在雙語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隨時掌握教學的進展情況,主動與任課教師溝通,了解其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并積極幫助教師排除困難和解決問題,并客觀地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自身素質,最終實現雙語教學的目的。
(二)制定特殊政策支持雙語教學
不同于專業英語教學,雙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提高學生俄語口語和聽力水平,而是以學科專業為基礎,盡量為學生營造一種用俄語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氛圍,提高學生用俄語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雙語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難度,學校應該創造條件,給計劃開設俄語雙語課程的教師盡量提供與其他高校相關專業交流、學習的機會,提升教師雙語教學的水平,保證所開設的雙語課程教學達到預期效果。開設雙語課程需要教師投入比一般課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故學校應制定相應政策支持雙語教學,在獎金津貼發放、職稱評定等方面對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給予相應政策傾斜。教學評價時,應充分考慮雙語教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在課程開設的第一輪評價指標可略低于其他課程,適當緩解任課教師的工作壓力,增加教師繼續雙語課程教學的信心。
(三)根據實際情況開設適合的雙語課程
以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為例,該學院曾開設俄國史雙語課程,該課程為指導性選修課,選修的都是該學院學生,但由于會俄語的學生僅有兩人,所以盡管教師在備課時是采用俄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備課,但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是以漢語為主,只是偶爾有些俄語專業詞匯,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在講授兩輪后,該門雙語課程則變成完全漢語授課了。因此,鑒于學校俄語生源比較少,開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的雙語課程不符合實際,所以建議開設一些適合全校學生選修的雙語課程,諸如俄羅斯文化、中俄關系史、俄羅斯文學等文、理科學生都可以選修的雙語課。此外,應該盡量選用俄羅斯高校正在使用的高質量原版教材,或者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將原版教材進行改編或選編。所開設的雙語課程要做成多媒體教學課件,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雙語教學語言環境
為高效展開雙語教學,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課堂上,可以盡量采用小組討論、專題討論和案例教學等形式激發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用俄語表達。課后,應該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俄語資料,延伸課堂教學。還可以組織俄語角、俄語沙龍,提高學生俄語表達能力。同時,在校廣播站開設俄語頻道、俄語節目,開辦俄語報紙、組織學生參加俄語影視欣賞等方式,創造校園的外語環境。在平時與學生交往中,教師多用俄語與學生交流,將對學生在生活中積極使用俄語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雙語教學應該循序漸進,首輪授課時,教師應做到板書和考試環節使用俄語,同時盡可能使用口語化的俄語講述課程的內容;在第二輪或者第三輪教學時則使用比較流利的俄語授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學”。
參考文獻:
[1][3]黑龍江大學雙語教學教師選拔與培養管理辦法[EB/OL].黑龍江大學校園網,http://125.223.1.123/ShowArticle.aspx?ID=756&CategoryID=14,2013-06-07.
[2]黑龍江大學教師出國進修管理辦法[EB/OL].黑龍江大學校園網,http://125.223.1.123/ShowArticle.aspx?ID=756&CategoryID=14,2013-06-07.
[4]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1.
收稿日期:2013-07-30
作者簡介:葉艷華(1973—),女,黑龍江遜克人,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俄羅斯問題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俄語雙語教學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以黑龍江大學為例”
(2012C39);黑龍江大學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中俄旅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比較研究”(2012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