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動式教學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點。當前,由于受到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內容陳舊,教師理論功底不扎實、教學技巧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互動式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推廣中受到較大阻力。探索適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的互動式教學法,對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29-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是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而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充分發揮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效。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歷史與現實緊密統一,哲學方法與實際運用緊密貫通,這就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防止和避免教師在授課環節,因缺乏有效教學方法而使知識理論僅停留在學生的記憶環節,就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針對所學知識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加深記憶的一種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現代教學法,值得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環節加以推廣。
一、互動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缺失的表現
(一)教師仍習慣于“一言堂”、“滿堂灌”
當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仍習慣于“一言堂”、“滿堂灌”,忽視對大學生智能培養,這從根本上有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一言堂”教學在課堂中的主要表現為,教師的講解從理論到理論,按部就班,缺乏新意,學生聽起來索然寡味,教師自身也難以獲得教學滿足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1.部分教師仍習慣于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看成是“政治任務”,并未把其當成提升自我、陶冶學生的育人課。2.從對“一言堂”教師的教學調查來看,由于這部分教師長時間忽視教學改革方面的積累,教學理念難以轉變,教學效果難以提高。3.教師的育人理念沒有從根本上提升,部分教師仍持有傳授知識這一傳統教學理念,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在課堂教學中,仍突出教師的主體、支配、控制功能,對調動學生、激發學生、引導學生重視不夠。
(二)教師講授內容與學生需求不符
互動式教學,要求找到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和話題進行互動,如果教學內容過于陳舊,就難以激發起學生思考、討論的興趣,也就難以取得互動式教學的應有效果。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缺乏新穎性,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授過程中,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不夠,注重理論闡述,缺乏對理論知識的新鮮案例的支撐,學生難以感受到理論知識的力量。造成教學內容缺乏新穎性原因主要有:1.教師往往樂于講授學生都懂的理論知識,學生希望講解的反而不講,讓學生感到教師的教學像家長式說教。2.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往往過于突出重點,即主要講解干巴巴的幾條理論,把課堂內容變成文件匯編,教學過程中的信息量不豐富,學生理解起來存在較大困難。3.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不僅應讓學生知道理論“是什么”,更為重要的是應讓學生掌握理論的來龍去脈。而關于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現實依據、實踐基礎等內容,正是書本內容中所欠缺的,也是學生最感興趣和最希望了解的知識,有的教師正是缺乏對此部分知識的完整詮釋,使學生感受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一些重要理論更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教師的理論功底不深厚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要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認識理解問題的能力,就必須認真閱讀黨的重要歷史文獻、經典著作中的理論原理,全面認識和了解社會的熱點,只有這樣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環節中,教師才能引經據典、說理透徹,才能正面回答學生提出的社會熱點問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式教學難以開展,并非由于熱點討論話題的欠缺所致,而是基于教師自身理論功底不夠深厚,難以形成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1.教師自身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體系把握不清,教師開展互動式教學的理論基礎不具備。2.教師平時缺乏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深入思考,不能夠正面回答、有效講解學生所提出的社會關注問題,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不夠。
(四)教師的教學技巧不足
互動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技巧要求很高,教師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就像是掌握課堂教學的潤滑劑一樣,使課堂教學流暢自然。反之,如果教師缺乏教學技巧,就會阻塞教師和學生的靈感,使課堂教學生澀無味。當前,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技巧不足主要體現在:1.互動話題選擇不當,或過難,或過易。過難會導致學生不能形成有效思考,回答不上來,形成課堂冷場;過易將會導致不同層次的學生爭搶回答,造成互動的隨意性,難以取得互動效果。2.教師在控制互動場面的過程中,因為技巧不當,很容易遭遇冷場。當教師選取一個互動話題時,學生經過思考后沉默不語,這時就需要教師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而很多教師遇到此種場面時,會顯得束手無策。
二、互動式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分析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中,本人通過采用不同教學法,從教學效果、學生反映、教師感受等多個方面進行比較。比較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比較班級:平行的兩個四合班:2011級法學1、2、3、4班(人數:150人)與2012級財稅1、2、3、4班(人數:168人);比較方法:傳統教學法與互動式教學法;比較環節: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2011級法學采取的是傳統教學法;2012級財稅采取的是互動式教學法。在進行數據搜集和實證分析的過程中,選取的數據采集指標體系為:1.學生到課平均人數;2.學生期末考試優秀(90分以上)人數;3.學生期末考試及格(60分以上)人數;4.學生的學習興趣;5.課堂的活躍程度(平均發言人數/每堂課);6.教師有成就感的課堂節次;7.教師備課準備時間(準備一堂課所花費的時間);8.對教師授課的技能要求。選取的數據統計指標體系為:1.學生到課率;2.學生期末考試優秀率;3.學生期末考試的及格率;4.教師的內心感受;5.學生對知識內涵的把握程度;6.備課準備的難易度。
根據設定的指標體系對2011級法學與2012級財稅課堂教學內容的相互比較得出以下結論:2011級法學學生到課的平均人數為103人,2012級財稅學生到課的平均人數為138人。2011級法學學生期末考試的優秀(90分以上)人數為26人,2012級財稅學生期末考試的優秀(90分以上)人數為47人。2011級法學學生期末考試的及格(60分以上)人數為142人,2012級財稅學生期末考試的及格(60分以上)人數為168人。2011級法學學生課堂的活躍程度(平均發言人數/每堂課)為6人,2012級財稅課堂的活躍程度(平均發言人數/每堂課)為28人。2011級法學教學過程中有成就感的課堂節次為45節,2012級財稅教學過程中有成就感的課堂節次為65節。教師的備課準備時間(準備一堂課所花費的時間)2011級法學平均為2個小時,2012級財稅平均為3個小時;傳統教學法對教師的授課技能要求低,互動式教學法對教師授課技能要求高。根據數據采集結果,進行數據計算統計結果顯示,傳統教學法學生到課率為68.9%,互動式教學法學生到課率為82.1%;學生期末考試的優秀率傳統教學法為17.3%,互動式教學法為27.9%;學生期末考試的及格率傳統教學法為94.6%,互動式教學法為100%;傳統式教學法中學生的學習狀態為被動學習,互動式教學法中學生的學習狀態為主動學習;傳統式教學法課堂的活躍程度低,互動式教學法課堂的活躍程度高。
通過比較兩種不同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效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互動式教學法更能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能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論的深層次把握。2.傳統教學法與互動式教學法相比較,互動式教學法更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3.就傳統教學法與互動式教學法授課的難易程度來說,互動式教學法對教師的教學技巧和整體素質要求更高,要求教師在備課環節更加充分。總之,互動式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有利于從根本上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互動式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施策略
(一)課前精心準備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師生之間雙向交流和集體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課前精心準備,包括課件的制作、案例的選取、視頻的剪輯、互動教學流程的彩排。要精心選取互動話題,根據教學的需要和考查側重點的不同,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課下認真準備;也可在課堂上考查學生臨場發揮的能力。案例的選取要具有說服力,要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能夠在學生中間產生共鳴。教師課前的精心準備,甚至應包括互動話題的切入、互動的方式的選擇、學生互動效果的評價等環節,保證課堂教學環節嚴密有序,秩序井然。
(二)課中有效實施
課前的精心準備,必須在課堂實際教學環節中發揮出其設計的應有功效。這就需要教師不僅具有良好的教學心態,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進行合理的組織,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一般來說,課堂教學互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的講授和引導階段,讓學生先進入到學習狀態當中。這一階段,要求教師把互動的話題融入講授的內容中去,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第二階段,互動階段。在互動方式的選擇上,既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對多互動,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對多互相討論。當教師選擇一對多這一互動方式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就互動話題進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容易遭遇冷場現象。也就是教師提出需要學生回答的問題時,沒有學生主動回答。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有充分的了解,哪些學生學習好,哪些學生學習相對差一些,教師可通過讓好學生先行回答,以帶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在采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對多互動方式時,需要教師進行合理分組,通過小組內成員的集體討論、分工合作,以達到增進互動質量的功效。第三階段,教師總結階段。教師要對互動環節中學生的發揮及討論的話題進行歸納總結,這要求教師發現學生在互動環節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三)采取多種途徑開展互動
課堂教學中的互動,無論從互動方式還是互動內容上,其廣度、深度都極其有限,要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必須拓展互動空間,由課堂互動延伸至課外互動。現代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達,為課外互動提供了現代互動手段。高校中的網絡課堂,就是教師通過在網絡空間與學生相互交流、互動學習的新方式。學生進入不同教師的網絡課堂,即可看到不同教師的課堂內容設計,學生可針對教師的課堂內容進行提問(網絡空間留言),教師登錄后可對學生的疑惑問題進行一一解答,這就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互動空間,使學生在課余也能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進程中。此外,還應積極推進大學生的課外實踐互動,高校可緊密結合大學生課外活動項目,如,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生產勞動等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心靈得以凈化,能力得以提升,認識得以升華,覺悟得到提高。
(四)注重提高教師的素質
互動式教學離不開教師主體功能的發揮,而教師自身素質的高與低、言與行,都在與學生的互動環節中得以充分展現,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實踐表明,教師對學生的心靈成長會產生廣泛、持久的影響力。因此要塑造學生的靈魂,首先要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通過師德建設,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此外,學校還應積極開展先進教師表彰活動,弘揚新時代正氣,引導廣大教師用崇高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影響和教育大學生。
(五)積極拓展互動平臺
互動式教學,應結合高校實際,打破常規,深入挖掘新教育資源,拓展學生學習互動平臺。可多方設立載體與平臺,如,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班級宣傳欄、黑板報等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特點,分年級、分專業,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活動。如,道德模范事跡的報告會、有獎知識競賽、學習經驗交流會、主題討論會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六)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實施互動式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緊密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認知規律,使互動式教學法更能發揮出其應有功效。當代大學生80后、90后居多,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大學生,其思想特點、關注焦點也會有很大區別。80后大學生從其成長所處的時代來看,生活于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績的年代,西方文化開始深刻而全面地影響中國,80后的思想是自由與保守并存。針對8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在互動環節,應以激發大學生的理性思考和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辨析為主,通過讓大學生自己演講、討論等形式,使其對思想政治理論由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層面。90后大學生從少年至青年時期生活于改革開放發展的平穩期,中國經濟持續增強,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不斷增強。因此,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是自由占主導。在開展互動式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采取實踐互動、社會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中得到啟迪,逐步形成正確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陳經義.高校基層黨組織廉政教育之我見[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9).
[2]文華良.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式教學的運用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8).
[3]范丹卉,袁本文.互動式教學法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現機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4]顧建亞,王明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現狀調查與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1).
[5]王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型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8).
[6]龍國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書育人,2013,(3).
[7]張會新.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1,(1).
收稿日期:2013-06-23
作者簡介:鄭康(1976—),男,山東梁山人,河北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2013年科學研究項目青年基金項目“互動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研究”(SQ132
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