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麗+楊學麗+翟緒軍
摘要: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采用問卷調查法,結合黑龍江省10所普通高校問卷調查結果,透視與分析了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在分析問題成因的基礎上探索并構建了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就業能力;實踐教學;模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4-0060-02
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 造成人才市場供過于求,增加了畢業生就業難度,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企業效益下滑、破產或者停產而產生的失業者和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人員以及大量“海歸”,都將與大學畢業生爭奪就業崗位,這必然使得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大學生就業能力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就業能力開發的橋梁,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與保障。因此,本課題組通過調查分析擬提出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高校實踐教學模式,以期對我國高校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完善。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課題組從教師、學生兩個維度對實踐教學與就業能力現狀及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采用目的抽樣和方便抽樣相結合、無記名并當場回收方式填寫。選取黑龍江省內 10所包括醫學類、理工類、師范類、經管類等不同類型的本??圃盒?,共發放問卷 600 份,回收問卷 568份,回收率94.7%,甄別和篩選后有效問卷560份,有效率93.3%,就調查結果總結分析如下。
(一)調查問卷設計信度的檢驗
調查問卷設計運用態度測量技術,用五級李科特量表,五級態度及賦予分值為:非常滿意(5分)、比較滿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滿意(2分)和非常不滿意(0分)。調查指標信度采用L.J.Cronbachs α系數檢驗, 計算公式為[1]:
其中k為問卷總題數,S2為問卷總分變異量,S2i為問題項得分變異量;以600份問卷作為原始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借助SPSS13.0統計軟件計算,結果為:問卷合理問題項為15,α=0.7231,說明該調查問卷信度相當好。
(二)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分析
由表1數據按五級李科特量表法賦予分值(以下同)計算得,大學生基本就業能力平均為2.736分,就業發展能力平均為2.389分,就業人格平均為3.23分,社會應對能力平均值為3.11分,就業能力總體平均為2.866分。
計算結果發現,由高到低依次為就業人格、社會應對能力、基本就業能力和就業發展能力,前兩者高于就業能力總體平均值,后兩者低于就業能力總體平均值;可見大學生在就業人格方面表現較好,而在就業發展能力方面最為欠缺。根據所設定的平均數表現水平等級,就業人格及社會應對能力平均值均高于中等水平(一般3分,以下同),基本就業能力及就業發展能力平均值均低于中等水平,而就業能力整體低于中等水平,所以,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總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對現行實踐教學現狀的調查。由表2數據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總體現狀得分為2.966,居于中等水平偏下。
表2實踐教學總體現狀調查
2.對現行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的現狀調查。由表3數據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現狀得分分別為2.434和2.628,分別居于中等水平偏下,但實踐教學內容反映學科前沿情況稍好于實踐課程開設情況。
表3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現狀調查
3.對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現狀的調查。由表4數據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現狀得分分別為2.468,2.619,3.308和3.157,平均得分為2.888,在實踐教學中發揮作用良好,但對教學內容更新及實驗室硬件設備的滿意程度較低,總體平均得分為中等水平偏下。
表4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現狀調查
4.對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現狀的調查。由表5數據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現狀得分分別為2.656,2.959,3.608,2.305,平均得分為2.363,總體上對教師的教學經驗及責任心表示滿意,對實踐教學基地不滿程度較高。
表5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現狀調查(只限已參加過實習的對象)
綜上,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薄弱環節,具體為實踐教學模式缺乏科學體系且有待優化、保障資源有限、教學目標不能達到綜合能力要求、實踐教學基地不受重視等,實踐教學水平整體上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一)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目標體系是實現就業能力提升這一特色的具體教學目標集合體,如圖1。
圖1目標體系
在基礎知識基礎上,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培養大學生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同時與社會知識相結合,形成其融入社會并能較好勝任崗位的就業能力;通過學習獲得文化素質,通過知識運用獲得能力素質,文化和能力內在心理強化活動體現為精神素質;基本就業能力包括實踐能力、學習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就業發展能力包括創新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主動就業能力,就業人格包括積極樂觀、職業責任感及敬業精神,社會應對能力,具體包括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2]。
(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對理論教學的有效補充與延伸,是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根本性保障(如圖2)。
基礎性實踐由學生參與完成,結合專業特點及社會實踐,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組織設計并操作完成,基礎性實習突出內容豐富性與課本知識的結合;綜合性實踐突出其系統性特征及理論知識向實際能力的轉化,提升知識綜合運用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和素養;創新性實踐充分利用大學的豐富活動形式、科研成果、工程實踐等優勢資源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實踐性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程和實施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系統(如圖3)。
硬件保障是教師要專業理論知識擅長,要指導生產實踐和實習操作,要實踐教學經驗豐富和科研能力較強;實驗室條件和環境要滿足實踐教學環節的性質、內容;校內外實習基地以實際的生產、科研、管理等為基礎,滿足生產實際的實習需要,真正實現校企合作。軟件保障創建實踐活動環境及豐富校園文化和科技活動,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和資助大學生成立各種學術團體,開展各類講座、競賽和科技活動。經費保障主要為學校和二級學院對中心的專項資金投入和企業資金的投入等,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提供經費保障。
(四)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是判斷實踐教學整體設計、教學過程及教學方向等是否科學、是否正確(如圖4)。
教學條件評價針對硬件及軟件條件進行評估評價,硬件條件與軟件條件二者有效結合會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學內容評價教學課程設置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隊伍評價是基于專家、學生不同的視角及教師自評做出全面評價、自我認知、自我提高的過程。教學效果評價著重評價教學質量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實際效果,通過評價結果,校方可以及時獲取教師、學生對開設課程的反饋意見,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課程做出合理的調整和變動[3]。
參考文獻:
[1]金昕.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其現狀的實證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2]呂耀中,許志.論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培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2,(12).
[3]宋淑麗.淺談學生網絡評教[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11).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簡介:宋淑麗(1972—),女,黑龍江慶安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2013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
摘要: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采用問卷調查法,結合黑龍江省10所普通高校問卷調查結果,透視與分析了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在分析問題成因的基礎上探索并構建了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就業能力;實踐教學;模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4-0060-02
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 造成人才市場供過于求,增加了畢業生就業難度,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企業效益下滑、破產或者停產而產生的失業者和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人員以及大量“海歸”,都將與大學畢業生爭奪就業崗位,這必然使得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大學生就業能力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就業能力開發的橋梁,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與保障。因此,本課題組通過調查分析擬提出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高校實踐教學模式,以期對我國高校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完善。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課題組從教師、學生兩個維度對實踐教學與就業能力現狀及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采用目的抽樣和方便抽樣相結合、無記名并當場回收方式填寫。選取黑龍江省內 10所包括醫學類、理工類、師范類、經管類等不同類型的本專科院校,共發放問卷 600 份,回收問卷 568份,回收率94.7%,甄別和篩選后有效問卷560份,有效率93.3%,就調查結果總結分析如下。
(一)調查問卷設計信度的檢驗
調查問卷設計運用態度測量技術,用五級李科特量表,五級態度及賦予分值為:非常滿意(5分)、比較滿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滿意(2分)和非常不滿意(0分)。調查指標信度采用L.J.Cronbachs α系數檢驗, 計算公式為[1]:
其中k為問卷總題數,S2為問卷總分變異量,S2i為問題項得分變異量;以600份問卷作為原始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借助SPSS13.0統計軟件計算,結果為:問卷合理問題項為15,α=0.7231,說明該調查問卷信度相當好。
(二)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分析
由表1數據按五級李科特量表法賦予分值(以下同)計算得,大學生基本就業能力平均為2.736分,就業發展能力平均為2.389分,就業人格平均為3.23分,社會應對能力平均值為3.11分,就業能力總體平均為2.866分。
計算結果發現,由高到低依次為就業人格、社會應對能力、基本就業能力和就業發展能力,前兩者高于就業能力總體平均值,后兩者低于就業能力總體平均值;可見大學生在就業人格方面表現較好,而在就業發展能力方面最為欠缺。根據所設定的平均數表現水平等級,就業人格及社會應對能力平均值均高于中等水平(一般3分,以下同),基本就業能力及就業發展能力平均值均低于中等水平,而就業能力整體低于中等水平,所以,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總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對現行實踐教學現狀的調查。由表2數據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總體現狀得分為2.966,居于中等水平偏下。
表2實踐教學總體現狀調查
2.對現行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的現狀調查。由表3數據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現狀得分分別為2.434和2.628,分別居于中等水平偏下,但實踐教學內容反映學科前沿情況稍好于實踐課程開設情況。
表3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現狀調查
3.對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現狀的調查。由表4數據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現狀得分分別為2.468,2.619,3.308和3.157,平均得分為2.888,在實踐教學中發揮作用良好,但對教學內容更新及實驗室硬件設備的滿意程度較低,總體平均得分為中等水平偏下。
表4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現狀調查
4.對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現狀的調查。由表5數據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現狀得分分別為2.656,2.959,3.608,2.305,平均得分為2.363,總體上對教師的教學經驗及責任心表示滿意,對實踐教學基地不滿程度較高。
表5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現狀調查(只限已參加過實習的對象)
綜上,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薄弱環節,具體為實踐教學模式缺乏科學體系且有待優化、保障資源有限、教學目標不能達到綜合能力要求、實踐教學基地不受重視等,實踐教學水平整體上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一)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目標體系是實現就業能力提升這一特色的具體教學目標集合體,如圖1。
圖1目標體系
在基礎知識基礎上,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培養大學生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同時與社會知識相結合,形成其融入社會并能較好勝任崗位的就業能力;通過學習獲得文化素質,通過知識運用獲得能力素質,文化和能力內在心理強化活動體現為精神素質;基本就業能力包括實踐能力、學習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就業發展能力包括創新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主動就業能力,就業人格包括積極樂觀、職業責任感及敬業精神,社會應對能力,具體包括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2]。
(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對理論教學的有效補充與延伸,是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根本性保障(如圖2)。
基礎性實踐由學生參與完成,結合專業特點及社會實踐,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組織設計并操作完成,基礎性實習突出內容豐富性與課本知識的結合;綜合性實踐突出其系統性特征及理論知識向實際能力的轉化,提升知識綜合運用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和素養;創新性實踐充分利用大學的豐富活動形式、科研成果、工程實踐等優勢資源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實踐性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程和實施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系統(如圖3)。
硬件保障是教師要專業理論知識擅長,要指導生產實踐和實習操作,要實踐教學經驗豐富和科研能力較強;實驗室條件和環境要滿足實踐教學環節的性質、內容;校內外實習基地以實際的生產、科研、管理等為基礎,滿足生產實際的實習需要,真正實現校企合作。軟件保障創建實踐活動環境及豐富校園文化和科技活動,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和資助大學生成立各種學術團體,開展各類講座、競賽和科技活動。經費保障主要為學校和二級學院對中心的專項資金投入和企業資金的投入等,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提供經費保障。
(四)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是判斷實踐教學整體設計、教學過程及教學方向等是否科學、是否正確(如圖4)。
教學條件評價針對硬件及軟件條件進行評估評價,硬件條件與軟件條件二者有效結合會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學內容評價教學課程設置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隊伍評價是基于專家、學生不同的視角及教師自評做出全面評價、自我認知、自我提高的過程。教學效果評價著重評價教學質量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實際效果,通過評價結果,校方可以及時獲取教師、學生對開設課程的反饋意見,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課程做出合理的調整和變動[3]。
參考文獻:
[1]金昕.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其現狀的實證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2]呂耀中,許志.論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培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2,(12).
[3]宋淑麗.淺談學生網絡評教[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11).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簡介:宋淑麗(1972—),女,黑龍江慶安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2013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
摘要: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采用問卷調查法,結合黑龍江省10所普通高校問卷調查結果,透視與分析了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在分析問題成因的基礎上探索并構建了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就業能力;實踐教學;模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4-0060-02
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 造成人才市場供過于求,增加了畢業生就業難度,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企業效益下滑、破產或者停產而產生的失業者和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人員以及大量“海歸”,都將與大學畢業生爭奪就業崗位,這必然使得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大學生就業能力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就業能力開發的橋梁,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與保障。因此,本課題組通過調查分析擬提出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高校實踐教學模式,以期對我國高校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完善。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課題組從教師、學生兩個維度對實踐教學與就業能力現狀及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采用目的抽樣和方便抽樣相結合、無記名并當場回收方式填寫。選取黑龍江省內 10所包括醫學類、理工類、師范類、經管類等不同類型的本??圃盒#舶l放問卷 600 份,回收問卷 568份,回收率94.7%,甄別和篩選后有效問卷560份,有效率93.3%,就調查結果總結分析如下。
(一)調查問卷設計信度的檢驗
調查問卷設計運用態度測量技術,用五級李科特量表,五級態度及賦予分值為:非常滿意(5分)、比較滿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滿意(2分)和非常不滿意(0分)。調查指標信度采用L.J.Cronbachs α系數檢驗, 計算公式為[1]:
其中k為問卷總題數,S2為問卷總分變異量,S2i為問題項得分變異量;以600份問卷作為原始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借助SPSS13.0統計軟件計算,結果為:問卷合理問題項為15,α=0.7231,說明該調查問卷信度相當好。
(二)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分析
由表1數據按五級李科特量表法賦予分值(以下同)計算得,大學生基本就業能力平均為2.736分,就業發展能力平均為2.389分,就業人格平均為3.23分,社會應對能力平均值為3.11分,就業能力總體平均為2.866分。
計算結果發現,由高到低依次為就業人格、社會應對能力、基本就業能力和就業發展能力,前兩者高于就業能力總體平均值,后兩者低于就業能力總體平均值;可見大學生在就業人格方面表現較好,而在就業發展能力方面最為欠缺。根據所設定的平均數表現水平等級,就業人格及社會應對能力平均值均高于中等水平(一般3分,以下同),基本就業能力及就業發展能力平均值均低于中等水平,而就業能力整體低于中等水平,所以,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總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對現行實踐教學現狀的調查。由表2數據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總體現狀得分為2.966,居于中等水平偏下。
表2實踐教學總體現狀調查
2.對現行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的現狀調查。由表3數據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現狀得分分別為2.434和2.628,分別居于中等水平偏下,但實踐教學內容反映學科前沿情況稍好于實踐課程開設情況。
表3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現狀調查
3.對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現狀的調查。由表4數據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現狀得分分別為2.468,2.619,3.308和3.157,平均得分為2.888,在實踐教學中發揮作用良好,但對教學內容更新及實驗室硬件設備的滿意程度較低,總體平均得分為中等水平偏下。
表4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現狀調查
4.對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現狀的調查。由表5數據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現狀得分分別為2.656,2.959,3.608,2.305,平均得分為2.363,總體上對教師的教學經驗及責任心表示滿意,對實踐教學基地不滿程度較高。
表5教育實習與專業實習現狀調查(只限已參加過實習的對象)
綜上,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薄弱環節,具體為實踐教學模式缺乏科學體系且有待優化、保障資源有限、教學目標不能達到綜合能力要求、實踐教學基地不受重視等,實踐教學水平整體上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一)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目標體系是實現就業能力提升這一特色的具體教學目標集合體,如圖1。
圖1目標體系
在基礎知識基礎上,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培養大學生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同時與社會知識相結合,形成其融入社會并能較好勝任崗位的就業能力;通過學習獲得文化素質,通過知識運用獲得能力素質,文化和能力內在心理強化活動體現為精神素質;基本就業能力包括實踐能力、學習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就業發展能力包括創新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主動就業能力,就業人格包括積極樂觀、職業責任感及敬業精神,社會應對能力,具體包括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2]。
(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對理論教學的有效補充與延伸,是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根本性保障(如圖2)。
基礎性實踐由學生參與完成,結合專業特點及社會實踐,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組織設計并操作完成,基礎性實習突出內容豐富性與課本知識的結合;綜合性實踐突出其系統性特征及理論知識向實際能力的轉化,提升知識綜合運用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和素養;創新性實踐充分利用大學的豐富活動形式、科研成果、工程實踐等優勢資源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實踐性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程和實施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系統(如圖3)。
硬件保障是教師要專業理論知識擅長,要指導生產實踐和實習操作,要實踐教學經驗豐富和科研能力較強;實驗室條件和環境要滿足實踐教學環節的性質、內容;校內外實習基地以實際的生產、科研、管理等為基礎,滿足生產實際的實習需要,真正實現校企合作。軟件保障創建實踐活動環境及豐富校園文化和科技活動,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和資助大學生成立各種學術團體,開展各類講座、競賽和科技活動。經費保障主要為學校和二級學院對中心的專項資金投入和企業資金的投入等,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提供經費保障。
(四)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是判斷實踐教學整體設計、教學過程及教學方向等是否科學、是否正確(如圖4)。
教學條件評價針對硬件及軟件條件進行評估評價,硬件條件與軟件條件二者有效結合會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學內容評價教學課程設置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隊伍評價是基于專家、學生不同的視角及教師自評做出全面評價、自我認知、自我提高的過程。教學效果評價著重評價教學質量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實際效果,通過評價結果,校方可以及時獲取教師、學生對開設課程的反饋意見,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課程做出合理的調整和變動[3]。
參考文獻:
[1]金昕.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其現狀的實證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2]呂耀中,許志.論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培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2,(12).
[3]宋淑麗.淺談學生網絡評教[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11).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簡介:宋淑麗(1972—),女,黑龍江慶安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2013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