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琦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各個行業對勞動者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為了培養新一代綜合型人才,滿足人力市場的需求,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當前我國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現狀進行分析,針對思想道德、人文素養、生理心理健康三大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等職業學校;思想道德;人文素養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各個行業也對勞動者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職業學校是培養新一代有思想、有道德、有素養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主要基地,對培養優秀職業技術人才具有導向、激勵和保證作用。因此,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人文素養、生理心理素質培養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當下,中考成績優秀者大多到了普通高中,有部分學生選擇外出打工,不再繼續讀書,剩下的進中職學校,職校的學生,多數文化基礎差,起點參差不齊。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道德觀念、法制意識、集體主義思想觀、奉獻精神、職業理想等或多或少出現了偏差,原因在于:我們教師自身對德育和素質教育認識不夠,重技術輕德育,缺少對學生心理的疏導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選材脫離學生實際與時代的發展,教學實際活動少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顯得比知識更重要。學生青春、活潑、可愛、充滿朝氣,可塑性強,教師引導得好,他們會走上正道。反之,他們就會走上邪路,所以,職業教育也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教育,同時,給我們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時刻注意信任、關懷學生,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教學方式。
二、課題研究思路和設想
1.注重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習慣的培養
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一個具有良好道德習慣的人,他的言行舉止不僅文明,而且做任何事不需要過多的意志力,不會有世俗的功利考慮,在瞬間就能做出反應,隨時都能傳播正能量,從培養興趣出發,調適性格,逐步提高能力,同時遇到困難不要放棄,要鍛煉自己的意志,在學習中能吃苦,慢慢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
2.注重人文素養的提高
作為教師應該在教材中充分挖掘顯性、隱性的德育因素,深入淺出地教學,通過擺事實、講理、分析、說服、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科學客觀地看待事物的態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金錢觀。
三、課題方法和步驟
1.“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高職教學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學活動的展開要以學生為主,以多種形式調動學生主體性,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領悟出其中的道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這是理論與專業相結合的教學要求,也是高職教學走向科學化和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2.樹立為專業服務的意識
首先,需要德育課教師樹立政治課教學為專業服務的意識,這是實現政治課與專業相結合教學改革的基礎。還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主動與所任教專業人員交流溝通,了解專業基本情況、內容、專業培養目標、實施計劃,參與專業教研活動,積極與學生溝通聯系,了解學生特點及生活和思想狀況,密切關注行業新聞與動態。
3.以專業為中心,加強社會實踐教學
重視教學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重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接觸社會、觀察社會、了解社會的復雜性和真實性,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基礎。
4.利用專業實踐技能課,培養學生樹立關愛合作的團隊精神
職高生要重視實踐技能,畢竟大部分人可能走到工作一線去勞動,如果條件允許,應多安排實訓實作課程。各技能實訓應根據實訓要求分組,人數可根據班級學生總人數而定。如,學習車床加工軸類零件,一般性的手工電弧焊接技術,學習數控車床、銑床運行原理和操作要領,以提高實踐技能和加深對專業學科的理解為目的,同時,學生在實訓中還可以學會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完成工作等。
綜上所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嚴謹治學、與時俱進,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徑去提高每個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深入地探討我國高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人文素養、生理心理健康培養模式,適時地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養、生理心理健康進行培養,主動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注重自己人格的培養,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響和感染學生,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同時,呼吁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共同關心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長,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柳斌.關于素質教育問題的思考.人民教育,1995(1).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