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軍
摘 要:中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對教學策略的內涵進行了詳細的概述,側重研究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學化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化學;教學策略
自從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新課程改革以來,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在新課改的工作中也不斷地取得進步。就中學化學這門學科來說,教師在教學中,怎樣才能在對中學化學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怎樣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怎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這些都已經被教師所關注。
一、教學策略的概述
1.教學策略的含義
教學策略指的是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而選擇實施的相關行為。教學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靈活性、可操作性和綜合性。教學策略主要有三個方面的
內涵:
首先,教學設計內容包括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環節的重要內容。其次,在對教學策略進行選擇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學習對象和教學目標,除此之外,教學策略既受到傳統觀念的驅使,又必須可以進行操作,可以在教學行為和教學思想之間進行所需的轉換。
2.教學策略的分類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學策略進行分類。
(1)以教學策略的組成要素為基礎進行分類
主要包括:形式型策略、綜合型策略、內容型策略和方法型策略。其中內容型策略又可以分為問題化策略和結構化策略。形式型策略又可以分為小組教學、集體教學和個別教學。方法型策略主要是指以教學技術和方法作為中心的策略。綜合型策略可以分為內容、形式和方法三種類型。
(2)以教學經驗為中心進行分類
主要包括:非內容限制性策略和內容限制性策略。強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關系的為內容限制性策略。非內容限制性策略主要分為課堂管理策略、師生間的合作策略和課堂教學策略。內容限制性策略主要觀點認為教師的教學實際上是以口頭、符號和筆頭等來進行表達的一種活動,以分析教師和學生的語言行為為重點。
二、針對中學化學教學策略的幾點建議
針對中學化學的基本特點,以教學效果和教學實施為重點來分析相關的教學策略。
1.人文化的教學策略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學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方面教學因素的滲透,進行深入的挖掘。教師可以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教學內容,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情感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人文化的教學策略:教師在向學生講授“質量守恒定律”的時候,首先,可以對定律發生的背景進行說明。俄國的化學家羅蒙諾索夫在一個密封性很好的容器里對錫進行煅燒,最后容器里會得到氧化錫,它的顏色為白色,但是通過對容器里的物質在燃燒前后進行的稱重對比可以發現,物質的總質量并沒有變化。時隔二十幾年,法國的化學家拉瓦錫也做了相同的實驗,燃燒前后的質量同樣沒有發生變化。直到此時,質量守恒定律才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教師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進行一番講解之后,學生就可以更加理解科學家們嚴謹的態度,科學發展的曲折,與此同時,也會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熏陶,得到一些啟示。
2.探究化的教學策略
在探究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把探究性的學習看做是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建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是根據已經積累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根基來篩選信息的,并由此來得到推論,然后由推論來獲得自己對于整個世界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積極性則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在學生相互的交流和團體的合作中,不斷地完善和加深自己對知識和整個世界的見解和認知。
3.情境化的教學策略
教師以教材中的情境因素為參考,再加上化學史料、化學實驗和化學故事等來創設教學情境的策略稱之為情境化的教學
策略。
舉一個實例來說明情境化教學策略的應用。為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可以把兩個高低不同、質地不一的蠟燭點燃,然后用兩個相同燒杯罩住兩個蠟燭,把一個雞蛋和生石灰放入燒杯中,然后讓學生來觀察,通過觀察燒杯中的現象,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大膽地表述出來。
對廣大化學教師而言,中學化學的新課改不僅意味著一次挑戰,而且意味著一次機遇。為了更好地適應此次的新課改,廣大化學教師需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在教學中堅持總結教學策略,并根據教材和學生的接受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學校也要大力支持化學課程的新課改,對老師進行相關的培訓,使教師能更好地把握新課改的精髓,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不斷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將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更加游刃
有余。
參考文獻:
[1]楊秀英.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多位一體的中學化學教學方法[J].科技信息,2013.
[2]趙姝婷.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