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金鉆
摘 要:創造力的激發、引導和培養是新時期體育課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應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具有獨立創新的堅強性格、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品格。
關鍵詞:中學生;創造力;培養
創造力并非人天生的,它需要通過自身多參與一系列的運動、學習、引鑒,經過自己的認識,不斷反復去接受感悟,才能得以培養和發展。創造力必須在綜合發揮智力的前提下,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分析,經過自身動作去轉移,利用實踐加以創新去解決動作問題,才能達到發展創造的目的,中小學階段的青少年學生思維尚未形成定式。此時,他們也最肯學習,最能模仿,最少保守,是培養和發展創造力的最好時機。在新課改體育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把握此時機,抓住此特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堅持不懈,一定會收獲不小。當然創造力和性格有關系,有創造力的人愿意挑戰傳統,不從眾,愿意冒險,有高度的動機。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進行引導培養。實踐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創造力進行培養,得到一定收獲。
一、保護好奇心,激發求知欲
學生對體育競技賽場上千變萬化的現象,各種優美的姿勢,獨特的動作都能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這種現象中的好奇心若轉化成求知欲,正是推動學生主動參與的內在動力,也是創造力發展的必要條件。但這種好奇心理也極易因教師的冷漠而瞬間即逝,更談不上轉化為有創造動機的學習動力。例如,在一次課上,讓學生觀看電視現場直播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標槍后,在第二次課時,意外地看到班中的學生都帶著小竹竿,長茅草桿來課堂。使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此課,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與強調注意問題后,進行課改計劃,組織學生以自帶工具為學習器材,進行相互練習,相互比賽,雖然動作不太協調,姿勢欠缺,但課堂的氣氛活潑起來,發現學生以自帶器材作標槍進行練習。按其勢,把槍的握法、姿勢、注意問題,對學生作了講解和示范,引導他們,激發起好奇心與求知欲,深入地了解標槍,從而也為校田徑隊標槍的成績在縣田徑賽中,幾年來占據優勢、歷經不衰,從此后每屆縣田徑賽都有榮獲標槍第一、二名的好成績。在課堂教學中,也通常去介紹同類的一些體育項目的世界比賽動態及國外的形勢,觀看直播、錄像等,介紹此項目我國發展的歷程,引導學生多觀賞、多參與項目及競賽,從觀賞賽場上激烈爭奪,優勢與劣勢,主動與被動,領先與落后,進攻與防守等瞬間變化及扣人心弦的情景中,激發學生從視覺或參與運動中得到興趣,將學生興趣與好奇心轉化成學習動力,使學生的興趣項目在課堂上搞活,讓課外形成小集體參與鍛煉的習慣,并從中去展現自己的競技優勢,產生取之不竭的學習創造沖動。
二、培養鼓勵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不經過嚴密的邏輯分析而突然作出新判斷產生新觀念的一種思維,也是賽場上常說的隨機應變。直覺思維在人的創造性活動中有著重要地位,競技體育運動中時常需要自我直覺思維去判斷應用。為了讓動作力度做得更合理、布局做得更流暢、轉換得更有序,如,籃球比賽時為全面準確地觀察場院上的各種情況的變化,迅速地進行分析判斷,及時為自己的行動作出合理的調整布局,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和創造性,必須即刻利用自我的直覺思維,只有取得積極主動,隨機采取有效措施,靈活運用技戰術,才能與同伴密切配合,達到奪取比賽勝利的目的。
教學中引導培養直覺思維除鼓勵學生對動作形式進行推測或猜疑外,還常常讓學生掌握一些假設的動作、路線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例如,引導一個乒乓球手,面對飛來千變萬化的路線、弧線、角度、轉速、落點不同的球,需要直接快速觀察、判斷和處理,迅速決斷付之行動。必須在教學訓練中就讓他多做種種假設以推測情況變化,以各種不同方法進行陪練、引導,在競技場上才能得以應用。
直覺思維有形象性、直接性、整體性、跳躍性和突然性的特點,在教學動作中或競賽場上,對于學生,運動員都會出現動作上的變形,意志上的改變,思緒上的錯亂。教師或許一下不能理解,這時需要的是,一方面對學生的怪招及時鼓勵、加以重視,另一方面要對學生心理上作調整,更重要的是可引導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方式進行分析論證,對直覺思維不能一概斥之以“荒謬”或是錯誤的,應從理性上作動作合理解釋,對于實踐的結果不進行分析論證的作法也是不正確的,在競技體育中往往面臨著非常規的情況,瞬間變化莫測,掌握現場現象信息少而思考時間短,觀察思考和果斷決策時就很難運用概念,必須依靠自己的直覺思維作判斷。此外引導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同時也絲毫不能放松邏輯性思維、分析性思維的訓練。
三、發現和正確對待有創造潛力的學生
心理學認為,創造潛力較強的學生多數具有以下特征:淘氣活潑和不受約束,所作所為常不合常規,處理難免用嬉戲的態度。這類學生平時好出“點子”,好提“怪問題”,對運用方法經常持懷疑態度,其實就在學生的“點子”中很可能孕育著創造的因素,在學生對運動中的方法持懷疑態度時很可能引出新的發現。如,進行游戲教學時,時常有學生會為了取勝,故意擾亂和阻礙對方,就是利用對方的心理受影響、動作變形為自己達到目的,對這些思維異常,行為越“軌”的學生,若不善于啟發,而動輒指責,只會將教學造成亂子,對學生帶來扼殺性的阻礙。在這種情況下應向學生說明心理上怎樣進行調整,在受干擾中吸取這些教訓,從參賽學習中增加收獲。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說:“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一個缺乏獨立思考的人,只能模仿他人,人云亦云、循規蹈矩,不可能有什么創造的。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設計準備運動的內容,編排徒手操,設計場地,制作體育器材等,都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而學生的創造性活動靠教師啟發和引導,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很重要。對有才能、有個性的學生作出正確的對待,并加以引導,逐步讓他們發揮長處,學生的創造潛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組織者,是選擇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主體,是學生行為的榜樣。有創造性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創造性的學生。
四、教師要做勇于創新的典范
在學生的學習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美國NBA眾明星的各展其招,和我國國球手奇招絕門的展現,都使青少年學生激動不已,大大地激發他們的創造激情。然而,對學生影響最大的還是他們常接觸的老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老師應做勇于創新意識的典范。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先導,而自西漢董仲舒以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思想,就成了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政治哲學思想,因循守舊成了人們言行的典范。與之相適應的是,一千多年來科舉考試內容很少超出“四書五經”,學習方法一律是死記硬背。這種陳腐的哲學思想、一成不變的教育內容和填鴨式的學習方法,嚴重地阻礙著一個民族創造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大量的改革、創新。體育教學中這方面有較好的條件,不但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興趣組中發揮創新、改革,還能在課外運動中大顯身手。如,改變動作難度,改變項目的多變性,增加學生參與項,改變項目的娛樂方式,從而引導培養學生自己多動、善于改變、樂于參加。老師的創造性活動會對學生產生很強的感染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促使學生在心中播下創造的意念。
隨著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應營造一個更為寬松的社會環境,以適應創造性“種子”萌發的需要。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亦應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開辟一個可以充分發揮個性、施展才華、展現智慧和能力的自由廣闊的天地。如,教學中引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項目,利用不同條件方式勇于表露自身的才能,開辟自身合適的課外活動,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多邊活動,通過競賽場等實踐活動去創造。大部分的人如果有機會且愿意嘗試的話,創造力是可能增強的,而許多有創造力的人,也有許多需要花時間學習才能獲得的特定領域的知識,就像畢卡索跳脫具象傳統,畫出我們現在仍然認為具高度創意的抽象畫作,那也是在他受到非洲原始藝術的沖擊與啟發之后。總之,要引導培養中、小學生的創造力,學校關鍵在于教師有創新的精神,并熟悉掌握多種項目競技運動的能力,要善于表達、敢于表現、營造氣氛、激發思維、不斷開拓,調動創新沖動,這樣才能完成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楊辛,甘霖.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05-11.
[2]俞國良.創造力心理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張忠仁,苑景亮.影響創造力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社報,2000(02).
[4]翟立原.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調查與對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0(01).
[5]蔡志浩.創造力:從發禁解除開始[J].中國時報,2003(0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