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彪
班級文化指班級內部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理念和文化特征的班級形象和思想行為方式,它是由班級環境、班級目標、班級制度、班級活動等方面融合的綜合文化體。在現代教育中,班級文化建設受到高度的關注和重視。作為中學班主任,必須在班級文化建設上進行大膽的探索,不斷創新,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下面是我這幾年對班級文化建設的心得。
一、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精神文化、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班級精神、班級凝聚力、團隊意識、班級文化活動等。這些內容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起到深層次的引導。(1)要培養學生的班級精神。從班主任接到新班后開始,逐步讓學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體學生的心里。我班把“揚我班威,壯我班魂,齊心合力,共創佳績”作為班上的班訓。抓住一切機會給學生講解這些理念的含義,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并形成這種班級精神。(2)要培養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在學校校運動會和文藝晚會上,盡可能地動員每一位學生參加,讓他們懂得為班集體出一份力,為班上感到自豪。對于形成健康向上、團結進取的班級團隊精神起很大作用。(3)要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在學生面前宣傳同學之間的關系是用金錢都不能買來的,不像社會上的酒肉朋友。這樣使學生的團隊意識能夠加強,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比較容易。
二、班級環境文化建設
教室是學生和教師共同的家,是學生每天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作為中學班主任,對不太成熟的中學生進行認真引導,與班主任共同來精心布置教室每一個角落,美化好教室環境,營造好這個溫馨的家。在這樣環境優美的教室里能消除學生學習后的疲勞,同時增添學習生活中的樂趣,促進學生奮發向上,激發學生熱愛班級,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主要從下面做起,(1)凈化好教室。衛生是教室的窗口,是班級文明的標志。要將教室環境保持干凈,讓學生自己制訂衛生制度,并共同加強檢查和監督,最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2)綠化好教室。綠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著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擺放一些綠色的仿真植物,以及在墻壁上有序地掛上綠色的仿真葉藤等,讓教室充滿綠色,充滿青春的氣息。(3)美化好教室。要使桌凳擺放整齊,課桌上面的書要有序放置。班級專欄、板報、宣傳欄和學習園地等分別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讓學生自己精心設計,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諧、高雅。
三、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主要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守則為依據,同時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好班級制度。我班制定和實施制度從幾個方面入手。(1)在接到新的班級之初,學生對新的班主任比較好奇,此時要在學生面前樹立威嚴形象。抓好此時的時機,對班規班紀宣傳教育,讓每一位學生了解班規班紀,落實制定的班級規章制度。(2)班級的規章制度來自全班學生的意見,由全班學生討論,班干部和學生代表修改,最后全班學生投票的方式來制訂。這樣制定出來的制度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才會有生命力和實效性。(3)制度的實施要持之以恒,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執行。實施要公開、公平、公正,對事不對學生,不能因為某些學生成績好或者教師偏愛,就對這些學生的問題回避或從輕處理。
班級文化建設不是在短期能建設好的,要經過一定時間,了解班上的情況和學生情況之后,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建設有本班特色的班級文化。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