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斌
一、厭學的表現及影響
厭學癥成為目前青少年最為普遍和嚴重的問題,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屏障,激發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不能簡單地批評指責、武斷強迫,應講究策略和方法。學生厭學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長遠動機和志向。(2)經常遲到、早退,甚至無故曠課。
二、分析原因及對策
1.原因分析
學生厭學是由于他對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他每天背著書包到學校,或是迫于父母的壓力,或是尋找玩伴。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學習中往往偷懶取巧。當遇到疑難,當受教師訓斥、冷漠,家長的打罵或受到外界某些誘惑之后,產生厭學心理。
2.對策
(1)確定目標
首先通過談話的方法幫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目標猶如黑暗中的燈塔,能給夜行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學習動力。
(2)培養興趣,樹立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室,作為任課教師的我總不失時機地創造條件,鼓勵其參與各種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活動,并從中品味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3)對家長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家長走出家教的誤區
家長對孩子高期望嚴要求,與孩子的實際反差很大,當孩子不能輕易獲得成功,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為難和厭倦情緒。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鼓勵家長尊重客觀事實,正確評估子女學習狀況,幫助他們確定既能達到又能不斷超越的學習目標,實施梯度發展策略。
(4)與其他教師溝通
一次知識點默寫時,我預先告知了小紅,要他認真復習。第二天,他的默寫得了75分,教師給予了充分的表揚。同時,其他的任課教師也配合在課堂上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正確率的提高,使他的學習自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結果與反思
1.結果
在教師、同學的共同關心下,小紅開始課堂專心聽講,課后完成作業了,在家里也會復習功課了。看到他的進步,他父母非常高興,說將進一步配合教師,使他進步得更快。
2.反思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家庭環境和構建學習型家庭是現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環節。
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使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