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新形勢下高校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調動人的積極主動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教育管理效果的最佳途徑。那么,高校教育管理中如何實施以人為本的理念呢?本文主要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入手,分析以人為本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討高校教育管理中實施以人為本理念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以人為本;現狀;途徑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耙匀藶楸尽笔强茖W發展觀的核心,高校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這是因為教育管理面對的是學生,教育管理中要強調人的本性,最大限度的滿足人的合理要求,充分發揮人的潛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當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臨著新形勢,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那么,高校教育管理中如何實施以人為本的理念呢?本文主要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入手,分析以人為本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討高校教育管理中實施以人為本理念的途徑。
一、 以人為本理念的內涵
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高校管理理論與實踐活動,學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強調人的本質屬性,尊重人,發現人,把物質激勵與精神鼓勵結合起來,創造民主、平等的學術氛圍和育人環境,圍繞人、依靠人、發展人、創造與人的發展相適應的條件,實現人的自我管理,從而確保學校有效的正常運轉。
二、以人為本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現狀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以人為本,就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表現出自身的積極性,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當前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改進。
1.教育教學忽視以人為本理念
一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還沒有充分認識到以人為本理念的內涵,忽視學生的核心地位,強調教師的教育管理作用,混淆了師生的地位。一般來說,學校比較關注教師教育教學,認為教師的教就是全部的教學工作。但有效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師的教是服務于學生的學的,如何才能讓學生主動的接受教師的教,這才是關鍵所在。也就是說不管教師教的多累、講的多透徹,只有學生通過學習領悟到了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才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如果教育管理中只注重教師的作用,忽視學生的學,就偏離了教育的根本。尤其是在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生如果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也會變得乏味,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在一些高校,教師教學有著統一的標準,沒有兼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即是沒有實施因材施教,使得教育與學生分離開來,學生的優勢得不到發揮。
2.以人為本教育管理方式單一
當前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壓力逐步增大,使得教育管理方式逐漸凸顯出不足。首先是教育方式單一,多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未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很多高校教育管理中,多把學生作為被教育者,這樣很容易禁錮學生的思想,阻礙學生判斷力的發展。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缺乏自己的判斷力,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導致高分低能的后果。灌輸式教育會讓學生覺得自己是被動的,是被管理的,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其次教育多局限在課堂,缺乏課外實踐活動。傳統教育模式下,一些高校教育的成功,多表現在傳授知識方面。而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如果只得到了知識技能的儲備,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勢必會影響到學生以后的發展。所以學校除了傳授相關的知識,還應該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品行等。這就決定了教育管理不能僅靠課堂,還要多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將社會作為第二課堂來鍛煉學生。但一些高校教師認為學生就應該在課堂上學習,社會鍛煉是不務正業的表現,會耽誤學習。這種思想與學生的發展規律不相符,不利于學生全面能力的發展。
3.以人為本理念未能深入實踐
當前,一些高校還存在教育管理與教學相分離的現象,使得很多教師對教育管理缺乏認識,甚至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做好教學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就自然的完成了。其實,教師做的工作應該是教書育人,是教書與育人的結合,只有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去滲入,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但現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受傳統行政管理模式影響較深,教師服從學校,學生服從教師,這樣使得師生對學校的教育管理目標缺乏足夠的熱情,使得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理念很難深入人心。
三、高校教育管理中實施以人為本理念的途徑
1.教育教學貫徹以人為本理念
教育管理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就要打破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教學模式,樹立教師與學生都是主體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不再是灌輸式的,教師不再滿堂灌,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教師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結合學生需求調整教學進度,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還可以讓學生講授等。即是說應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學來安排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并且對教師來說,應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管理中去,為教育管理獻言獻策,提高教育管理的滿意度。
2.以人為本創新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教育管理要打破傳統的教育管理方式,改變單一、剛性的管理制度,創新教育管理制度。首先激勵制度上改變以往的量化標準模式,教師職稱評定以論文質量和教學能力為主,激發教師參與科研和教學的積極性。在學生評優評獎方面,結合學生實際,不僅考慮成績,還要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等綜合考慮。其次高校制定的制度和策略都要圍繞培養優秀人才這個目標進行,堅持以人為本,推動教師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發展。
3.使以人為本理念深入實踐中
教育管理是人的管理,管理必須關注人性,尊重人格。因此必須使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到實踐中,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灌輸式的教育傾向。過去教育管理多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育過程變得呆板、僵化。這就要求教師多深入了解學生需求,結合學生需求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學校管理者要深入調查教師與學生的真正所需,多聽取教師與學生的意見,并讓教師參與到學校的教育管理中,激發教師與學生對學校教育管理目標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顧祝文.“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2(6)
[2]仇婧霖.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的探討[J].湘潮,2011(3)
作者簡介:程濤(1985-),男,河南省新蔡人,碩士研究生,現任職于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