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春霞
摘 要:《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給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以新課程標準為理論依據,從平等對待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情感激勵式小結等方面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改;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強調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切實達到“展示思想品德魅力,愉悅學生身心”的教學目的。以下是本文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策略的探析,僅供參考。
一、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差異
因為能力的差異和應試教育的體制,學生的成績總會有高有低,但這不能成為教師差別對待學生的依據和理由,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優勢,我們要看到學生的優點,發揚學生的優勢,平等、尊重每一位學生,這是一名教師最基本的職業操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待成績優秀的學生教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提高,而對待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教師要耐心指導,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重新燃起希望,從而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就能將學生身上的創造性思維、思維敏捷等優點挖掘出來,讓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例如,在《隱私和隱私權》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思考的問題:平時生活中有哪些隱私呢?有的學生回答的答案很正確,但有部分學生說出了一些不是很標準的答案,有些甚至是錯誤的答案,面對這些學生的不恰當答案,我并沒有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首先肯定了這些學生在這個問題思考中的態度,表揚他們都非常認真、積極思考。這樣既避免了這部分學生答案被別的學生譏笑,同時也保護了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問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思考是思維活動的體現,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由此可見,學習離不開思考,思考是保證教學效果的保障,因此,我們要利用問題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懸疑,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學習《相處有方》這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理解“寬容和理解”的涵義,認識到寬容和理解的重要性,我們可以以生活實例為案例,比如,當我們坐公交車的時候,有個人踩到了你的新鞋子,但那個人卻什么話都沒有說假裝不知道,此時你必定會火冒三丈;如果期末考試你沒有考好,在學校受到了教師的嚴厲批評,而你又害怕回家遭到父母的斥責,那么你此時應該怎么辦?如果到了傍晚你要睡覺的時候突然有人大聲放音樂影響到了你的休眠,那么你此時會不會很生氣?結合這些實際案例讓學生自主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寬容和理解”的涵義,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利用程度,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情感激勵式的小結,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在課堂小結環節中我們可以利用電影片段、詩歌和音樂這些媒介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和感悟,優化學生的認知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進而迸發深入探究求知的動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教材《我能行!》這一課的時候,當學習“超越自負,告別自卑”這個知識點的過程中,筆者首先給學生留出一段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反思自己思想意識是什么樣的,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深情的音樂,營造濃郁的課堂氛圍,接著筆者再利用深情的話語進行課堂小結:“我們常常會思考,幻想著自己的未來和明天,也許我們想成為太陽,但現實中我們卻只是星星;也許我們想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但現實中我們卻只是一株小草;也許我們是一條長江大河,但我們卻以為自己是一條小河;也許我們都是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但我們卻誤以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兵。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曾經的我們,自卑過也自負過,但那都已經是昨天,從今天起,就讓我們告別自卑,超越自負,不卑不亢,與昨天揮手告別,迎接美好的明天,邁向屬于我們自己的輝煌。”在筆者一番慷慨激昂的語言鼓舞下,學生的心境久久不能平復,課堂上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學生隨著教師的講話頻頻點頭,喃喃自語,最后筆者在利用投影儀在大屏幕上投射出了“我要做一個自信的人”這幾個大字,引導學生喊出自己的心聲,學生幾乎是用喊的方式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我要做一個自信的人”,課堂教學的氛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經過這樣一個情感激勵式的小結活動可以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也成為一種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這樣達到的效果遠不是空洞說教能夠做到的。另外,留給學生感悟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充分內化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總而言之,教學改革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堅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齊艷.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科技信息,2011(06).
[2]劉云寶.淺談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08).
[3]曹月柱.初中思想政治教學達至心理和諧路徑分析[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04).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