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杰+張雪琳
摘 要: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小學教育的發展。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現階段,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的方法來教學,重視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讓小學數學走進生活,貼近生活。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生活化;策略
眾所周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很多內容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從生活中發現并設計數學教學內容。本文主要闡述了運用生活情境方法教學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并相應的提出了如何運用生活情境的方法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一、運用生活情境方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1.直觀、形象地呈現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數學的內容難以理解,比較抽象,這對思維邏輯相對淺薄的小學生來說無疑增加了難度,這也是導致小學生不喜歡數學的重要原因。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善于列舉一些生活實例,幫助學生來理解和領悟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雖然比較抽象不具體,但是與生活息息相關,聯系緊密。比如,低年級的加、減、乘、除法等,這些內容都是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常識,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這些知識也比較容易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另外,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處處留意數學問題,發現數學問題,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
2.在實踐中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
抽象性是小學數學本身具有的特點,如果只是按照課本內容要求來純粹的講解數學知識,肯定會讓小學生學習起來多多少少感到吃力。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合理、科學運用生活情境的方法和通過舉例子的形式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這樣更容易把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和具體,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數學知識。另外,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使用知識,小學數學更是如此。小學生的年齡一般都是6~12周歲,這個年齡段正處于接受新知識的重要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多在這一階段初步形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更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探索能力和應用能力,更有利于現代素質教育和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方法的具體策略
1.讓生活情境聯系生活實際,提升數學的應用能力
小學生在心理、認知、性格方面發展不成熟,對抽象、陌生的事物總是處于被動狀態。現階段,《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生活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中學到數學知識。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舉例來講,當數學教師在講解“平均數”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立一個“分糖果”的生活情境來幫助學生形象地了解平均數的概念。將一包糖果平均分給十個學生,要求“公平分配”使得每個學生分得同等數量的糖果。通過這樣的生活情境設置,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簡單化,不僅能夠讓學生形象、具體地理解“平均數”的概念,還能加深學生對平均數的記憶,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
2.讓生活情境高于生活,提高數學化水平
眾所周知,數學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抽象性、客觀性、邏輯性是它的思維特點。準確地說,數學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對學生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相對比較差的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掌握起來不是那么容易。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盡量用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來教學,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舉例來講,當教師在講授“229+99、159-99”這樣的題目時,乍一看起來看比較復雜,如果教師按照平時算法的話,不僅算起來比較吃力,也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錯誤。因而,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轉變思維觀念,通過“229+99=229+100-1、159-100+1”這樣的等式轉換來把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方法的應用能夠把復雜、抽象的問題簡單、形象化。因此,我們要不斷創新生活情境應用的方法,更好地利用生活情境的方法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趙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
[2]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17).
[3]解書.小學數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結構及特征分析
[D].東北師范大學,2013(10).
[4]王成營.數學符號意義及其獲得能力培養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11).
[5]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學“數與運算”內容的教材編寫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3.
編輯 魯翠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