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更新完善,小學語文教學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新課程改革要求為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為教學工作的實際開展指明了方向,將新課改的精神實質進行貫徹和落實,提出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具體策略和建議。本文根據筆者教學經驗,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一些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方法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增強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注重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新課改的實行,不僅是對教學方法策略進行了更新,也對語文教師提出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思想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教學,在新課改下顯然這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但不能適應要求,甚至是有悖于現代教學的向前發展,但是部分教師對新課改理解的不透徹,盲目的跟進新課改腳步,盲目的遵從新課改教學理念,并未根據自己班級實際情況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導致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很多問題,教學效率一直停滯不前。因而這成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頭疼的問題。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問題
王敏琴教授曾經提出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五大方略”中曾說道,教學要有兩個支點。其中兩個支點一個支點是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不管課程怎樣進行改革,對課標、教材的把握和鉆研永遠是教師基本功。如果教師本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都沒有理解透徹,就很難有效的引導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教師對課標和教材不熟,在教學中領著學生繞圈子,就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還會使學生學習沒有準確的目標和方向,思維混亂,這就不僅是教師的基本功問題,也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
2.學生問題
兩個支點中另一個支點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是為學生終身的發展著想。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需要長期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改革和引導教育。大多數學生學習都很被動,教師講什么便聽什么,老師讓記什么便記什么,有的學生甚至連教師講課的內容都聽不進去,也不會自己整理筆記,沒有自主學習意識,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語文是一門上下、前后銜接非常多的課程,需要學生理解的內容非常多,因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創新能力就非常重要。
3.課堂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①濫用多媒體設備。現在多媒體設備等都比較普遍,課堂上部分教師熱衷的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直觀的感受到課文中內容,因此就有了這樣的多媒體課堂:課程成了一張張幻燈片的播放與講解,一放到底;學生各自為陣,樂與機器對話,便缺少與同伴交流、教師互動;一些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完成的課程,卻被課件的模擬演示所代替;有些內容是需要學生通過文本描述來實現自我想象、聯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要被教師精心制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統一的認知與體驗上去。
②過分的實現學生“主體性”,盲目倡導“快樂學習”。新課程標準倡導上以學生為主體,要學生快樂的進行學習。部分教師為了實現學生“主體性”和“快樂學習”這一目標,會把大部分時間和課堂都留給學生,要學生自主學習,要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小組式的解決問題,教師進行引導和補充。但是一名教授在演講中也指出:學習過程不可能是快樂的,學到知識的過程必然是痛苦的。因此不難看出,過分的實現學生主體性,會導致學生對基本知識掌握不扎實,尤其對小學生而言,教師不范文,不板書,不進行適當強制性的積累,學生就會逐漸脫離軌道。
③對教學新方式還沒有完全的掌握與合理的運用。新課改提出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自主性學習、演講法、討論法等。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不論是從低年級還是高年級,教師在運用中可能會出現盲目探究,過度探究,教學效果不明顯,部分教師還是傾向于傳統的教學,重探究的形式卻無視探究的成效的探究學習,所以這些方法實質運用上過于少量。
三、改革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策略
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其包括:專業素質、道德素質等。教師要對教材熟練的掌握,對于新型的教學方法熟練的運用,在傳授課程的同時,對學生人文素質也要進行培養,促使學生全面的進行發展。
2.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因材施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要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使教學效率提高,學習過程注定不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回報。教師應注重于發覺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因材施教,根據不同階層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聽的懂,跟的上,理解的了,這樣才會使學生逐漸的樂于學習,愿意去進行探究和思考,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3.完善評價機制
由于受應試觀念的影響,評價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好壞是通過考試來進行的,在考試后進行排名,這樣的方法不僅會給學生過多的心理壓力,而且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評價的個性化。評價的主體對象都是學生,對他們的評價應因人而異,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避免沒有特點和籠統的無效評價。
四、結語
小學語文教育要從基礎抓起,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充分挖掘培養學生自身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使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紅菊.淺談新課改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J]快樂閱讀.2013年22期
[2]譚厚明.淺談新課改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J]新課程學習(下)2012年11期
[3]楊曉輝.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年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