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國
摘 要:介紹了樅陽縣紅花草綠肥生產現狀,對樅陽縣稻茬紅花草綠肥生產滑坡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發展紅花草綠肥生產的意義與對策建議。
關鍵詞:紅花草綠肥;生產現狀;問題;對策;樅陽縣
中圖分類號 S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1-69-03
樅陽縣現有耕地面積4.88萬hm2,其中水田面積3.52萬hm2,占72.13%。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縣種植業以早稻-晚稻-紅花草(翻壓肥田,下同)耕作制為主,使得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不斷提高,水稻化肥施用量較現在少,面源污染源少;而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多數農民只注重用地眼前經濟效益,輕視耕地質量建設提升,多以早稻-晚稻-油菜及單季稻-小麥耕作制為主,晚稻、單季稻茬口面積種植紅花草呈減少趨勢,且單產水平低。種植水稻以化肥施用為主,多數稻秸稈露地焚燒,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施用更少。這種掠奪式的經營方式,導致耕地質量及水稻單產下降、面源污染日趨嚴重?!笆晃濉比h累計實收水稻面積40.37萬hm2,總產量235.21萬t,平均產量5 826.4kg/hm2。而近3a(2011-2013年)全縣累計實收水稻面積25.46萬hm2,總產量135.59萬t,平均產量下降到5 325.6kg/hm2,較前5a全縣平均產量下降了500.8kg/hm2,減幅為8.6%。
1 樅陽縣紅花草綠肥生產及耕地質量現狀
1.1 紅花草生產現狀
1.1.1 生產規模 我縣種植紅花草以弋江籽品種為主,以種糧小戶稻茬種植為主。近3a來(2011-2013年)年均實收單季稻和雙季晚稻面積合計為5.79萬hm2,占近3a年均實收水稻面積8.49萬hm2的68.2%。利用單季稻和雙季晚稻茬口種植紅花草面積1.06萬hm2,占單季稻和雙季晚稻茬口面積的18.31%,與20世紀60年代稻茬年均種植紅花草面積的1.92萬hm2相比減少了0.86萬hm2,減幅為44.79%,并呈銳減態勢。
1.1.2 鮮草單產水平 以近3a對各鄉鎮代表性紅花草鮮草高、中、低產實產稱重為依據,推算全縣紅花草鮮草平均產量為1 125kg/667m2左右,高產也只有2 000kg/667m2左右約占1/4;中產1 500kg/667m2占1/2;低產1 000kg/667m2左右約占1/4。即紅花草本田∶肥田面積之比為1∶1,但單位面積鮮草施用量偏少。
1.2 耕地質量現狀
1.2.1 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 根據縣土肥站測土化驗資料,全縣目前土壤有機質含量>40g/kg面積有0.21萬hm2,占4.3%;土壤有機質含量在30~40g/kg面積有0.66萬hm2,占13.52%;≤10~30g/kg面積有4.01萬hm2,占全縣現有耕地面積的82.17%??梢娙h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
1.2.2 土壤速效鉀含量普遍偏低 全縣目前土壤速效鉀含量在5~40mg/kg有4.69萬hm2,占全縣現有耕地面積的96.11%??梢娙h耕地土壤速效鉀含量普遍偏低。
1.2.3 根據耕地土壤養分含量高低劃分耕地等級 我縣耕地1~5級面積分別為0.71萬hm2、0.83萬hm2、2.46萬hm2、0.76萬hm2、0.12萬hm2,其中1~3級耕地面積共計4萬hm2,占81.97%??梢娡寥郎锱喾使こ塘烤薮?。如果不盡快遏制紅花草種植面積銳減勢頭和水稻以化肥施用為主弊端,我縣將面臨耕地質量不斷下降,高、中產田將不斷退化為中、低產田,低產田比重不斷上升嚴峻形勢,水稻增產難度加大。
2 紅花草種植面積銳減因素分析
2.1 受眼前經濟效益驅動 稻茬種植油菜或小麥直接經濟效益普遍比紅花草綠肥高。據湯溝鎮農技站2012年對種稻大戶稻茬免耕機開溝直播雜交油菜中等生產能力效益調查,油菜產量大都為170kg/667m2左右,油菜籽按市場銷價5元/kg計算,產值850元/667m2,扣除生產投入514.25元/667m2(物化投入214.25元),純收入為335.75元/667m2(不含良種補貼收入);稻茬免耕機開溝直播小麥,中等生產能力產量300kg/667m2,籽粒按市場銷價2.3元/kg計算,產值690元/667m2,扣除生產投入479.75元/667m2(物化投入254.75元),純收入為210.25元/667m2(不含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收入)。據報道,50kg紫云英鮮草含N 0.24kg,相當于尿素0.52kg;50kg紫云英鮮草含P2O5 0.055kg,相當于過磷酸鈣0.458kg;50kg紫云英鮮草含K2O 0.12kg,相當于氯化鉀0.2kg。以目前鮮草實產1 125kg/667m2為例,折算產生純N量5.4kg,相當于尿素11.7kg,價值26.33元;產生P2O5 1.24kg,相當于過磷酸鈣10.3kg,價值6.18元;產生K2O 2.7kg,相當于氯化鉀4.5kg,價值15.3元,三項合計為47.81元。直經經濟效益偏低,這也是制約紅花草綠肥生產發展主要因素。且化肥施用方便,勞作效率高,肥效快于綠肥,無H2S等有害物質毒害秧苗問題。
2.2 無政策扶持推動 一是有相關項目帶動,但沒有紅花草綠肥生產專項經費;二是無政策扶持推動,近35a來我縣紅花草綠肥生產沒有納入種植計劃,無良種補貼和以獎代補扶持政策。
2.3 紅花草種源不足 受紅花草綠肥種植面積銳減和紅花草種子銷價波動較大等因素影響,大部份農民不自繁種子自用、銷售,靠購買;2011年紅花草種子銷價30元/kg,2012年跌到15元/kg左右,導致大部分農資營銷企業不經銷良種,農民就近購不到種子種植。
2.4 科技支撐弱 縣農技推廣部門主要精力放在實施農業重大項目上,沒有將紅花草綠肥生產納入日常工作和考核內容,科技支撐力量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紅花草種子提純復壯工作滯后。有種植紅花草習慣的農民連年自繁留種或購買種植未經過提純復壯的種子,種性退化嚴重,成為制約鮮草單產提高主要因素之一;二是紅花草鮮草栽培高產技術攻關、培訓、指導滯后,種植方式落后,管理粗放,這是制約鮮草單產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endprint
3 穩定發展紅花草生產的意義
3.1 節能減排、減少面源污染的需要 紅花草是“改土能手”、永久“生物肥料工廠”,其氮、磷、鉀三要素含量較多,種植紅花草翻耕施用可以減少水稻化肥施用量。以鮮草產量1 800kg/667m2肥田為例,可產生純N 8.64kg,相當于尿素18.8kg,單位面積節約標煤28.2kg左右,減少C02排放量72kg左右,節能減排顯著。
3.2 解決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肥力偏低的需要 位于我縣中、西部的樅陽鎮、官橋、會宮、雨潭、義津、橫埠、金社大部份水稻土壤及錢橋、其林、白湖等部分鄉鎮水稻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0~30g/kg以下面積約有3.75萬hm2,占76.84%。而紅花草是生物“固氮工廠”,種植紅花草能解決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問題。據試驗資料介紹:100kg紅花草鮮草能產生有機質10kg以上。對耕地不種植紅花草土壤檢測有機質含量為13.01g/kg,全N 0.89g/kg,速效磷35.1mg/kg。連續2a種植紅花草翻壓肥田對土壤測定,土壤有機質、全氮、速效磷含量分別為19.15g/kg,1.28g/kg,49.5mg/kg,可見土壤養分顯著增加。
3.3 水稻節本提質增產增收的需要 連續種植2a紅花草翻壓肥田,能減少化肥施用量20%左右,并減輕面源污染源排放量,可以提高稻米質量安全水平;紫云英又是富硒植物,作水稻底肥施用,稻谷含適量硒元素,具有食用、飼用保健功能,能提價銷售增收。據太湖縣土肥站試驗對比資料,鮮草產量1 800kg/667m2翻壓肥田平均增產稻谷50kg左右。
3.4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需要 稻茬紅花草始、終花期30~40d,為蜜蜂提供生物蜜源食料,蜂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高,帶動蜜蜂產業發展;鮮草質量安全水平高,是生豬環保性青飼料,實行生豬過腹-漚制沼氣-肥田良性循環;加工富硒脫水蔬菜等,是農民增收新亮點。
4 對策建議
4.1 建立長效體制和機制 一是政策保障推動。建議相關部門制定《耕地質量建設條例》、《土壤有機質提升行動計劃》、《紅花草綠肥生產補貼辦法》等配套政策;縣政府制定績效考評獎懲辦法等。二是組織保障??h政府要成立耕地質量建設領導小組,并落實縣、鄉(鎮)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將耕地質量建設納入政府常態化工作和績效考核內容。三是項目推動。建議將紅花草綠肥列入糧食增產重大項目實施,爭取國家、省農業項目和資金捆綁實施。四是建立補貼機制。對種稻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中低產田免費提供經過提純復壯的良種。同時落實補貼,依據田間鮮草實產稱重分擋次產量(以產量3 000kg/667m2為底線,即本田∶施用肥田面積比例1∶2)定補貼資金標準,補貼資金不少于種植小麥效益200元/667m2,以帶動雙季稻生產恢復性發展。
4.2 落實紅花草種植計劃 縣政府下達年度紅花草綠肥種植計劃,明文鄉(鎮)政府和縣農技推廣部門職責,并計劃層層分解落實到種稻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田塊。
4.3 與有關農業項目實施和水稻“三品”生產結合 部級單季稻、雙季晚稻高產創建、耕地整治等項目區都要發展紅花草綠肥生產;發展水稻“三品”規?;瘶藴驶a都要以綠肥等有機肥料施用為主與考評以獎代補結合,帶動提質、增產和提價增收。
4.4 科技支撐保障 一是推行稻茬輪種紅花草制度。在稻茬連續2a種植紅花草肥田,以后實行每2a輪種1次紅花草制度。二是做好年度紅花草繁殖計劃和提純復壯工作,向農民提供純度較高的種子。三是各鄉鎮農技站要開展紅花草鮮草高產栽培科技攻關活動,總結經驗培訓、推廣。四是各鄉鎮要建設紅花草鮮草高產示范區,組織所屬種稻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地觀摩。五是提高紅花草種植科技含量和單產。為了實現紅花草鮮草產量3 000kg~4 500kg/667m2、1∶2~3比例肥田目標:抓薄弱環節改進:一改啞籽播種為播種前曬種,用種量2kg/667m2左右用細砂擦破種皮蠟質層后,用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浸種12h左右,撈出晾干催芽,與鈣鎂磷肥30kg+鉬酸銨10g+硼砂1kg/667m2混拌均勻播種。二改單季稻或雙季稻機收留稻樁高度20㎝左右為機收留稻樁高度40㎝左右增肥防凍。三改紅花草大田平面式栽培為水稻機收后機開“雙井”溝與田外深溝配套。四改紅花草5葉1心期前后追肥1次為2葉1心期、5葉1心期前后分別追施尿素7.5kg、10kg/667m2左右,以氮增氮;12月中旬追施土雜肥500kg左右+過磷酸鈣30kg左右混拌/667m2,以磷增氮,增強抗寒能力,減輕凍害;立春后20d前后,追施尿素5~7.5kg+硫酸鉀7.5kg左右/667m2。五改盲目防治病蟲害為田間病蟲害調查,選用對路農藥適期防治蚜蟲、潛葉蠅、白粉病、菌核病等。六改紅花草鮮草盛花期直接翻壓為盛花期先施尿素15kg左右后翻壓,調節碳氮比,促進鮮草迅速腐爛。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