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智
摘?要:當今互聯網發展迅速,網絡安全事件頻發,迫切需要各國在網絡安全工作方面加強合作,本文提出要完善相關立法,加強國際合作,以有效地防控和調查網絡犯罪。
關鍵詞:網絡安全? 網絡犯罪? 國際合作
一、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復雜與嚴重,亟須展開國際合作
2013年6月,“棱鏡門”丑聞曝光后,層出不窮的網絡安全事件在各國持續發酵至今。美國大規模監控計劃的曝光,改變了全世界對網絡安全的關注重點,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網絡安全問題,各國政府也紛紛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以期增強自己的網絡安保能力。
國際資深網絡安全專家詹姆斯?劉易斯是中美網絡安全“二軌對話”的主持人、奧巴馬政府的“網絡安全智囊”。作為國際公認的資深網絡安全專家,他認為互聯網已成為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但是當前的互聯網設計并不安全,由此給國家和社會帶來諸多安全威脅。
詹姆斯?劉易斯認為,網絡安全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各國在網絡空間中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尤其隨著網絡空間的無限延伸,原有的安全孤島將不復存在,脆弱的技術、網絡匿名等容易被一些國家、地區和個人為所欲為地利用。因此,要保證用戶不遭受網絡威脅,建設安全的網絡,需要國際、國家和企業共同努力。
2013年9月,在國際刑警組織和歐洲刑警組織聯合舉辦的國際網絡犯罪會議上,專家們呼吁各國政府完善相關立法,加強國際合作,更加有效地防控和調查網絡犯罪。
國際刑警組織全球創新綜合機構(IGCI)執行總監中谷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強調,“在打擊網絡犯罪方面最大的一個挑戰,是各國及地區的法律不同,而網絡犯罪分子總是會在自己的物理位置之外的其他地方實施犯罪。要想成功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及國際立法必不可少”。
歐洲“打擊網絡犯罪中心組織”負責人特勒爾斯?厄爾廷介紹說:“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令我們都面臨著挑戰。現在的網絡犯罪方式可謂五花八門,目前全球超過240億臺終端設備不間斷地連接在網絡上,不計其數的數據信息在電腦和手機等設備間傳輸,而這些數據信息很多是有關我們個人的,包括我們的地理位置、健康狀況、搜索習慣等等。”目前擺在各國監管部門面前的有兩大難題,一是缺乏相關立法,二是缺乏國際合作。
與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相比,很多國家的立法進程明顯滯后。而且網絡犯罪花樣層出不窮,手法越來越隱蔽,尤其是很多犯罪分子躲在某處,借助網絡在另外一個地點實施犯罪行為,并借此逃避追蹤調查和法律懲罰。因此國際合作成為打擊網絡犯罪的必需舉措。
針對一觸即發的網絡戰爭和日益增長的網絡威脅,詹姆斯?劉易斯表示出了謹慎的樂觀態度,他說“網絡空間和互聯網并不難管制”,國際社會正在定義網絡空間中負責任的行為,目標是讓網絡空間正規化。
2014年6月,聯合國信息安全問題政府專家組作出的報告確立了和平利用網絡空間的總體目標及網絡空間主權原則。聯合國擬發布針對網絡空間的行為和準則管理規定,保障網絡安全必須尊重人的基本權利,要求各個國家必須行使網絡安全國際義務,利用網絡空間合作打擊犯罪或恐怖分子等。“雖然沒有人是安全的,但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網絡空間。”
二、我國網絡安全現狀與國際合作進展
2014年2月27日,我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標志著我國已正式將網絡安全提升至國家安全的高度,彰顯出我國加強網絡安全保障的決心。
“2013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和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指導、360公司主辦,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次網絡安全盛會,吸引了詹姆斯?劉易斯、安德烈亞斯?馬克思等頂尖網絡安全專家和國內外專業觀眾1萬多人。
2014年3月28日,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在京舉辦了“2013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綜述”發布會,對2013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的總體形勢和主要特點進行了發布和說明。
這份態勢綜述分析認為,2013年我國基礎信息網絡運行總體平穩,域名系統依然是影響安全的薄弱環節;公共互聯網治理初見成效,打擊黑客地下產業鏈任重道遠;移動互聯網環境有所惡化,生態污染問題亟待解決;經濟信息安全威脅增加,信息消費面臨跨平臺風險;政府網站面臨的威脅依然嚴重,地方政府網站成為“重災區”;國家級有組織攻擊頻發,我國面臨大量境外地址攻擊威脅。
綜上所述,加強自身網絡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和防護,完善相關立法,加強國際合作以更有效地防控網絡犯罪,已經刻不容緩。
(作者單位: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