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久寬+田益民+王敏
摘要:文章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復習教學為例,談一輪復習應根據學業現狀和測查特點制定教學目標,避免枯燥的知識再現和單調的習題堆積,以實際應用和實驗設計為依托,以學科觀念和自主建構為支撐,努力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生命課堂。
關鍵詞:氯氣;復習;反思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56-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1
2014屆泰州市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研討會在我校順利舉行,課堂教學作為復習研討的重要形式,備課組三位教師共同完成本課例教學設計,多次磨合后由王敏老師施教,達到預期復習效果,受到參會同行一致好評。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課程專家吳剛平曾經指出:“如果教師能自覺地鉆研和思考教學目標本身的合理性以及教學目標實現過程的合理性問題,那么教師在教學目標上的有效教學觀念就建立和發展起來了。”高三復習課依據學情特點和高考風向標擬定合理的三維目標依然重要,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進一步落實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等細節問題,確保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高效率。
1. 分析學業現狀
強化基礎兼提升能力是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之一,江蘇省化學學科屬于等級考核,不同層次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和目標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對復習迎考工作帶來很大挑戰,前期金屬元素的復習表明學生遺忘率普遍較高,但由于學生心智漸趨成熟,復習過程中不應僅拘泥于重復識記性內容,需重視將多元化的知識有機整合,實現化學學科內綜合。
2. 研究測查特點
江蘇高考化學學科“寬基礎、厚實踐、重能力”特色鮮明,純粹測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試題較少,往往將元素化合物知識滲透于化學用語、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化學應用、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工藝流程等具體問題中,重點考查知識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學重心從“知識為本”轉向“觀念建構”。
二、教學片段的設計
1. 應用引領復習
物質的具體應用是情境教學常用素材之一,高三復習依然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化學應用相結合喚醒學生的認知。學生已經在基礎年級已了解氯氣的危害,不必對其毒性大做文章,努力將化學性質融入具體應用中,讓學生在積極情感體驗基礎上強化氯氣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擔任的“角色”。
教學片段1 氯氣化學性質的基本回顧
[教師]氯氣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如百度百科介紹了工業制備FeCl3可用兩個途徑,鐵絲在氯氣中燃燒,或者鐵與稀鹽酸反應后再通入氯氣。
請同學們回憶氯氣在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學生]生產鹽酸、生產“84”消毒液、生產漂白粉、有機合成……
[投影]
[教師]大家說得很好!能否結合投影寫出相關方程式,屬于離子反應必須寫離子方程式,其中氯氣對自來水消毒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學生]書寫相關方程式。
[教師]結合上述方程式的書寫,請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分析,Cl2在這些反應中擔任什么“角色”?
[學生]
[教師]Cl2在許多化學反應中充當強氧化劑的作用,根據前面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復習,你知道Cl2還可以氧化哪些物質嗎?
2. 實驗強化熱點
基于氯水、漂白粉的性質設計實驗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教學內容更具啟發性。設計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打開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演繹出生成性知識,對于較難的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架,便于不同層次學生有能力去挑戰。
教學片段2 探討氯水及漂白粉的有關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設計實驗解決下列問題。
[投影]實驗設計1:如何說明氯水中含有Cl2?通過哪些實驗可以證明氯水中存在 Cl-、H+、HClO?
實驗設計2:如何借助下面的裝置設計實驗證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氣?
實驗設計3:如何借助實驗證明漂白粉已經部分變質?
[小結]氯水成分及漂白粉性質。
3. 觀念化解難點
化學原理可以指導元素化合物的復習,一方面是基于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核心內容及其教學價值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出于學生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思維發展、化學觀念的形成與知識學習協調同步地綜合考慮[1]。充分依靠化學平衡理論幫助學生深刻領悟氯水涉及的原理性知識,提升認知水平。
教學片段3 從平衡移動視角深化對氯氣與水反應的理解
4. 網絡貫通思維
學生對零碎知識并不陌生,但整體構建聯系的能力比較缺乏,構建網絡圖是復習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便于將零散的物質轉化條理化,達成查漏補缺的功能。復習中以物質類別和元素化合價為參照,由學生采取聯絡的方法畫出典型物質之間的轉化線,把握它們之間的縱深聯系,導致高效學習的發生[2]。
教學片段4 學生自主構建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網絡
[教師]本節課主要涉及了氯元素的三種化合價,即-1、0、+1,下面請自主構建Cl2、HCl、NaCl、HClO、NaClO的知識網絡。
[學生]相互評價,完善知識網絡。
[教師]該網絡涉及了分別由NaCl、HCl制備Cl2的有關反應,下一節課我們將對氯氣的工業制備及實驗室制備作進一步深入復習。
三、教學反思
逐一梳理氯氣的化學反應是低效的復習行為,在課例設計過程中努力將知識問題化,以具體任務驅動學生的回憶和認知。
首先,教師跳出經驗框架。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化學應用、實驗設計、理論解釋、網絡建構等角度展開復習,教師努力扮演引導者作用,例如不糾結于對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進行多維度比較,而是引導學生對氯水的核心內容進行分析和探討,教學重點更加突出。
其次,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元素化合物的復習以具體物質為依托,重視學生體驗過程,給學生參與者角色的機會,結合具體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變革單調的學習方式,達成知識框架的健全以及化學觀念的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本節復習課存在諸多不足,應試色彩偏濃,描述性內容偏多,對具體實驗操作指導較少,知識網絡建構開放性不足,等等,這些需在今后教學實踐中調整和優化。
參考文獻
[1] 何彩霞. 引導學生從元素視角認識物質及其轉化—以“金屬及其化合物”教學為例[J]. 化學教學,2013,(9):27-29
[2] 王玲玲. 美國《現代化學》教材中策略性知識探析[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7):63-65endprint
摘要:文章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復習教學為例,談一輪復習應根據學業現狀和測查特點制定教學目標,避免枯燥的知識再現和單調的習題堆積,以實際應用和實驗設計為依托,以學科觀念和自主建構為支撐,努力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生命課堂。
關鍵詞:氯氣;復習;反思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56-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1
2014屆泰州市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研討會在我校順利舉行,課堂教學作為復習研討的重要形式,備課組三位教師共同完成本課例教學設計,多次磨合后由王敏老師施教,達到預期復習效果,受到參會同行一致好評。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課程專家吳剛平曾經指出:“如果教師能自覺地鉆研和思考教學目標本身的合理性以及教學目標實現過程的合理性問題,那么教師在教學目標上的有效教學觀念就建立和發展起來了。”高三復習課依據學情特點和高考風向標擬定合理的三維目標依然重要,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進一步落實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等細節問題,確保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高效率。
1. 分析學業現狀
強化基礎兼提升能力是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之一,江蘇省化學學科屬于等級考核,不同層次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和目標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對復習迎考工作帶來很大挑戰,前期金屬元素的復習表明學生遺忘率普遍較高,但由于學生心智漸趨成熟,復習過程中不應僅拘泥于重復識記性內容,需重視將多元化的知識有機整合,實現化學學科內綜合。
2. 研究測查特點
江蘇高考化學學科“寬基礎、厚實踐、重能力”特色鮮明,純粹測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試題較少,往往將元素化合物知識滲透于化學用語、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化學應用、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工藝流程等具體問題中,重點考查知識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學重心從“知識為本”轉向“觀念建構”。
二、教學片段的設計
1. 應用引領復習
物質的具體應用是情境教學常用素材之一,高三復習依然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化學應用相結合喚醒學生的認知。學生已經在基礎年級已了解氯氣的危害,不必對其毒性大做文章,努力將化學性質融入具體應用中,讓學生在積極情感體驗基礎上強化氯氣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擔任的“角色”。
教學片段1 氯氣化學性質的基本回顧
[教師]氯氣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如百度百科介紹了工業制備FeCl3可用兩個途徑,鐵絲在氯氣中燃燒,或者鐵與稀鹽酸反應后再通入氯氣。
請同學們回憶氯氣在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學生]生產鹽酸、生產“84”消毒液、生產漂白粉、有機合成……
[投影]
[教師]大家說得很好!能否結合投影寫出相關方程式,屬于離子反應必須寫離子方程式,其中氯氣對自來水消毒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學生]書寫相關方程式。
[教師]結合上述方程式的書寫,請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分析,Cl2在這些反應中擔任什么“角色”?
[學生]
[教師]Cl2在許多化學反應中充當強氧化劑的作用,根據前面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復習,你知道Cl2還可以氧化哪些物質嗎?
2. 實驗強化熱點
基于氯水、漂白粉的性質設計實驗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教學內容更具啟發性。設計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打開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演繹出生成性知識,對于較難的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架,便于不同層次學生有能力去挑戰。
教學片段2 探討氯水及漂白粉的有關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設計實驗解決下列問題。
[投影]實驗設計1:如何說明氯水中含有Cl2?通過哪些實驗可以證明氯水中存在 Cl-、H+、HClO?
實驗設計2:如何借助下面的裝置設計實驗證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氣?
實驗設計3:如何借助實驗證明漂白粉已經部分變質?
[小結]氯水成分及漂白粉性質。
3. 觀念化解難點
化學原理可以指導元素化合物的復習,一方面是基于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核心內容及其教學價值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出于學生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思維發展、化學觀念的形成與知識學習協調同步地綜合考慮[1]。充分依靠化學平衡理論幫助學生深刻領悟氯水涉及的原理性知識,提升認知水平。
教學片段3 從平衡移動視角深化對氯氣與水反應的理解
4. 網絡貫通思維
學生對零碎知識并不陌生,但整體構建聯系的能力比較缺乏,構建網絡圖是復習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便于將零散的物質轉化條理化,達成查漏補缺的功能。復習中以物質類別和元素化合價為參照,由學生采取聯絡的方法畫出典型物質之間的轉化線,把握它們之間的縱深聯系,導致高效學習的發生[2]。
教學片段4 學生自主構建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網絡
[教師]本節課主要涉及了氯元素的三種化合價,即-1、0、+1,下面請自主構建Cl2、HCl、NaCl、HClO、NaClO的知識網絡。
[學生]相互評價,完善知識網絡。
[教師]該網絡涉及了分別由NaCl、HCl制備Cl2的有關反應,下一節課我們將對氯氣的工業制備及實驗室制備作進一步深入復習。
三、教學反思
逐一梳理氯氣的化學反應是低效的復習行為,在課例設計過程中努力將知識問題化,以具體任務驅動學生的回憶和認知。
首先,教師跳出經驗框架。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化學應用、實驗設計、理論解釋、網絡建構等角度展開復習,教師努力扮演引導者作用,例如不糾結于對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進行多維度比較,而是引導學生對氯水的核心內容進行分析和探討,教學重點更加突出。
其次,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元素化合物的復習以具體物質為依托,重視學生體驗過程,給學生參與者角色的機會,結合具體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變革單調的學習方式,達成知識框架的健全以及化學觀念的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本節復習課存在諸多不足,應試色彩偏濃,描述性內容偏多,對具體實驗操作指導較少,知識網絡建構開放性不足,等等,這些需在今后教學實踐中調整和優化。
參考文獻
[1] 何彩霞. 引導學生從元素視角認識物質及其轉化—以“金屬及其化合物”教學為例[J]. 化學教學,2013,(9):27-29
[2] 王玲玲. 美國《現代化學》教材中策略性知識探析[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7):63-65endprint
摘要:文章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復習教學為例,談一輪復習應根據學業現狀和測查特點制定教學目標,避免枯燥的知識再現和單調的習題堆積,以實際應用和實驗設計為依托,以學科觀念和自主建構為支撐,努力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生命課堂。
關鍵詞:氯氣;復習;反思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7-0056-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21
2014屆泰州市高三化學一輪復習研討會在我校順利舉行,課堂教學作為復習研討的重要形式,備課組三位教師共同完成本課例教學設計,多次磨合后由王敏老師施教,達到預期復習效果,受到參會同行一致好評。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課程專家吳剛平曾經指出:“如果教師能自覺地鉆研和思考教學目標本身的合理性以及教學目標實現過程的合理性問題,那么教師在教學目標上的有效教學觀念就建立和發展起來了。”高三復習課依據學情特點和高考風向標擬定合理的三維目標依然重要,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進一步落實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等細節問題,確保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高效率。
1. 分析學業現狀
強化基礎兼提升能力是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之一,江蘇省化學學科屬于等級考核,不同層次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和目標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對復習迎考工作帶來很大挑戰,前期金屬元素的復習表明學生遺忘率普遍較高,但由于學生心智漸趨成熟,復習過程中不應僅拘泥于重復識記性內容,需重視將多元化的知識有機整合,實現化學學科內綜合。
2. 研究測查特點
江蘇高考化學學科“寬基礎、厚實踐、重能力”特色鮮明,純粹測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試題較少,往往將元素化合物知識滲透于化學用語、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化學應用、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工藝流程等具體問題中,重點考查知識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學重心從“知識為本”轉向“觀念建構”。
二、教學片段的設計
1. 應用引領復習
物質的具體應用是情境教學常用素材之一,高三復習依然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化學應用相結合喚醒學生的認知。學生已經在基礎年級已了解氯氣的危害,不必對其毒性大做文章,努力將化學性質融入具體應用中,讓學生在積極情感體驗基礎上強化氯氣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擔任的“角色”。
教學片段1 氯氣化學性質的基本回顧
[教師]氯氣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如百度百科介紹了工業制備FeCl3可用兩個途徑,鐵絲在氯氣中燃燒,或者鐵與稀鹽酸反應后再通入氯氣。
請同學們回憶氯氣在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學生]生產鹽酸、生產“84”消毒液、生產漂白粉、有機合成……
[投影]
[教師]大家說得很好!能否結合投影寫出相關方程式,屬于離子反應必須寫離子方程式,其中氯氣對自來水消毒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學生]書寫相關方程式。
[教師]結合上述方程式的書寫,請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分析,Cl2在這些反應中擔任什么“角色”?
[學生]
[教師]Cl2在許多化學反應中充當強氧化劑的作用,根據前面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復習,你知道Cl2還可以氧化哪些物質嗎?
2. 實驗強化熱點
基于氯水、漂白粉的性質設計實驗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教學內容更具啟發性。設計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打開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演繹出生成性知識,對于較難的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架,便于不同層次學生有能力去挑戰。
教學片段2 探討氯水及漂白粉的有關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設計實驗解決下列問題。
[投影]實驗設計1:如何說明氯水中含有Cl2?通過哪些實驗可以證明氯水中存在 Cl-、H+、HClO?
實驗設計2:如何借助下面的裝置設計實驗證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氣?
實驗設計3:如何借助實驗證明漂白粉已經部分變質?
[小結]氯水成分及漂白粉性質。
3. 觀念化解難點
化學原理可以指導元素化合物的復習,一方面是基于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核心內容及其教學價值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出于學生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思維發展、化學觀念的形成與知識學習協調同步地綜合考慮[1]。充分依靠化學平衡理論幫助學生深刻領悟氯水涉及的原理性知識,提升認知水平。
教學片段3 從平衡移動視角深化對氯氣與水反應的理解
4. 網絡貫通思維
學生對零碎知識并不陌生,但整體構建聯系的能力比較缺乏,構建網絡圖是復習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便于將零散的物質轉化條理化,達成查漏補缺的功能。復習中以物質類別和元素化合價為參照,由學生采取聯絡的方法畫出典型物質之間的轉化線,把握它們之間的縱深聯系,導致高效學習的發生[2]。
教學片段4 學生自主構建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網絡
[教師]本節課主要涉及了氯元素的三種化合價,即-1、0、+1,下面請自主構建Cl2、HCl、NaCl、HClO、NaClO的知識網絡。
[學生]相互評價,完善知識網絡。
[教師]該網絡涉及了分別由NaCl、HCl制備Cl2的有關反應,下一節課我們將對氯氣的工業制備及實驗室制備作進一步深入復習。
三、教學反思
逐一梳理氯氣的化學反應是低效的復習行為,在課例設計過程中努力將知識問題化,以具體任務驅動學生的回憶和認知。
首先,教師跳出經驗框架。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化學應用、實驗設計、理論解釋、網絡建構等角度展開復習,教師努力扮演引導者作用,例如不糾結于對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進行多維度比較,而是引導學生對氯水的核心內容進行分析和探討,教學重點更加突出。
其次,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元素化合物的復習以具體物質為依托,重視學生體驗過程,給學生參與者角色的機會,結合具體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變革單調的學習方式,達成知識框架的健全以及化學觀念的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本節復習課存在諸多不足,應試色彩偏濃,描述性內容偏多,對具體實驗操作指導較少,知識網絡建構開放性不足,等等,這些需在今后教學實踐中調整和優化。
參考文獻
[1] 何彩霞. 引導學生從元素視角認識物質及其轉化—以“金屬及其化合物”教學為例[J]. 化學教學,2013,(9):27-29
[2] 王玲玲. 美國《現代化學》教材中策略性知識探析[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7):63-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