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波
摘要: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針對性、主觀性。每個學生、甚至每個學生的各個階段,以及每節課程中,學生的反應都比較難以預知,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實施不同教學。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聲樂教學 因材施教 教育教學
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針對性、主觀性。每個學生、甚至每個學生的各個階段以及每節課程中,學生的反應都比較難以預知,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實施不同教學。因此,筆者認為,因材施教原則是高職聲樂教學的生命線。
一、找準因材施教的切入點
高職院校音樂專業學生的聲樂基礎不太理想。他們抱著對音樂的興趣而來,期望將來能找到一個與音樂相關的工作。但是,根據他們的資質來分析,這些學生對音樂有興趣,也有熱情,就是缺乏對音樂學習的基本認識。況且,他們綜合素質較低,聲樂基礎以及自學能力都比較差。這樣,就音樂學習來說,他們身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首先要考慮培養目標,然后再考慮如何把他們培養成有較高音樂專業特長的文藝人才。
高職聲樂教學比較特殊,也具有個體差異性。“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聲音”,這句話比較形象地道出了聲音的差異性。同時再加上學生們不同的領悟力、音樂素養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別,這就需要我們聲樂教師,在教學中要集中注意力,準確判斷學生的差異點,從而找出解決個體問題的不同方法。
二、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落實
要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落實,必須注重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形式的選取以及教學手法的運用。
(一)關于教學內容方面
1.選曲的內容要因人而異。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樹立正確、科學的音樂審美觀,以培養學生們持續的發展能力。也就是說,不要選那些學生難以駕馭的歌曲。那樣,不僅浪費課堂教學的時間,還可能有“不良定型”的出現。
2.曲子的風格要全面適應。要結合高職學生在就業方面的特點,選擇曲子時風格方面要盡量全面,這樣能夠有利于聲樂專業學生的終身發展。
3.曲子的內容范圍要廣。一定要根據時代特點、區域特點、體裁特點,把不同人喜愛的歌曲確定在范圍內。
(二)關于教學形式方面
1.合班上課:這適應于音樂理論教學和較為基礎的聲樂實踐教學等。然而,在合班的課上不能對學生要求太高,只是需要學生對教師的示范給以認可,能掌握老師所講授的內容,這就可以說是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
2.大型課。適用于初級聲樂教學,10人左右較好。聲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程度,分編成若干個小組。然后集體練習,在時間上以10分鐘左右為好。
3.小組課。這可用于二年級。各個環節時間可以延長一些,在講解方面也可較為詳細一些。
4.個別課。這種課型最能體現因材施教原則。聲樂教師可分別根據所教學生的情況進行練習和講解示范。同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課時,以強化教學的有效性。
(三)關于教學手法方面
1.可采用示范與模仿的方法。筆者這里說的“示范”,還包括聲樂老師的示范和素質好的學生示范,有正面的示范,也有反面的示范。這樣的教學手法比較傳統,但效果比較好。
2.要主次兼顧。在高職學院聲樂課堂教學中,作為聲樂教師不能急于解決所有問題,一定要抓住各種素質學生出現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予以解決,使基礎較差學生不顧此失彼。同時在解決主要問題時,能客觀地解決其他方面的問題。這既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歌唱技能,又不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課堂語言要形象。目前,聲樂教師的語言有兩種,一種是科學、真實的語言;還有一種是形象性的語言。筆者建議,在高職聲樂教學中,一定要多采用第二種語言。比如,有些學生氣息不夠深,而且還不會用橫膈膜向下、小腹擴張的感覺去吸氣,要么就是“挺肚子”,這個時候,我們教師如若只會說“橫膈膜要放下”,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肯定就比較茫然。如若這時我們要求學生像“聞氣味”一樣去吸氣,他們可能就去體會“聞氣味”的動作,從而找到橫膈膜下降的那種感覺。
4.要利用合唱教學。鑒于高職聲樂課的特征,教師在學生們掌握了一定的聲樂基本能力后,可利用集體合唱進行課堂教學。說實話,這是一個一舉多贏的辦法。因為在集體合唱中,可同時培養和聲、聽力、歌唱審美、視唱、音準以及指揮等方面的技能。
三、將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始終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方面下功夫。在培養自我學習和練習的能力方面,首先要注重基本功訓練,一定不要好高騖遠,特別要防止 “不良的定型”。其次,還要注重學生對聲樂理論知識的理解。當然,教師的課堂講授一定要清楚、準確,一定不要故弄玄虛。還要努力強化學生自信心等素質的培養。課堂教學堅持鼓勵為主,需要適當的批評也一定客觀、中肯。在學習的每一個階段,教師都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詳細指導,揚其所長,于短處施教,并給他們指明方向。還有,在聲樂學習能力方面,一定要注重強化訓練,特別是在視唱、練耳以及鋼琴配彈等方面一定要讓他們都跟得上。
培養自主學習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讓學生每天堅持自主練習,要求他們在技術以及情緒方面與課堂教學高度一致;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活動,這樣能有效補充課堂學習的不足;課外模仿,“教與學”模仿。這樣,既吻合了高職的培養目標,又契合了學生聲樂學習的個性特點,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聲樂素質和水平;最后是社會實踐,要適當地組織一些社會演出,也可在校園為同學演唱,以此提高學生的聲樂綜合能力。
總之,在社會不斷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高等職業院校的聲樂教學,采用因材施教可以說是一個教學的生命線。我們只有遵循聲樂技能訓練的規律,認真思考,積極探索,高職聲樂課堂教學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曄,孫忠梅.因材施教與高校教學管理創新問題的探討[J].教育探索,2009,(11).
[2]石惟正.聲樂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高慶.淺議高職教育的因材施教[J].教育研究與實踐,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