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瑜
摘要: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重視對高中學生的德育教育。音樂,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通過音樂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本論文中,筆者主要討論了當代音樂教學中德育的發展狀況,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高中 音樂教學 德育功能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大約十七八歲,而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時間。所謂的身心全面發展,指的是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要全面和諧發展,要使學生長知識、長身體、長品德。在這五個方面中,道德品質的提高,為其他方面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是全面發展的基礎。因此,為了讓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接班人,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社會,都必須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作為高中學生的一門重要課程,音樂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們學會欣賞音樂的美。作為一名主教音樂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們灌輸音樂基本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技能,又要在音樂教學中,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實現高中音樂教學的德育功能。
一、德育教育
孔子說:“移風易俗,莫過于樂。”,就是說音樂教育在實現德育功能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德育,從廣義上來說,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它指的是所有的、一切有計劃的對人們思想道德水平的產生影響的活動。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必須積極地、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們進行道德灌輸和引導。音樂,是一門藝術。不同音樂,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它會激勵人們奮發上進。作為一名音樂老師,必須有責任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實現其德育功能。
二、高中音樂教育德育功能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通過對本學校音樂課授課過程的觀察,筆者發現,目前的高中音樂教學,并沒有完全發揮出其德育功能。隨著社會的急劇發展和變化,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高中生正處在其思想品德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他們并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思想極易受到一些壞事物的影響。在音樂方面,傳統音樂的魅力正在不斷的流逝。流行音樂不斷出現,吸引了大量學生的注意。當然,很多的流行音樂,能夠激發學生向上的潛能,但也確實有些音樂會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影響學生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為了進一步發揮德育的功能,必須對出現這一現狀的原因進行了仔細分析,并總結了一下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高中的音樂教育設置、課程理念不當
在目前的高中教學中,很多學校都忽視了音樂教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甚至很多學校都把音樂課放在了課表之外。老師們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他們認為學好文化課,考入理想的大學,才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任務。課程的設置,教學理念的偏差,使學生們不能正常的學習音樂知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
(二)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偏低
通過觀察,筆者發現,很多音樂教師本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較低。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并沒有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有些老師偶爾還會冒出一兩句臟話。老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不但沒有發揮音樂的德育功能,反而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弱化了。
三、實現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功能的措施
為了進一步發揮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合理安排音樂課,調動學生的興趣
學校,應根據學生們實際發展的需要,合理設置音樂課,注意文化課與音樂課的合理搭配。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如在學校《音樂鑒賞》第十六單元人們音樂家—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的時候,老師要詳細地向同學們講解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及目的。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蕩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講解加上視頻,觸動學生的心弦,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傳統民族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相結合。很多學生對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感興趣,像周杰倫的《蝸牛》也深受眾多青少年喜歡,這首歌表現了積極進取、催人上進的精神,并且更適應青少年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高中生的個性是活躍的,所以音樂教學中,我們不能用刻板的手段來施教,而要采取積極的手段來誘導。老師在音樂課堂上面可以靈活地以這些歌曲作為正面教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教學能力
針對個別音樂老師道德素質偏低的問題,學校們要嚴肅處理,加強對在校老師的教師資格審查,開展各種培訓學習活動,對情節嚴重的老師給予相應的處分。老師們,要貫徹不斷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另外,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如在學習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時,可以上來先看一個關于貝多芬故事的短片,讓學生體會貝多芬生活的艱難,引起學生對其音樂的共鳴。
(三)利用音樂活動提高德育功能
音樂教育要實現德育功能,不可以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音樂活動課和音樂主題活動。這需要學校將音樂教育貫穿于學生日常管理的始終,與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的活動相融合。學校可以嘗試組織開展各種文化藝術節活動,組建例如合唱團、舞蹈團、樂隊等藝術團體,各團體每周固定活動時間,并制定活動計劃方案。每年的國慶、元旦等節日舉辦演出和展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體的合作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同學們的各種觀念,并且學習到小伙伴身上的優點,改掉自身的缺點。
四、結語
音樂教育,對學生道德的形成,有潛移默化的功效。德育是音樂教育的基礎,音樂教育則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完成德育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卻往往被高中音樂教師所忽視,以致于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要在音樂教育中實現德育功能,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工程中不斷改進、創新。
參考文獻:
[1]黃甫全,王嘉義.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美]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上海: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加]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