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玲
摘 要 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是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類專業學生的基礎課,本文從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動手實踐能力、開展仿真教學、加強產品制作教學、加強職業素養等方面闡述了我校不斷探索的教學模式和特色教學,對提高中職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和職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 教學模式 職業素養 實踐能力 仿真 產品制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xplore New Models an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LIU Linling
(Xiamen Electronic Vocational School, Xiamen, Fujian 361009)
Abstrac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skills courses ar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lectronics majors basic course, this paper in terms of students' career awareness, practical ability, to carry out simulation teaching, enhance product production of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so forth my schoo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s and features teaching, vocational students to improve science literacy and vocational ability, play a catalytic role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Key words teaching model; professionalism; practical ability; simulation; produce
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是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類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電類相關專業必備的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培養電類相關專業學生解決涉及電工電子技術實際問題的能力。該課程是我校電子類學生在高一年首次接觸的專業課,如何合理安排和設置課程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同時也為他們學習后續其它的專業課打下基礎。自該課程開設以來,我校任課教師和專業團隊不斷地對該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探索和完善,并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1 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在入學初就是側重點。和以往全部由學校提供常用工具不同,開學第一周我們任課教師就把本門課要用的工具如電烙鐵、萬用表、斜口鉗、試電筆、吸錫器、小鑷子等列一個清單,讓學生自己去電子市場或者上網購買,并集中放在一個工具箱里帶到實訓室,作為第一次作業來完成,結果所有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本次任務。通過這一環節的任務,讓電子專業的學生對自己今后要從事的職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逐步提高他們的職業意識。
其次,在每間實訓室里首次設置了元件柜,把上課常用的元器件如各種不同規格的電阻、電容、電感、電位器、二極管、三極管等分門別類地放于其中,這樣既方便老師根據實訓要求隨時分發和回收元件,又培養他們把必要的物品分門別類放置,排列整齊,有效標識的職業習慣,來塑造一個整潔、有序的實訓場所。這樣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節能環保、有序整理的職業素養,為以后要從事的職業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
2 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情況是:學生學習愿望缺乏或淡薄,缺少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差,而電子類專業的教學內容卻傳統而復雜,理論抽象難懂,很多原理和枯燥的計算讓原本數學基礎就很差的職校學生喪失對本專業的興趣,進而產生厭學的心理。針對這一情況,根據“必需、夠用”的原則,我們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進行了調整,精簡電路原理介紹,避免繁雜的數學推導和理論分析,打破以學科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體系,突出電工電子的實用性,圍繞學習任務闡述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如放大電路中靜態工作點的計算是難點,公式較多并且很繁瑣,還牽扯著電流、電阻等單位的換算,很多學生不會分析電路,只好死記公式,也有很多學生干脆放棄這部分內容,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做了相應的調整,弱化復雜的計算,重點強調設置合適靜態工作點的重要性,用實驗事實來說話,讓大家在實驗中用示波器來觀察不合適的靜態工作點會造成輸出信號的什么變化,可以調整電路中什么元件的參數來設置合適的靜態工作點,此時輸出信號又有什么變化?這樣處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知識更具有直觀性,又能培養他們的實訓技能,以達到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保證了學習的積極性。
3 探索新的教學手段,開展仿真教學實驗,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實驗是電工電子類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直觀而具體的實驗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動手操作,這種教學方法比用其它方法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加強實驗教學一直是我校在電工電子專業課上推行職業教育,掌握職業技能的重要措施。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電子仿真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教師可以將抽象的原理、概念通過仿真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突破教學難點,也可以用仿真實驗來驗證一個原理,觀察一種實驗現象,或在真實實驗前做一個實驗導訓,這只要在計算機上進行即可。例如在學習電容的充電和放電過程這一知識點時,我們就用Proteus軟件搭建了仿真電路,利用串聯在電路中的仿真電流表可定量地觀測電路中充放電電流的大小,利用并聯在電容器上的仿真電壓表可時時觀測電容器充放電過程中電壓的變化情況,而觀察仿真發光二極管的亮暗和亮度的不同,則可直觀感受電路中電流的變化情況,利用這一仿真生動、形象、直觀地演示出電容器充電、放電的物理過程,加深學生對電容器儲能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傳統的電工電子實驗中,因為人為原因或者別的因素造成短路或電壓過高、儀器檔位選擇錯誤等,都很容易燒毀元器件,甚至燒毀貴重儀器。使用仿真技術可以從根本上避免實際儀器易損壞、維護難的問題,甚至即使是人為地大幅度增大電源電壓、人為地選擇錯誤量程,都不用擔心儀器會損壞,所以,利用我校豐富的計算機資源,部分實驗是在電子仿真實驗室里進行的,這樣,實驗成本下降了,儀器儀表和元器件的選擇范圍擴大了,還利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一些設計研究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仿真實驗為我校電工電子專業的教學創設了良好的平臺,也是我校的一種特色教學方法,正逐步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
4 加強產品制作教學,構建理實一體化的學習環境
隨著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企業需要大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從事中小型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營銷、管理等工作。但是目前職校生整體素質不平衡,相當部分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調控能力都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上,這就要我們專業課教師針對學生的就業特點,把課程目標定位于掌握電工電子技術的實踐制作能力,使他們能夠熟悉相關的電工電子技術理論,了解相關的電子產品的設計、安裝、檢測和維護方法,以后能為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服務,所以制作一些小型的電子產品是我們此課又一個新的特色。
圖1 制作電子門鈴的工藝流程圖
產品制作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電子產品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將產品制作分解為若干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或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自主地進行分工,再按工作程序逐步完成該電子產品,最后老師進行考核和評價,整個制作過程才算完成。拿學生比較感興趣的“555集成電路制作電子門鈴”為例,首先讓學生明確此次實訓的任務是制作一個簡單的、性能良好的電子門鈴,要求學生掌握電路的設計、布線工藝、元器件的選擇、焊接組裝技能以及整體調試檢測等程序。實訓講義的開始老師給了一個制作工藝流程圖(如圖1所示),根據流程圖,老師把該實訓分成四個任務:元器件識別和檢測、布局與安裝、焊接門鈴電路、調試與檢測。每個任務都有詳細的學習目標、知識鏈接和操作步驟,把涉及到的相關理論知識融入其中,強調知識為技能服務。相應地,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教師都進行評價,最后整個電子門鈴組裝調試好后就對產品的整機性能進行總體評價,對優秀作品進行獎勵和展示。由于產品制作教學很貼近生產實際,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把考核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能大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動手操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了求知的艱辛和樂趣,所得的項目成果也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再加上學生在產品制作中隨時與教師和其他同學交流互動,也提高他們的職業參與意識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
5 引進企業的6S管理系統,突出職業素養考核
本課程的考核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訓技能的考核,理論知識以平時的小測和期末考試為主,占35%。技能考核在平時每一次的實訓中當場評分,再累計到期末的實訓成績中,占50%。還有15%的考核為職業素養考核,為此,我們把企業普遍實行的6S管理系統引入到實訓中,作為職業素養考核的標準。6S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ECURITY)。因為本門課都是在實訓室進行的,類似于大家以后進入企業的工作環境,所以,企業的6S管理也非常適用于我們的實訓。整理可以使實訓物品擺放整齊、有序,保持清潔的工作環境。整頓使物品依規定位置擺放,并加以標識。清掃、清潔是將實訓室清掃干凈,并保持干凈、靚麗的環境。素養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遵守規則做事,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最后安全是基礎,所有的工作應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要尊重生命,杜絕違章操作。實訓室專門制定了6S量化管理實施細則,列成表格,每次按細則打分。整理、整頓各15分,按要求帶工具箱、按要求擺放實訓儀器和工具、桌椅擺放整齊都有相應的分值。清掃、清潔各5分,要求保持實訓工位整潔并做好值日。素養40分,要求上課不能隨意走動,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曠課、遲到、早退,實訓的態度等都有分值。安全規范操作有20分。以上的6S量化管理細則,在教學過程中全面貫徹實行,并定期檢查、評比和持續改進,深化6S管理的內涵,真正讓學生入腦、入心、見之于行動,讓他們把規范做事當成一種習慣,一種本能的自然反應,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職業意識、職業態度和職業習慣,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我校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遵循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從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發,突出特色教學,狠抓職業技能與素質培養,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創新,對于提高中職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學文化素養和職業能力,促進中職教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推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英.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J].科學出版社,2011(6).
[2] 周宏.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改革模式的探討[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