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4-21
作者簡介:賈秀險(1984-),女,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與管理。(廣東 廣州/510035)摘要:本文通過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廣東高校類型發展的歷史考察,從不同維度對當前廣東高校類型進行分析,進而總結廣東高校類型發展的特點與啟示,以期為廣東高校分類定位和分類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廣東高校;類型;分類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5-0015-0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稄V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實行高等學??茖W定位和分類指導。完善高等學校的分類定位與指導。建立與高等學校分類定位、分類指導、分類發展、分類評估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高等學??茖W定位”。高校分類定位和分類發展已經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議題。筆者認為,作為高等教育大省,廣東亟需摸清家底,對高校類型體系作一初步了解。
一、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廣東省高校類型發展的歷史考察(一)積極探索和改革時期(1978-1994)
截至1986年,廣東普通高校有48所,其中本科院校28所,??圃盒?0所。15所院校招收研究生,其中兼招博士生的6所。這一時期,我省高校類型主要涉及幾種:(1)隸屬關系上,有中央部屬高校、省屬高校和市屬高校三種類型。1986年,我省中央部屬高校有12所,省屬高校有25所,市屬高校有11所。(2)辦學形式上,除了原有高校獨立性辦學外,還出現了一種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大學。如西江大學、佛山大學分別依托肇慶師專、佛山師專而創辦,深圳師專、廣州師專、惠陽師專分別與深圳教育學院、廣州教育學院、惠陽教育學院聯合辦學。(3)教育性質上,有全日制高校和成人高校類型。1987年,全省電大分校和工作站有149個,職工高等學校38所,管理干部學院10所,教育學院15所。(4)從人才培養層次看,已經建立了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專科教育4個層次的高校。(5)從辦學類型上看,主要有大學、學院、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四類。
(二)教育強省時期(1994-1999)
1999年,經過高校的結構調整和擴招,全省普通高校50所,其中中央部委屬院校2所,地方屬院校37所,民辦學校5所,在校生24萬人,在校研究生1萬人;成人高校達到56所,成人在校生增加到23萬。這一時期我省高等學校在類型上在原有基礎上,有所調整和豐富:(1)涌現一批市屬大學。以1980年5月汕頭大學籌備委員會的成立為發端,以1983年9月汕頭大學、深圳大學正式招生為起點,經過10年發展,相繼成立(包括合并)了廣州大學、五邑大學、佛山大學、韶關大學、嘉應大學、西江大學等11所中心城市政府創辦的綜合型或多科性高等學校,這11所新辦院校和其他幾所中心城市舉辦的單科性高校的在校生數已占有全省高校在校生總數的1/3,成為廣東省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軍。(2)部分高校由中央部屬高校變為省屬高校。如廣州外貿學院的隸屬關系由外經貿部轉歸廣東省。(3)省部共建高校。繼1993年省與國家教委共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之后,廣東省又與農業部共建華南農業大學。(4)名牌高校與地級市合作辦學。1999年,中山大學與珠海政府簽訂合作創辦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協議,成為進入珠海辦學的首個國內著名高校,啟動了珠江三角洲首個大學園區的建設。名牌大學進入中心城市異地辦學。(5)“211工程”高校涌現。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山醫科大學、汕頭大學陸續通過國家“211工程”的部門預審。
(三)大眾化時期(1999-2004)
截止到2003年,全省有各類高校增加到93所,其中中央部委屬院校2所,一般本科院校29所,??茖W校(包括高職高專)62所。廣東省高校類型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1)創建“985工程”高校。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入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985工程”)的學校名單,納入全國28所高校自主選拔錄取單位,而后又進行了二期建設,目標是逐步把兩所學校建設成為攀登科學高峰、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帶動相關學科領域發展的重要基地。(2)高等職業院校發展迅速。廣東抓住機遇,陸續創辦一批職業技術學院。[1]1995-2003年,廣東高校的本專科結構得到優化,高職教育迅速發展,高職數量從16所發展到46所。
·前沿理念·廣東省高校類型體系初探(四)現代化時期(2004年至今)
全省普通高等院校數量從2000年的52所[2],增加到2013年的138所。在高校類型發展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以院校轉制或升格為主:(1)部分成人高校轉制成普通本科高校。至2008年,全省25所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順利轉制為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調整到13所。(2)一批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本??票壤诓粩嗵岣?。(3)本科層次高校數量增加,由2010年的31所增加到2013年的58所(含獨立學院17所),占當年全省普通高等院校總數的42.03%;(4)從辦學性質看,公辦普通高校由46所增加至2013年的88所。民辦普通高校,由2000年的6所增加到2007年的28所,其中獨立學院17所;在2011年又增加至49所,2013年則達到50所。(5)從隸屬關系看,1998年到2012年間,我省部屬高校由7所減少為4所;地方屬高校則從36所增加到134所,增長近3倍。(6)從科類看,綜合大學、理工院校和財經院校數量增長較快較多,分別增長5.6倍、3.8倍、6倍;再次是體育和藝術類院校各增加了2倍;醫藥、師范、語文、政法等類院校數量穩定。
二、廣東省高校類型體系分析
為了解當前廣東高校的類型體系現狀,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將廣東高校類型作一初步劃分[3]。
(一)教育性質
按教育性質劃分,廣東高??蓜澐譃槠胀ǜ咝:统扇烁咝煞N類型。廣東共有高校150所。其中,普通高校138所,成人高校12所,各占總數的92%和8%。
(二)資金來源
按資金來源的形式劃分,廣東高??煞譃楣k高校和民辦高校。廣東138所普通高校中,公辦普通高校88所,民辦普通高校院校50所,分別占全省普通高等院??倲档?3.77%和36.23%。
(三)辦學層次
按辦學層次劃分,廣東普通本科院校58所(含獨立學院18所),專科院校80所,分別占全省普通高等院??倲档?2.03%和57.97%。
(四)體制隸屬或舉辦主體
按體制隸屬或舉辦主體來劃分,廣東普通高校分為中央部委舉辦院校、省級部門舉辦院校、地級教育部門舉辦院校和民辦院校。中央部委舉辦院校4所,省級部門舉辦院校49所,地級部門舉辦院校35所,民辦高校50所,各占普通高校總數的2.90%、35.51%、25.36%、36.23%(如圖1所示)。
圖1廣東普遍高校隸屬關系分布情況
58所本科高校中,中央部門舉辦院校3所,省級部門舉辦院校24所,地級教育部門舉辦院校10所,民辦院校21所,各占普通高??倲档?.17%、41.38%、17.24%、36.21%。80所專科高校中,中央部門舉辦高校1所,省級部門舉辦院校25所,地級教育部門舉辦院校25所,民辦高校29所,各占普通高校總數的1.25%、31.25%、31.25%、36.25%。(如表1所示)
表1廣東高校隸屬關系分布表
隸屬情況本科(58所)??疲?0所)中央部委舉辦院校1.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教育部)2.暨南大學(國務院僑辦)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省級部門舉辦院校華南農業大學、五邑大學等24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等25所地級部門舉辦院校深圳大學、嘉應學院等10所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揭陽職業技術學院等25所民辦高校廣東白云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等21所(包含18所獨立學院)私立華聯學院、廣州東華職業學院等29所(五)發展層次
按發展層次劃分,廣東高??煞譃椤?85”、“211”高水平大學、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廣東共有“985”、“211”高水平大學4所(其中,“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2所),一般本科院校36所,獨立學院18所,高職高專80所(其中國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職院校共10所),各占普通高校的2.90%、26.09%、12.32%、57.97%(如圖2所示)。
圖2廣東高校發展層次分布情況
(六)學科性質類別
教育部將學科劃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13大門類。按學科性質類別劃分,廣東高??煞譃榫C合大學、理工院校、農業院校、林業院校、醫藥院校、師范院校、語文院校、財經院校、政法院校、體育院校、藝術院校、民族院校等類別。在138所普通高校中,綜合大學65所,占47.1%;理工院校29所,占21.01%;農業院校和體育院校各3所,各占2.17%;醫藥院校7所,占5.07%;師范院校5所,占3.62%;語文院校和政法院校各2所,各占1.45%;財經院校14所,占10.14%;藝術院校6所,占4.35%(如圖3所示)。
圖3廣東高校學科類型分布情況
(七)科研規模
按科研規模,廣東高校可劃分為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和高職高專院校?!吨袊髮W評價》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廣東有35所本科高校進入前700名,未涉及高職高專院校;其中研究型大學2所,研究教學型大學5所,教學研究型大學9所,教學型大學19所。
表2《中國大學評價》2014排行榜綜合實力前700名中廣東高校類型情況
類型學校研究型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汕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教學型大學廣東藥學院、廣東金融學院、湛江師范學院、佛山科技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韶關學院、五邑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嘉應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肇慶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廣州體育學院、韓山師范學院、惠州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培正學院、廣東白云學院
三、廣東高校類型發展的特點與啟示
(一)經濟社會發展是高校類型發展的根本動因
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綜觀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各個時期高校類型的發展與變遷,從20世紀80年代的中心城市辦大學,到20世紀90年代的廣東省與國家部委“共建”高校,到“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建設,到大批高等職業院校的設立,再到開展各類合作辦學,高校類型的調整和豐富,都是為了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類型發展適應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
199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根據經濟改革發展的要求開展層次、多形式、多規格辦學,在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學科研方面進行全面改革。1994年底“教育強省”戰略要求:一要加快辦學體制的改革。普通高校實行以政府辦學為主,積極發展“共建”、“共管”和地區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等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完善中央、省、中心城市三級辦學體制,同時開拓民辦和國際合作辦學新局面。二要實行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體制,賦予中心城市一定的高等教育管理權。在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帶動下,廣東逐漸形成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重點高校與非重點高校、普通高校與高職高專、全日制高校與成人高校并存,以普通高校為龍頭,以成人高校和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同步發展的辦學類型體系。
(三)高校辦學層次類型結構有待調整
廣東高等教育主要是以高職高專為主,本科院校發展相對落后,部屬高校嚴重不足,拔尖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匱乏。本科、??茖W生比例不合理,??粕壤蟠蟾哂诒究粕?,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占比例偏低。研究型大學還不夠多,排在前面的幾所大學的在校生規模近幾年來極度膨脹,不少大學已經達到3萬學生以上(包括博士、碩士、本科和成人教育、網上教育)。太大的在校生規模必然擠占大學的學術研究資源,而導致學術水平下降和教育質量下滑。因此,應推動一批高水平本科大學建設,培養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轉型和科技創新發展的需要。適當增加幾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高職高專院校應緊密結合產業需求,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四)高校學科類型結構有待優化
廣東高??祁愵愋洼^為單一,單科性、行業性的學校過多,文科院校比例高而工科院校比例偏低;學科專業設置大多老化, 專業布點過多,同一專業重復設置比例過高,缺乏適應廣東現代化所需的新專業、新學科群以及直接為廣東支柱產業服務的專業。同類學校各自封閉辦學,自成體系,造成資源重復浪費、結構不合理、辦學規模不均衡等問題。在當今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應壓縮文科院校招生規模,增加工科院校的數量及招生比例,圍繞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加強學科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和創新性。
(五)各類型高校目標定位及辦學特色有待明晰
本科院校大辦???,特別是一些重點大學也擠進了辦專科的行列,設置了數量可觀的??茖I。與其相反,一些??茖W校不顧辦學條件有限的事實,千方百計上本科專業,甚至搬用一些本科院校的教學計劃稍作修改就直接用于本校人才培養,神似“變種的本科教育”或叫“壓縮型本科教育”。一些成人高校更不顧自身的性質,把大把精力投放到學歷教育中去,造成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混亂,不利于各層次高等教育的發展。因此,各類型高校都應明晰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定位,在同類院校中辦出特色,又要注重各類型之間的錯落發展與協同合作,為多類型人才培養打通渠道,逐漸從以數量取勝轉移到以質量取勝的軌道上來。
注釋:
[1] 包括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民辦新安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外語職業學院、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15所職業技術學院。
[2] 數據來源于《廣東省2012—2013學年教育事業統計簡報》表一。
[3] 本部分數據時限為截至到2014年1月1日,未標明出處的,數據均由廣東省教育廳公布的高校名單統計得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 667143.htm.2010-07-29.
[2]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111/t20111118_292717.html.2011-11-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0/200409/3134.html.1986-12-15.
責任編輯賴俊辰
表1廣東高校隸屬關系分布表
隸屬情況本科(58所)專科(80所)中央部委舉辦院校1.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教育部)2.暨南大學(國務院僑辦)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省級部門舉辦院校華南農業大學、五邑大學等24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等25所地級部門舉辦院校深圳大學、嘉應學院等10所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揭陽職業技術學院等25所民辦高校廣東白云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等21所(包含18所獨立學院)私立華聯學院、廣州東華職業學院等29所(五)發展層次
按發展層次劃分,廣東高??煞譃椤?85”、“211”高水平大學、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廣東共有“985”、“211”高水平大學4所(其中,“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2所),一般本科院校36所,獨立學院18所,高職高專80所(其中國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職院校共10所),各占普通高校的2.90%、26.09%、12.32%、57.97%(如圖2所示)。
圖2廣東高校發展層次分布情況
(六)學科性質類別
教育部將學科劃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13大門類。按學科性質類別劃分,廣東高校可分為綜合大學、理工院校、農業院校、林業院校、醫藥院校、師范院校、語文院校、財經院校、政法院校、體育院校、藝術院校、民族院校等類別。在138所普通高校中,綜合大學65所,占47.1%;理工院校29所,占21.01%;農業院校和體育院校各3所,各占2.17%;醫藥院校7所,占5.07%;師范院校5所,占3.62%;語文院校和政法院校各2所,各占1.45%;財經院校14所,占10.14%;藝術院校6所,占4.35%(如圖3所示)。
圖3廣東高校學科類型分布情況
(七)科研規模
按科研規模,廣東高??蓜澐譃檠芯啃痛髮W、教學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和高職高專院校?!吨袊髮W評價》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廣東有35所本科高校進入前700名,未涉及高職高專院校;其中研究型大學2所,研究教學型大學5所,教學研究型大學9所,教學型大學19所。
表2《中國大學評價》2014排行榜綜合實力前700名中廣東高校類型情況
類型學校研究型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汕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教學型大學廣東藥學院、廣東金融學院、湛江師范學院、佛山科技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韶關學院、五邑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嘉應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肇慶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廣州體育學院、韓山師范學院、惠州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培正學院、廣東白云學院
三、廣東高校類型發展的特點與啟示
(一)經濟社會發展是高校類型發展的根本動因
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綜觀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各個時期高校類型的發展與變遷,從20世紀80年代的中心城市辦大學,到20世紀90年代的廣東省與國家部委“共建”高校,到“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建設,到大批高等職業院校的設立,再到開展各類合作辦學,高校類型的調整和豐富,都是為了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類型發展適應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
199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根據經濟改革發展的要求開展層次、多形式、多規格辦學,在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學科研方面進行全面改革。1994年底“教育強省”戰略要求:一要加快辦學體制的改革。普通高校實行以政府辦學為主,積極發展“共建”、“共管”和地區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等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完善中央、省、中心城市三級辦學體制,同時開拓民辦和國際合作辦學新局面。二要實行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體制,賦予中心城市一定的高等教育管理權。在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帶動下,廣東逐漸形成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重點高校與非重點高校、普通高校與高職高專、全日制高校與成人高校并存,以普通高校為龍頭,以成人高校和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同步發展的辦學類型體系。
(三)高校辦學層次類型結構有待調整
廣東高等教育主要是以高職高專為主,本科院校發展相對落后,部屬高校嚴重不足,拔尖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匱乏。本科、??茖W生比例不合理,??粕壤蟠蟾哂诒究粕?,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占比例偏低。研究型大學還不夠多,排在前面的幾所大學的在校生規模近幾年來極度膨脹,不少大學已經達到3萬學生以上(包括博士、碩士、本科和成人教育、網上教育)。太大的在校生規模必然擠占大學的學術研究資源,而導致學術水平下降和教育質量下滑。因此,應推動一批高水平本科大學建設,培養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轉型和科技創新發展的需要。適當增加幾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高職高專院校應緊密結合產業需求,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四)高校學科類型結構有待優化
廣東高??祁愵愋洼^為單一,單科性、行業性的學校過多,文科院校比例高而工科院校比例偏低;學科專業設置大多老化, 專業布點過多,同一專業重復設置比例過高,缺乏適應廣東現代化所需的新專業、新學科群以及直接為廣東支柱產業服務的專業。同類學校各自封閉辦學,自成體系,造成資源重復浪費、結構不合理、辦學規模不均衡等問題。在當今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應壓縮文科院校招生規模,增加工科院校的數量及招生比例,圍繞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加強學科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和創新性。
(五)各類型高校目標定位及辦學特色有待明晰
本科院校大辦??疲貏e是一些重點大學也擠進了辦??频男辛?,設置了數量可觀的專科專業。與其相反,一些??茖W校不顧辦學條件有限的事實,千方百計上本科專業,甚至搬用一些本科院校的教學計劃稍作修改就直接用于本校人才培養,神似“變種的本科教育”或叫“壓縮型本科教育”。一些成人高校更不顧自身的性質,把大把精力投放到學歷教育中去,造成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混亂,不利于各層次高等教育的發展。因此,各類型高校都應明晰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定位,在同類院校中辦出特色,又要注重各類型之間的錯落發展與協同合作,為多類型人才培養打通渠道,逐漸從以數量取勝轉移到以質量取勝的軌道上來。
注釋:
[1] 包括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民辦新安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外語職業學院、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15所職業技術學院。
[2] 數據來源于《廣東省2012—2013學年教育事業統計簡報》表一。
[3] 本部分數據時限為截至到2014年1月1日,未標明出處的,數據均由廣東省教育廳公布的高校名單統計得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 667143.htm.2010-07-29.
[2]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111/t20111118_292717.html.2011-11-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0/200409/3134.html.1986-12-15.
責任編輯賴俊辰
表1廣東高校隸屬關系分布表
隸屬情況本科(58所)??疲?0所)中央部委舉辦院校1.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教育部)2.暨南大學(國務院僑辦)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省級部門舉辦院校華南農業大學、五邑大學等24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等25所地級部門舉辦院校深圳大學、嘉應學院等10所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揭陽職業技術學院等25所民辦高校廣東白云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等21所(包含18所獨立學院)私立華聯學院、廣州東華職業學院等29所(五)發展層次
按發展層次劃分,廣東高??煞譃椤?85”、“211”高水平大學、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廣東共有“985”、“211”高水平大學4所(其中,“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2所),一般本科院校36所,獨立學院18所,高職高專80所(其中國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職院校共10所),各占普通高校的2.90%、26.09%、12.32%、57.97%(如圖2所示)。
圖2廣東高校發展層次分布情況
(六)學科性質類別
教育部將學科劃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13大門類。按學科性質類別劃分,廣東高??煞譃榫C合大學、理工院校、農業院校、林業院校、醫藥院校、師范院校、語文院校、財經院校、政法院校、體育院校、藝術院校、民族院校等類別。在138所普通高校中,綜合大學65所,占47.1%;理工院校29所,占21.01%;農業院校和體育院校各3所,各占2.17%;醫藥院校7所,占5.07%;師范院校5所,占3.62%;語文院校和政法院校各2所,各占1.45%;財經院校14所,占10.14%;藝術院校6所,占4.35%(如圖3所示)。
圖3廣東高校學科類型分布情況
(七)科研規模
按科研規模,廣東高校可劃分為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和高職高專院校?!吨袊髮W評價》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廣東有35所本科高校進入前700名,未涉及高職高專院校;其中研究型大學2所,研究教學型大學5所,教學研究型大學9所,教學型大學19所。
表2《中國大學評價》2014排行榜綜合實力前700名中廣東高校類型情況
類型學校研究型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汕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教學型大學廣東藥學院、廣東金融學院、湛江師范學院、佛山科技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韶關學院、五邑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嘉應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肇慶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廣州體育學院、韓山師范學院、惠州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培正學院、廣東白云學院
三、廣東高校類型發展的特點與啟示
(一)經濟社會發展是高校類型發展的根本動因
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綜觀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各個時期高校類型的發展與變遷,從20世紀80年代的中心城市辦大學,到20世紀90年代的廣東省與國家部委“共建”高校,到“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建設,到大批高等職業院校的設立,再到開展各類合作辦學,高校類型的調整和豐富,都是為了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類型發展適應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
199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根據經濟改革發展的要求開展層次、多形式、多規格辦學,在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學科研方面進行全面改革。1994年底“教育強省”戰略要求:一要加快辦學體制的改革。普通高校實行以政府辦學為主,積極發展“共建”、“共管”和地區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等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完善中央、省、中心城市三級辦學體制,同時開拓民辦和國際合作辦學新局面。二要實行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體制,賦予中心城市一定的高等教育管理權。在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帶動下,廣東逐漸形成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重點高校與非重點高校、普通高校與高職高專、全日制高校與成人高校并存,以普通高校為龍頭,以成人高校和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同步發展的辦學類型體系。
(三)高校辦學層次類型結構有待調整
廣東高等教育主要是以高職高專為主,本科院校發展相對落后,部屬高校嚴重不足,拔尖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匱乏。本科、??茖W生比例不合理,??粕壤蟠蟾哂诒究粕?,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占比例偏低。研究型大學還不夠多,排在前面的幾所大學的在校生規模近幾年來極度膨脹,不少大學已經達到3萬學生以上(包括博士、碩士、本科和成人教育、網上教育)。太大的在校生規模必然擠占大學的學術研究資源,而導致學術水平下降和教育質量下滑。因此,應推動一批高水平本科大學建設,培養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轉型和科技創新發展的需要。適當增加幾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高職高專院校應緊密結合產業需求,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四)高校學科類型結構有待優化
廣東高校科類類型較為單一,單科性、行業性的學校過多,文科院校比例高而工科院校比例偏低;學科專業設置大多老化, 專業布點過多,同一專業重復設置比例過高,缺乏適應廣東現代化所需的新專業、新學科群以及直接為廣東支柱產業服務的專業。同類學校各自封閉辦學,自成體系,造成資源重復浪費、結構不合理、辦學規模不均衡等問題。在當今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應壓縮文科院校招生規模,增加工科院校的數量及招生比例,圍繞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加強學科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和創新性。
(五)各類型高校目標定位及辦學特色有待明晰
本科院校大辦專科,特別是一些重點大學也擠進了辦??频男辛?,設置了數量可觀的??茖I。與其相反,一些??茖W校不顧辦學條件有限的事實,千方百計上本科專業,甚至搬用一些本科院校的教學計劃稍作修改就直接用于本校人才培養,神似“變種的本科教育”或叫“壓縮型本科教育”。一些成人高校更不顧自身的性質,把大把精力投放到學歷教育中去,造成高等教育層次結構混亂,不利于各層次高等教育的發展。因此,各類型高校都應明晰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定位,在同類院校中辦出特色,又要注重各類型之間的錯落發展與協同合作,為多類型人才培養打通渠道,逐漸從以數量取勝轉移到以質量取勝的軌道上來。
注釋:
[1] 包括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民辦新安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外語職業學院、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15所職業技術學院。
[2] 數據來源于《廣東省2012—2013學年教育事業統計簡報》表一。
[3] 本部分數據時限為截至到2014年1月1日,未標明出處的,數據均由廣東省教育廳公布的高校名單統計得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 667143.htm.2010-07-29.
[2]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111/t20111118_292717.html.2011-11-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0/200409/3134.html.1986-12-15.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