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朱月塵,男,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英語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管理碩士。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外語專業教學標準》調研報告的研究成果。摘要:為了更準確提出如何提高旅游外語人才培養的中職模式,本文配合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外語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在中職學校旅游外語專業調研中,在各地區各校情況不盡相同的情況下,就專業課程設置提出一定的建議以及調整原則。
關鍵詞:旅游外語;教學標準;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6-0163-02一、旅游外語課程設置調研情況
為了更準確提出如何提高旅游外語人才培養的中職模式,筆者先對旅游行業企業對于專業外語人才的需求進行了調研。
本次調研共設計問卷6份,調研對象包括在校生、畢業生、學校、酒店和旅行社。從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歷時10個月,分為2期進行調研。共發出問卷793份,回收749份,回收率94.5%。其中,學校問卷193份,回收174份,回收率90.2%。旅游外語專業畢業生與企業問卷600份,回收575份,回收率達95.8%。參與調研企業包括境內高星級酒店15所,境外高星級酒店6所;旅行社等共5所。參與調研的中等旅游職業學校共13所,后期補充電話訪談26所。
(一)教學方法調查
1.現階段旅游外語專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多備專業學生評為“一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專業教師仍較多沿用傳統教學方法;唯對外語教師的教學水平一項,畢業生評價為“一般”,在校生評價為“滿意”,反映了師資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旅游外語專業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在于中職學校學生的外語水平薄弱,這個數據指數為調整基礎外語教學方法給出了一定指引;而語言環境的缺乏,促使外語教學實訓環境的改善;口語表達能力的欠缺,在制定教學標準時,應適當考慮調整口語和聽力課程的比例;學生的厭學情緒,課程設置中不能不考慮心理健康學科。
3.旅游外語專業學生普遍認為校外的工作實踐比校內的課程學習更能有效獲取專業知識和技能。
(二)教學組織形式調查
旅游外語專業生認為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最佳途徑前五位是:企業實踐、大型活動(交易會)見習實踐、行業技能大賽、頂崗實習和職業習慣養成教育。
畢業生與在校生的選項有不同的原因其一,畢業生已全程體驗過校內和校外的學習和實踐,而在校生仍在讀,未能全程體驗所有的校內和校外的學習和實踐,所以,畢業生的選項數據會比在校生更加全面一些。
(三)師資與教學設施調查
1.旅游外語專業學生對于外語實訓設施設備的數量與種類評價為“一般”, 畢業生與在校生基本上比較滿意外語專業教師教學水平與所采用的外語教學方法。
2.旅游外語技能訓練的主要場所調查,所得畢業生數據和在校生數據相差不大。旅游外語專業學生對于校內專業實訓室的數量和種類的評價數據顯示,旅游外語專業實訓室數量和種類與學生數量的配比還存在一定的距離,這樣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專業實訓課的教學質量。
(四)教育教學評價
1.畢業生和在校生對于學校采取的主要教學評價方式的數據顯示,畢業生最希望學校采取考試測驗的評價方式,,其次是課堂表現,而在校生希望“課堂表現”評價能占30%,“考試測驗”占21%,“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占19%;兩組數據比對,反映出學生希望考試測驗的評價方式與其他教學評價互相均衡。
2.旅游外語專業學生一致認為“實用”的科目是:基礎外語、餐飲服務與管理、形體與禮儀、客房服務與管理、心理健康、酒店外語、旅游概論、導游基礎知識、前廳服務與管理、旅游外語、外語口語、外語聽力和地理;“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實用度數據顯示,畢業生與在校生存在著認知的差異,由于畢業生面向實踐崗位,外語寫作與外語閱讀的傾向“一般”選項,在校生應試機會較多,對于外語寫作與外語閱讀的傾向“實用”選項。
3.旅游外語專業生對于現有的課程基本持有支持的態度,其中最希望能夠增加的專業(技能)方向課程是:酒店(飯店)外語、旅游外語聽力、旅游外語口語、旅游外語;而最希望能增設課時的其他專業課是:客房服務與管理、地理、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形體與禮儀、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概論和心理健康。
二、課程結構搭建原則
1. 參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制定工作會議推進會會議材料》編寫框架和意見;《教育部關于印發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等七門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教職成[2009]3號);《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8]6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教職成廳[2013]2號);《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的通知》(教職成[2010]4號)。
2. 中等職業旅游學校旅游外語專業課程開設情況調查數據顯示,基礎外語、酒店(飯店)外語、外語聽說、歷史、地理、前廳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餐廳服務與管理、旅游概論、導游基礎知識和心理健康的開設比例超過50%。
三、課程設置建議
旅游外語專業課程應適當加設外語口語和聽力課時,并根據各專業語種方向適當調整對應口語與聽力教材;在建設旅游外語文化體驗室和應用實操室的同時,致力于研究旅游外語專業理論與實踐授課結合授課模式并增加專業實訓課時;最后,增設旅游外語專業選修課程項目,吸引學生課余選修相關旅游外語應用課程。
(一)公共基礎課程
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外語專業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標準編制是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制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的意見》(教職成廳[2012]5號)與《教育部關于印發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等七門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教職成[2009]3號)的內容而定。
因考慮到不同旅游外語方向的學生在基礎課上有不同的需求,學生希望能夠有足夠的課時來進修對口外語方。所以,部分專業專家意見,將“英語”科目改為“外語”,選修不同旅游外語技能方向的學生可進行同方向基礎外語的進修。因公共基礎課上的課程國家有規定文件,所以最后定稿時,仍將“英語”放置在公共基礎課程。在此建議,除旅游英語外,不強制要求各專業方向學生學習英語,其他語種專業方向課程可將公共基礎英語課替換為基礎日語、基礎俄語等。
(二)專業核心課程
旅游外語專業課程中,除了專業(技能)方向課外,開設率和實用性比率均超過50%的科目有:餐飲服務與管理、旅游概論、導游基礎知識、前廳服務與管理、心理健康、客房服務與管理、地理和形體與禮儀。業課名稱參照《中等職業旅游外語專業簡介》設定。
(三)專業(技能)方向課程
旅游外語專業的專業(技能)方向課程的劃分參照《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的通知》(教職成[2010]4號),以不同語種做為不同方向而定。旅游外語雖然是以行業為依托的專業課程,但畢竟也是一門語言課程,學習語言的四項基本技能是必須的,所以在確定以語種劃分專業技能課的同時,將各語種的課程以“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為標準進行再次劃分,成為具體的專業(技能)方向課。由于各地區開設情況不同,建議對比旅游英語開設比例,各校視自身情況,適當調整學時。
參考文獻:
[1]單慧芳. 旅游專業中職與高職的課程銜接及其實現途徑[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1):39-42.
[2]何勇. 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構建中職旅游專業課程新體系[J]. 職業技術教育,2008(23):10-11.
[3]包建明,徐廣輝,邱億. 中職學校促進重點建設專業課程改革的研究——以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旅游專業建設為例[J]. 中國成人教育,2008(6):71-72.
[4]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8號) [Z].
[5]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8]6號) [Z].
[6]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的通知(教職成[2010]4號) [Z].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