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紹了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現狀,分析了國內外內部審計發展的新興趨勢以及新興趨勢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要求,并從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兩方面探討了我國內部審計人員培養和繼續教育的模式,旨在提高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內部審計人員;新興趨勢;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培養模式
1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現狀
內部審計是我國審計監督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并不遜于外部審計。它在維護國家財經法紀、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的內部審計機構每年完成審計項目50萬個左右,通過查處違紀違規、損失浪費等問題,促進提高經濟效益約1 000億元,為國民經濟快速健康有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企業內部審計在人員數量和人員素質兩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在人員數量上,據財政部與審計署發布的相關消息,中國內地已有正式在冊的會計人員達1400萬人,而我國現有內部審計機構8.6萬家,大多企業對內部審計人員實行3-5年輪崗制,因此我國內部審計人才缺口會達到900萬人左右,而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只有35萬人左右。近幾年,普通或初級財務人員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而內部審計師人才卻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
同時,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素質與業務能力不高,進而難以采用科學、合理的審計程序和方法。受傳統經濟體制影響,我國內部審計人員大都沒有接受專業的內審教育,而習慣于從財務人員中挑選審計人員,其知識結構單一、綜合素質尚待提高。
2國內外內部審計發展的新興趨勢
2.1國際內部審計發展的趨勢
國際內部審計呈現四大發展趨勢:一是開拓風險管理新領域;二是深入介入內部控制;三是推動更有效的公司治理;四是更新內部審計師的職責。可以看出,在國際內部審計四大發展趨勢中,前三大趨勢重視的是加強公司的管理與規范建設;后一趨勢針對內部審計師的職責在改變,強調的是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以適應其職責的改變。
其中,以美國為代表,美國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要求及培訓包括:(1)包括注冊內部審計師和內部審計師在內的審計人員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2)包括注冊內部審計師和內部審計師在內的審計人員要不斷接受繼續教育的培訓。
2.2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趨勢
我國內部審計受到國際內部審計發展的影響和自身的環境和特點決定,主要有以下發展趨勢:(1)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從查錯防弊向為內部管理服務方面轉變;(2)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和定位應從平行于各職能部門的單一機構向更高層次、更完善的結構轉變;(3)內審隊伍的構成應從單純的財務人員向具有綜合知識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質人才的組織結構發展;(4)內部審計的實施方式應從單一靠內審機構人員的力量向與外審相結合的方向發展;(5)內審從事后審計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審計轉變;(6)內審工作應由分散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
3新興趨勢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要求
3.1在人員數量上的要求
為了彌補內部審計人員巨大的缺口,需要建立更多培養內部審計人員的專科學校,或是在高等財經院校中更多地開設審計專業。因為在我國高校系統中,盡管屬于經濟管理類的財經類本專科院校很多,但是只有南京審計學院是唯一一所獨立培養審計人才的專業化學校。而其他的財經院校大部分沒有開設審計專業。
3.2在人員素質上的要求
目前,我國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僅僅還只處于財務審計的角色。前任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強調指出:“僅僅開展以查錯防弊為主要目的的財務收支審計,已不能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內部審計工作重點應該從效益審計出發,最后落實到管理審計。只有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師的新技能、新理念,才能實現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的轉變”。
內審隊伍的構成應從單純的財務人員向具有綜合知識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質人才的組織結構發展。隨著內部審計由財務領域向經營和管理領域擴展,審計機構在人員構成上也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僅要有懂財務及審計的人才,還應配備精通企業各項相關業務的專門人才,選擇有豐富經驗和較高業務水平的人員加入內審部門,使內審機構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4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培養和繼續教育的模式
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培養模式可以結合國內外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并參考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審計工具與技術和職業道德四個要素來設計和完善,因為這是審計人員從事審計工作的必備前提。而這些素養的培養則要通過我國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共同完成。
4.1高等教育培養內部審計人員的基本職業素養
4.1.1在專業知識方面
由于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從查錯防弊向為內部管理服務方面轉變,所以高等教育不僅要設置與財務審計相關的專業課程,而且要開設企業管理的相關課程,如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企業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包括經濟責任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等審計專業特色課程。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內部管理的職能轉變。
此外,隨著內部審計從事后審計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審計轉變,所以在專業知識的培養上,不僅要有審計及管理類學科知識儲備,還要熟悉各行業生產和銷售的基本業務知識和主要業務流程,如內部控制就是以業務流程為線索而展開控制的,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追蹤業務流程進行控制和審計,所謂“穿行測試”。
4.1.2在職業技能方面
由于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和定位應從平行于各職能部門的單一機構向更高層次、更完善的結構轉變,這就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審計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更高層次監督者和管理者的素質,所以在職業技能上要求應是多面手,即要熟悉各職能部門的業務,掌握各職能部門的基本職業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管理者的作用。舉例來說,內部審計人員除了要掌握典型的財務部門的財務技能之外,還應該熟悉如人力資源管理或質量控制方面的法規和技能,這樣才能作為監督者和管理者發現這些部門在工作上是否有違規操作的情況。所以對于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技能要求是更高的。當然這可以通過選修課的設置完成。
另外,因為內部審計的實施方式應從單一靠內審機構人員的力量向與外審相結合的方向發展,所以內部審計人員就必須在基本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之外培養較高的人際溝通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組織內部與上下級之間的溝通,而且還是與外部審計人員傳達信息交流業務的必要能力。否則內部審計就無法有效地履行職責。因為內部審計既是組織的內部結構之一,要為組織的發展和經濟效益服務,又是相對獨立的審計組織體系之一,要保持職業獨立性和公正性,所以如何更好地與外部審計人員進行溝通是非常需要職業技巧的。
這里,我們可以借鑒一下如下的案例:一名內部審計人員要把對所在組織的內部審計發現的情況如實地反映給外部審計人員,但是這里面又含有組織的商業機密不能外泄,所以他就需要一定的職業技能,如把某些機密信息以審計符號的形式提供給外部審計人員,這樣既不會泄密,又不違背審計的獨立性要求和職業道德。當然還可以采用計算機技術通過加密解碼的方式提供信息,把密碼提供給信息的接收者,而使其他人無法獲取相關信息。這樣就對內部審計人員在計算機審計技術方面提出了要求。
4.1.3在審計工具與技術方面
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大部分企業已擺脫了手工記賬方式,而采用計算機處理業務;隨著會計工具的發展也勢必導致審計工具的發展,面對這樣的變化,審計人員必須盡快掌握先進的審計技術,以較少的人力和時間,完成更多的審計任務。當然這需要在高等教育教學中配備相應的計算機硬軟件資源。如開設計算機審計課程,購建審計實驗室,配備審計專業應用軟件,以輔助審計實驗課的教學需要。
4.1.4在職業道德方面
由于內審工作應由分散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這就意味著內部審計的管理將更加規范化和法制化,所以內部審計人員要學習審計準則、審計法規和職業道德相關知識,并通過實際案例導入讓學生領會威脅獨立性和職業道德的情形及應采取的必要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的要求和應有的職業保密義務。
以上從四方面分述了如何培養內部審計人員,下面我們以某高校會計與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參考:
A. 知識結構
具有本專業所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經濟理論基礎知識、法律基礎知識;熟悉財政、稅務、統計、審計等基本業務知識。
B. 能力結構及培養途徑
(1)基本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能力、文字書寫、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能力培養途徑:計算機基礎、上機操作訓練、外語基礎、會計英語、財經應用文寫作等課程學習及第二課堂的各類活動
(2)專業能力:掌握從事企事業單位、社會中介機構、經營管理等部門的會計、審計、財務工作能力。
能力培養途徑:會計電算化的基礎知識、珠算點鈔、基礎會計與實訓、財務會計與實訓、財務管理基礎與實務、金融企業會計、證券投資、非營利組織會計、資產評估、經濟法、稅法等專業課學習和相應的校內外實訓。
C. 取得相關的崗位資格證書
珠算等級合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審計從業資格證書;專業英語證書;國家計算機等級證書。
4.2繼續教育提升內部審計人員與時俱進的能力
4.2.1繼續教育的形式要靈活多樣
對于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除了由國家內部審計協會和地方內部審計協會等官方組織直接組織定期學習和培訓外,還可以通過各財經院校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協助開展。培訓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以在財經院校開展定期培訓,不過會受到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所以還可以通過遠程教育、函授教學和學員自學等多種方式完成對在職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
4.2.2繼續教育的內容要豐富多彩
繼續教育的內容會適應內部審計人員入職和晉職的需要,結合內部審計工作對人員素質的全面要求來設置,包括專業知識的強化和擴充,如審計學專業知識的深入系統的培訓,和相關學科知識的必要擴充,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變革,必然需要知識的更新和進步,才能使內部審計工作與時俱進。包括各種職業技能在內,都要成為繼續教育的內容,如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英語能力、應用寫作技能和財經法規等都是在專業知識之外,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職業素養的必然要求。
4.2.3繼續教育的考核要科學嚴格
以往對內部審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考核方式都是在短期培訓之后進行,一般也都是有紙化的考核方式,如提交論文報告或是進行分班測試。但是考核的并不嚴格,很多都是流于形式,雷同抄襲作弊的現象屢見不鮮,很難真正檢驗學員的實際業務水平和學習成效。所以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的考核不僅要嚴格執行,嚴格程度不亞于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而且要探索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
對此,針對不同的繼續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在結業考核上就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以遠程教育的培訓方式為例,培訓的內容可以包括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英語能力、應用寫作技能和財經法規。學員可以在培訓時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靈活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而不至于影響正常的工作。培訓時學員只要按照唯一指定的身份信息登錄到遠程教育界面就可以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在一定的培訓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然后自主選擇考核時間,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無紙化的上機答題方式,隨機抽取樣題。考核內容除了通用的財經法規外,還可以結合學員自身的組織環境設置業務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測查學員的業務能力和學習狀況。如果不能保證學員及時到現場參加考試,也可以采用遠程視頻化考試方式,以減少學員零散參加考試造成的資源浪費,這樣,學員可以在工作實踐中學習積累經驗,又可以使學習的內容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及時的演練,從而使理論學習和實際工作更好地結合。這樣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才是真正卓有成效的。
參考文獻
[1] 潘罡,冷雪艷.審計學原理 [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2] 王錦安.教育培訓是加強審計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EB/OL].http://news.QQ.com.騰訊網,2007,04,17.
[3] 秦榮生.內部控制與審計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資助項目(GH13498)。
作者簡介:劉杰穎(1980- ),女,吉林德惠人,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會計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