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層等
【摘要】目的:調查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行病學,對其防治給出有效相關資料。方法:對住院慢性心衰患者168例病歷臨床資料進行橫斷面調查研究。結果:①住院心衰患者中男女性別之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②主要病因:冠心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③感染是主要誘發心衰的因素;④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42.01±15.35%;⑤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利尿劑為在80%以上;⑥住院期間心衰患者總死亡率10.1%。結論:住院心衰患者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心功能Ⅲ級患者最多;冠心病、高血壓和心肌病為主要發病原因;感染是最主要的誘因;治療主要用藥有ACEI和利尿劑;住院期間心衰患者總死亡率10.1%。
【關鍵詞】住院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現況調查
目前心血管疾病影響人類的健康,且我國人口心血管死亡率占死因的首位[1-2]。是我們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3]。我國有關心衰的流行病學資料相對缺乏,所以研究和評估慢性心衰一般情況、流行病學現狀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該文研究于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168例慢性心衰患者臨床病歷資料進行橫斷面調查。以此作為心衰的治療和預后的評價依據。
資料與方法
調查對象:對于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入選標準:①最好診斷為心衰,心功能診斷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為Ⅰ~Ⅳ級。②同一個患者反復住院取最后1次病歷。③在院觀察時間>24小時。④性別不限,兒童排除在外。
方法:設計調查表匯總病歷資料。
統計學方法:建立Excel表,用SPSS 16.0行數據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或F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結果
一般資料調查顯示心功能Ⅰ級占13.%,Ⅱ級30.9%,Ⅲ級36.3%,Ⅳ級19.1%,其中心功能Ⅲ級患者最多,男性99例(58.9%),女性69例(41.1%),男性發病人數較女性多,男女性別之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漢族患者人數為94例(55.9%),其中少數民族人數為74例(44.1%),兩者之間無統計學差異。平均年齡58.34±15.72歲,年齡分布在18~81歲之間,在60~69歲年齡段發病人數最多,各年齡段與心功能各分級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平均住院天數11.08±7.51天,心功能等級劃分與住院天數成正比。
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的病因情況:調查中冠心病患者58例(34.5%);高血心病為22例(13.1%);心肌病為22例(13.1%),而擴心病為19例(11.3%),其他(酒精性,圍產期)心肌病人數為3例(1.8%);風心病為21例(12.5%);肺心病為19例(11.3%);退行性瓣膜病8例(4.8%);慢性腎衰8例(4.8%);先心病5例3.0%;甲亢心臟病為2例(1.2%);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人數2例(1.2%);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性心臟病患者為1例(0.6%)。
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的誘因情況:調查中感染是最主要的患病原因,特別是呼吸道感染人數91例(54.2%),其他感染:尿道炎、膽囊炎等患者人數24例(14.3%);心肌缺血人數64例(38.1%);心律失常人數52例(30.9%);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人數45例(26.8%);因自己決定停止用藥物的患者21例(12.5%);貧血人數18例(10.6%),而重度貧血2例(1.3%);其他氣溫、季節變化、精神原因、身體過度疲乏等人數21例(21.5%)。
慢性心衰住院患者心臟超聲心動圖指標情況:調查中平均LVEF為42.01±15.35%,慢性心衰住院患者中各心功能分級之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平均的左心室舒張末容積是61.42±13.67mm,左心室舒張末容積隨著心功能分級增加而增加。
慢性心衰住院患者治療用藥:根據調查顯示住院慢性心衰患者使用藥物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86.5%)和利尿劑(82.5%)使用的相對較多,其次為洋地黃類藥物(60.3%)和硝酸酯類藥物(61.1%),而β受體阻滯劑藥物(32.5%)和鈣拮抗劑藥物(10.5%)相對使用較少。
慢性心衰住院患者住院轉歸情況:住院慢性心衰患者總死亡率10.1%,各級心功能死亡率由Ⅰ~Ⅳ級分別為4.4%,5.8%,9.8%。21.9%,心功能分級越高,死亡率也增高。
討論
本組調查中人數最多的是心功能Ⅲ級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有統計學差異(P<0.05)。發病原因中以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心肌病較多,該結果與國外心衰患病率的報道一般為男性高于女性一致[4-5],平均年齡58.34±15.72歲,平均住院天數11.08±7.51天,Framingham研究中每年齡段增加10歲[6],患心衰的人數增加一倍,本調查與此研究結果相一致。患者慢性心衰住院主要的誘因為感染,有些相關資料顯示心衰的誘因與炎性細胞有密切關聯[7]。其次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同樣貧血也是引起慢性心衰患者住院的又一重要因素。治療心衰為目的用藥主要有ACEI類和利尿劑等。住院期間心力衰竭患者總死亡率10.1%。住院心衰患者即使較早住院治療,死亡率并未降低。
總之,目前心衰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基礎,還必須增加其他治療手段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兆蘇,姚崇華,趙冬,等.我國多省市心血管病趨勢及法定因素的人群.監測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6-11.
[2]林松柏,宋桂香,周峰,張勝年.上海市隆性非傳染性疾病流行病學趨勢研究,1951-1998年死亡資料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1(22):265-268.
[3]HuntSA,BakerDW,ChinMH,etal.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J].Cireulation,2001,104:2996-3007.
[4]Mancini DM,Katz SD,Lang CC,et al.Effect of erythropoietin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3,107(2):294-299.
[5]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2 Heart and Stroke Statistical Updata.Dallas,TX: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2:19.
[6]Kannel WB,Ho K,Thom T.Changing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cardiac failure.Br Heart J,1994,72(Suppl):3-9
[7]Torzewski J,Torzewski M,Bowyer DE.et al.C-reactive protein frequentily colocalizes with the terminal complement complex in the intima of early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of human coronary arteries.Arterioscler Throml Vasc Biol,1998,18:1386-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