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超
摘 要:本文以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通過對獨立學院加快自身建設發展與新聞媒體不斷呈現新的發展態勢的分析,提出了獨立學院加強典型宣傳報道、強化網絡輿論傳播以及加強學生記者培養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獨立學院;新聞工作;思考
一、獨立學院新聞媒體建設面臨的新形勢
(一)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新要求
2013年8月19日,黨中央召開了全國宣傳思想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闡述了事關宣傳思想工作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標、重點任務和基本遵循。會議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會議要求,要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本次會議對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獨立學院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獨立學院這一新生事物在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存在至今,不過短短的十五年時間,而隨著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獨立學院規范化辦學監管、指導的力度日益加大,獨立學院更多地參與到所在省份的高校教學、科研的整體環境中,尤其是在課程建設、教研科研成果評比等方面,一些評估指標、檢查標準幾乎等同于其他公辦院校。可以說,獨立學院早已站在了與公辦院校相同的起跑線上,但是相比已有幾十年辦學積累的公辦院校而言,在發展的過程中,公辦院校和獨立學院好比是“大步邁進”和“小跑緊跟”的狀態。由此可見,作為年輕的辦學實體,各方面面臨的壓力是很大的,在此形勢下,多數獨立學院往往片面求成績,而忽視了內涵建設,對大學精神、校園文化建設等相關方面存在短板,德育工作任重道遠。在不能放慢發展腳步的前提下,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徑,不斷培育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而新聞工作是高校宣傳思想和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三)新聞載體變革帶來的新問題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使受眾獲取新聞和傳遞新聞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高校而言,從學生們的生活實際來看,報紙、廣播、電視不再是他們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而更多的是依賴網絡等其他方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5.91億,其中手機網民4.64億。同時,新技術也顛覆了受眾對傳統媒體的固有印象,加快了傳統媒體新聞處理方式的革新。尤其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呈現著“發布、傳播零成本,碎片化傳播,高效率的增值化傳播”的新特點。新媒體盡管賦予了新聞更廣闊的傳播空間和更便捷的傳播時效,卻容易引起受眾對某一社會問題或公共事件是非判斷的誤導,尤其是廣大青年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未成熟的時期,極易被網絡上的不良輿論所影響。因此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輿論氛圍尤其重要。
二、加強校園媒體典型宣傳,助力大學生德育工作
(一)新形勢下,獨立學院新聞工作要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有利于團結穩定鼓勁的正面宣傳為主。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聞媒體要堅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充分發揮黨的喉舌和輿論引導作用。眾所周知,獨立學院在體制上與公辦院校有所不同,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黨委是學校的政治保障和戰斗堡壘。在這種特殊體制下,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掌握新聞信息傳播的主動權,才能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有效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路線和政策,才能將學校發展改革的動態及時傳達給廣大師生,唱響團結、穩定、鼓勁的主旋律。
(二)做好獨立學院的新聞工作,不應只局限于做好會議、活動消息的常規報道,還要結合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的成果,重點發掘一系列先進典型加以報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善于抓典型引路和發揮示范作用,歷來是我們黨重要的工作方法。實踐證明,抓什么樣的典型,就能體現什么樣的導向,就會收到什么樣的效果。
結合獨立學院的實際,這些先進典型一般包括學校的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師德模范、科技創新人才,還包括十佳大學生、考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生的畢業生、品學兼優的道德標兵和重要專業類大賽獲獎者以及文藝、體育方面有突出表現的特長生等等。這些典型事跡的報道,讓師生成為主角,有助于發揮榜樣的力量,弘揚正氣,傳遞正能量。以先進典型來使師生人人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必然助力德育工程構建,同時推進新聞工作走進基層、走進群眾,也體現了我們黨一貫主張的群眾路線,使新聞報道更富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動新聞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呈現新局面,形成有利于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與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
三、重視網絡媒體的監管與網上輿論的合理引導
蓬勃生長的互聯網,作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興起的“第四媒體”,如今已成為中國現代生活中的一個“最大變量”。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發展和普及,網絡上信息源頭和傳播渠道急劇增多,網絡輿論規模與影響越來越大,互聯網日益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匯聚的平臺。高校學生作為互聯網網民的“主力軍”,深受網絡輿論的影響。新形勢下,高校應該從全局高度著眼,牢固樹立“陣地不能丟”的意識,切實把網上輿論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在具體的工作中應該做到:一是學校黨委主要領導親自抓,主管部門牽頭負責,形成黨政乃至各單位、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對網上各種思潮、模糊認識和社會情緒的引導和疏導,加強對網上社會熱點問題的闡釋和引導,加強對突發事件的網上引導,做到既反映學校的工作,又把師生情緒引導到健康理性的軌道上來。三要加強建章立制,堅持科學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確保互聯網依法規范有序運行,健全和完善網絡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網絡管理效能。四是切實加強網絡監管和編輯從業人員的管理,積極開展專題培訓,形成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網羅人才隊伍。endprint
四、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生記者隊伍
獨立學院學生記者是在學校黨委領導下,由專門的黨務工作部門進行指導,黨團組織共同培養的學生業余新聞愛好者團體,在高校新聞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高校新聞工作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新形勢下,加強學生記者隊伍建設應通過以下途徑:
(一)學生記者作為學校新聞工作負責老師的助手,廣泛地參與到校內媒體的新聞采編、新聞攝影攝像等實際工作中,因此要求學生記者同樣要具備新聞工作素養,在日常的培訓中,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記者認識到,高校新聞媒體同樣是我們黨的輿論宣傳陣地與喉舌,因此自身要在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深入理解和自覺認同黨的主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認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優越性,自覺抵制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蝕。
(二)高校新聞工作立足于服務教書育人的中心任務,工作上不能脫離學校的實際,必然要求學生記者首先對校史校情具備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明確學校的發展歷程、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方面的內容,還要培養學生初步把握高等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才能確保新聞報道更具科學性、真實性,更貼近生活。此外,還應倡導學生記者加強自學,豐富個人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人文素養,開拓眼界。
(三)要加強對學生記者新聞基本業務的培訓,在培養學生新聞嗅覺與敏感度的同時,通過訓練來提高學生記者的寫作水平。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出發,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掌握新聞攝影、新聞攝像、編輯軟件使用、網絡技術運用等方面的知識,盡可能將每名學生記者都培養成“多面手”。
(四)不能忽視對學生記者群體團隊精神的培養。一方面,要培養學生骨干,發揮其在學生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有效地組建一個團結協作的隊伍;另一方面要合理設置組織機構,明確任務分工,細化職能和職責。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鼓勵和引導學生們多提建議,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認識到部門和成員之間配合的重要性,共同協作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努力提高新聞質量和水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57頁.
[2]習近平.要善于抓典型,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212頁.
[3]人民日報評論部.把握好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人民日報,2013年9月4日.
[4]魯煒.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日報,2013年9月17日.
[5]陳丹. 新媒體時代微博新聞的變與不變,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10期,68-70頁.
[6]王晨.新時期應強化大學生校園記者隊伍建設,文學教育,2011年,第7期,148-149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