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題多做”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語文教改的成果之一,為當時的作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我國“一題多做”是指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書面作文進行批改之后,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批改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反復多次。但是卻收效甚微,抹殺了學生的個性。與我國不同,美日的“一題多做”注重根據讀者對象轉換寫作視角,鼓勵學生個性化表達,給我國的作文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關鍵詞:一題多做;作文教學;個性表達
一題多做是各國中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嘗試,由于各國國情、教育背景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各國對“一題多做”的作文教學實踐也千差萬別。“一題多做”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語文教改的成果之一,為當時的作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近幾年,對作文教學“一題多做”的研究呈現下降趨勢,然而作文教學的“一題多做”仍有其積極意義,但是要在分析他國“一題多做”作文教學的基礎上對我國的“一題多做”進行進一步地完善,使我國的“一題多做”更加成熟和更具可操作性。
一、我國“一題多做”作文教學
我國作文教學中的“一題多做”是指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書面作文進行批改之后,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批改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反復多次。
我國“一題多做”的作文教學得到了眾多教師的支持,給作文教學帶來了生機。可是在真正的實踐過程中卻遇到了諸多的問題,我國的“一題多做”是從教師批改和學生修改兩個方面展開,作文批改是一項繁瑣、耗時、耗費精力的工作,語文教師本身教學壓力比較大,如此反復的修改會讓教師更加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教師不斷批改意味著學生要不斷地修改,從學生功利性角度出發思考,學生在意的不是老師最后給出怎樣的批語,更在意的是老師給出的最終成績,老師費盡心思寫出的批語在這時便成為了擺設。就算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重復修改,如此反復的修改只會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再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位老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能力都有差異,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批語進行修改,只會抹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最終還是會產生“千人一面”的老問題。
二、美日“一題多做”作文教學
無獨有偶,美國和日本的中小學作文教學也采用“一題多做”,與我國“一題多做”不同的是,美日兩國的“一題多做”是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場景或者不同的讀者對象來進行多角度的創意型寫作。
美國非常具有權威的教育文獻《英語教學綱要》中規定:“學習根據不同的聽眾而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學習向別人呼吁并能說服別人的技巧”。這也難怪美國會產生那么多的演說家。同時,日本的語文教學目標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場合,恰當的進行表達的能力,同時培養表達能力有益于生活的態度”。美日的“一題多做”有這樣的幾個特點。第一,以讀者對象為主。文章是要寫給讀者而看,重視讀者對象,同一題材的文章根據讀者身份的不同而變換寫作內容,使得寫作內容更易被讀者接受,在這樣一個轉換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寫作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第二,重視學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美日“一題多做”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讀者,設計場景,根據不同的場景和讀者來設計自己的寫作思路,有針對性的表達觀點,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要進行多角度思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學生想象力和思考力的發展。第三,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無論是變換場景還是變換讀者,都考驗了學生的創造性,而創造性是個性的核心品質,在不斷地變換中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1]
三、美日“一題多做”給我國作文教學的啟示
雖然我國現在的作文教學已不再是傳統的作文教學,亦不是簡單的“一題多做”,但是美日“一題多做”式作文教學是一種集開放性、思辨性、創造性以及全面性為一體的作文教學,其作文教學給我國的啟示是多方面的。
(一)打破傳統的師生觀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中,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單向活動,教師是絕對權威,學生被動服從。教師是知識的主動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極易形成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和想象力。“一題多做”式的作文教學要求教師是學習的傳授者和指導者,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與學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引導學生創造性和個性化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2]。
(二)培養讀者意識,注重語言的交際作用
在作文教學中,讀者意識是指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心存交流和傾訴的對象,并讓其以假想的讀者為閱讀對象進行寫作。[3]在寫作中考慮讀者的閱讀需要,特別是應用類文體,比如書信、影評、說明書等,均要考慮讀者對象的特點和讀者對象的需求。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我國的寫作訓練忽視了讀者對象,其實是抹殺了語言的交際作用。美日“一題多做”注重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讀者對象設計不同的寫作思路和寫作角度,同一題材的作文寫給不同的讀者,體會不同的表達側重點,以這種訓練方式進行練習從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個性化作文教學
根據所處的不同的環境、不同教學條件、不同教學對象,采取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材施教,在鼓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創造性寫作。“一題多做”不僅是一種寫作主體多角度的創意型寫作,更是一種個性化寫作的展示,學生個人對生活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不同,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豐富多彩。
教師要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讀者對象和不同的情境有創意的寫作,鼓勵學生個性化表達,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和創作。
(四)弱化寫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強化寫作的情感宣泄功能
在語文教學中,總是把語文當作教化學生的工具,而在語文教學的作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也總是在無形中注重寫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主流意識形態限制學生的靈動的思想。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郁積在心中的情感一瀉而出,能使主體得到精神上的愉悅,這是寫作的內驅力之一。[4]
我國的作文教學為學生設置了固定的條條框框,情感是否積極向上,內容是否充實,認識是否深刻,總是讓學生以一種成人化的認識代替對生活的最初感悟。 為了能讓寫作的目的更加純碎,需要對寫作目的進行正本清源,弱化寫作的教化功能,強化寫作的情感宣泄功能。寫作是個人情感的表達,不能以成人化或者政治性的標準來讓學生忽視內心的情感而去隨大流跟主旋律去弘揚什么或者批判什么。最純碎的寫作是內心情感的流露,是個人成長的記錄,是個體內心最深處的獨白,而這種最純碎的寫作是五彩繽紛的個性化寫作,能夠使寫作主體得到心靈的慰藉,使讀者與寫作主體有了真正情感上的互動和交流。我國一題多做的作文教學,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化寫作,使學生在自由的狀態下放飛心靈。
四、結語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我國的“一題多做”的作文教學要借鑒美日作文教學的“一題多做”,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作文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個性化表達和學會思考,在引導學生個性化的同時把思考的空間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促進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承明. 一題多做: 中國與美日作文教學比較[J]. 語文教學通訊: 小學 (C), 2004 (6): 43-44.
[2]邵曉楓、廖其發.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師生關系思想的影響[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9):77-83.
[3]石鑫佳.初中作文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的培養[D].蘇州大學,2010.
[4]李斌輝.論個性化寫作教學的實現[J].教育評論,2004(3):61-64.
作者簡介:王郡芳(1988-),女,山東臨沂人,吉林大學文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課程與教學論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