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星
摘 要 物理學本來就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科學,實驗教學則是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如何讓實驗教學能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際,覺得除了書上的一些實驗外,我們還可以增加和改進一些新穎實驗,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 物理教學 實驗 改進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70-01
我在教學第一線辛勤耕耘了二十年,親身經歷了新課程的改革。在新課程標準下編訂的初中物理教材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探究實驗特別多。物理學本來就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科學,實驗教學則是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根據初中生的好奇心強、認知能力有限的特點,積極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終生學習和創新的意識、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面是我多年來在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增加新穎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的第一節課《致同學們》非常重要,具有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初步了解學習內容和方法的雙重作用。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除了做好教材上的實驗外,還特意準備了幾個電學實驗,一個是調頻無線話筒,另一個是模擬激光無線通信。當我在講臺上對著無線話筒講話時,學生在座位上就可以用事先準備的調頻收音機聽到我的聲音,我還讓學生把收音機拿到遠處去試著收聽,也一樣能聽到聲音,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這時,教師順便向學生講一些電學知識,使學生消除對電學的恐懼和陌生感,并和學生說:“只要你們好好學習物理,將來老師也會指導你們完成一些電子小制作的。”這樣一來,同學們情緒高漲,就連平時什么也不學的學生也有了興趣。有的學生還著急地問:“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學習電學啊?”我就對學生說:“要想學電學,得先把八年級的知識學好,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
二、改進教材實驗,使實驗簡單,現象明顯
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個別實驗,由于器材的原因,有的實驗變量不好控制,有的效果不明顯,做起來也不安全。通過改進之后,使實驗變量更容易控制,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做起來也更安全。例如: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第三節《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原來盛水用的是燒杯,后來改為大號試管,改進后水量好控制,從加熱到沸騰時間明顯減少,還可以直接加熱,很是方便。
八年級物理第四章第一節《光的直線傳播》實驗,直接把激光照到空氣中并不能看到直線傳播的路徑,為了能清楚地演示光的傳播路徑,以前我們常采用向空中噴水霧的方法,但水霧在空中持續時間短,可視時間不長。于是,我就用一個大的雪碧瓶子,在瓶口點一盤蚊香或一支香煙,等瓶中充滿煙霧后,用激光照射,就可清楚地看到在煙霧中有一條紅色的光線;演示光在液體中沿直線傳播時,我采用的是用藍色的硫酸銅溶液,這樣當用激光手電照射時,就可以在液體中清楚地看到一條紅色的光線。
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三節《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界限》實驗,教材上用的是220伏電壓和白熾燈泡,實際做起來很難成功,又不安全。我把它改成電流很小的LED發光二極管和低壓學生電源,這樣既安全又很容易成功,效果很好。
九年級物理第十九章第二節《保險絲的作用》實驗,如果直接用保險絲把220伏電壓短路,保險絲燒斷瞬間會產生很大的聲音和強光,也很危險。改進后用錫箔紙代替保險絲,錫箔紙在5厘米左右,且注意與鍔魚夾與錫箔紙保持良好的電接觸,使用交流3伏能提供較大的電流,短路時可看到錫箔紙燃燒,效果很好。這些實驗的改進,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教學效果更突出。
三、拿身邊的小物體當實驗器材,完成重要的探究實驗
新課程標準物理教材每一節課都有實驗可以做,很多實驗器材都是我們身邊隨手可得的小物體,別看它們很小,卻幫我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探究實驗。例如:在講《慣性》時我們可以用一個小紙條,上面放一個小石子或一個鋼筆帽,快速拉動紙條,小石子或鋼筆帽還留在原地。在講《壓力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可以用一個礦泉水瓶子和一塊海綿,要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的關系,可以將瓶子底部放在海綿上,一次裝滿水,一次裝半瓶水,觀察海綿凹陷程度。要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可以把瓶子裝滿水,一次瓶底向下,另一次瓶蓋向下。這樣的實驗,學生平時也可以去做,讓他們在做這樣的實驗時明白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