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濤
摘 要: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德育教育在體育院校教學中越來越受關注。體育院校在培養學生體育技巧的同時,也應重視道德品質教育,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體育人才。總結了體育院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德育教育;職工體校;;體育教學
1 體校道德素養教育的影響因素
1.1 教育理念落后
我國體育院校在教學方面長期以來始終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在時間有限的教學中高負荷訓練任務和文化課教學目標的協調,若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體育訓練中,文化課教學則要被壓縮,尤其是德育教育能分得的時間就更少;若將大部分時間用于文化德育教育課程,體育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將受到影響。大多體育院校的教學理念仍然處于體育成績為主的傳統思想中。向上一級專業隊輸送了多少高素質的體育人才,在各級別的體育賽事中取得多少好名次成為體校辦學成功的標準。這樣的衡量標準迫使學校向教練壓擔子,教練向運動員要成績。在這中傳統觀念中,雖然可以培養出體育既能突出的人才,但是卻越發偏離“育人”的根本價值。
1.2 教師對學生德育素質的影響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人,也是知識和思想的主要傳遞者,在體校中教練和文化課教師負責教授學生文化知識、指導他們進行體育訓練和參加各種比賽,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的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是自身的道德素質是否合格,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道德素質和教育水平才有能力去引導學生,學高為師,身正是范;二是教師雖然本身素質過硬,道德品質高尚,但是否能通過正確的途徑有效的把這些信息傳遞給學生,是否愿意花費精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德育素質有很大影響。
1.3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模式較為簡單
德育滲透模式較為簡單,以賽場德育教育為例,大部分教師在進行該方面的學生德育教育時,往往只停留在單方面教育學生必須遵守賽場道德,不得違反比賽規則,尊重裁判員,尊重對手等灌輸式的傳授模式,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免過于簡單,不能夠十分生動形象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在上此類課程時也難免感到枯燥、不易接受,故無法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4 缺乏有效的德育評價機制
德育評價機制具有很強的導向、診斷和強化功能,因而,建立與形成公平公正的德育評價機制,對于科學考評運動員的思想品德,構建和諧的評價氛圍,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意義。當前很多體校缺乏科學的德育評價機制,評價手段單一、評價主體主觀片面,缺乏德育評價的動態過程管理。導致運動員的日常行為表現缺乏行之有效的德育評價機制的制約,致使個別運動員從犯小錯到釀大錯。
2 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2.1 教師身體力行發揮引導作用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形象,發揮榜樣的作用。首先,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自己的言行,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其次,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給學生傳授一些體育知識和技能,還應該重視利用有利條件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再次,教師榜樣的作用與教師個人素質密切相關,體育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通過高水平的專業素質在學生中樹立權威形象,讓學生尊重教師,這樣在教學中教師關于德育的各種觀念才能被學生接受。
2.2 轉變理念建設良好校園體育文化環境
良好的學校體育環境,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塑造學生的道德素養。為了形成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首先,學校要完善各項體育活動制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身體育觀,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其次,要增加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建立各種場館,配合各種器材,改善體育教學條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再次,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扶持與建立各種俱樂部,組織豐富多彩的娛樂競賽,利用學校的報刊、廣播,網絡、宣傳欄等,人力宣傳體育精神,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發揮體育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科用,使學生自覺養成各種良好的鍛煉習慣,并向終身體育過渡。
2.3 豐富德育教育方式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培養
良好的團隊意識可以幫助學生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更好的團結起更多人的力量,共同完成個人所難以實現的任務。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體育精神是體育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多組織學生開展籃球賽、足球賽等團隊運動項目的訓練,并注重對學生團隊配合能力的指導。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教學之外的團隊拓展游戲,在游戲中讓學生體會團隊之間相互信任,互相協作的重要性。在學生參與運動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體會到團隊協作對于一支隊伍獲取最終勝利的必要意義,從而逐漸實現了團隊意識的養成,并逐步提高了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
2.4 通過體育教學的規章制度加強德育評價
將開展體育教學所必須遵循的課堂要求、措施加以規范化和制度化,既為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組織紀律、思想道德、文明禮貌和行為安全的教育。這些規章制度在大的方面涵蓋了集體組織、協調一致、聽從指揮、練習要求等方面,在細節方面涵蓋了點名制度、著裝規定、禮貌用語等方面。使德育的行為和賽場習慣成為成績考評的一部分,以制度促進道德評價。制度的保障不僅強化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而且培養了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的集體主義精神,十分有利于教學內容、技能和技巧的講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3 總結
體育院校的體育教學不僅擔負著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而且還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使其成為國家需要的高級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重視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滲透德育內容。
參考文獻
[1] 壽文華.“沒有失敗的教育”思想在高校體育中的應用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0(04)
[2] 鮑宇,郝煥權.關于在體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3(05)
[3] 房立銀.淺析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