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關升 李順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高職院校擴招步伐的前進及終身教育思潮的影響,勞動者對于終身不斷學習發展的需求日益增長,中職畢業生也不再滿足僅僅獲取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和中等職業資格證書。中職升入高職院校繼續深造的人數持續不斷地增長,《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早在1985年已指出:“要建立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這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課程的設置是任何教學過程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中高職銜接的過程中,課程的銜接自然也成為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部分中職學校,把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就業,注重各種技能的培養,完全以就業率為學校質量高低的指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技能知識為主,采用點到為止、強化技能的策略。即使學生有升學的愿望,也由于學校沒有專門安排,而早早的參加工作。這種做法忽略了向相同專業類型的高職輸送合格生源的目標。
以升學作為培養目標。部分中職學校以升學為學校的主要目標,把對口升學作為吸引生源的法寶,把升學率的高低作為評價學校的教學質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在課程設置上,以考試科目為核心,附帶開設相關課程;在教學內容上,以升學考試范圍為標準,大大增加教學內容的深度和難度;在教學思想和方法上,重基礎,輕實踐,減少或免掉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所必需的專業實習,用大量的時間專攻課程,降低了專業課和實踐技能的標準,減弱了中職畢業生供給勞動市場的功能。
兼顧雙重目標。兼顧雙重目標的中職學校普遍的做法是:前兩年統一制定教學計劃,三年級按學生自身發展進行分流,想直接就業的就直接參加實訓培訓,想升學的學生不參加實訓,由學校專門組織學習升學考試對應的課程。大部分中職的課程設置及課程內容的安排較為混亂。由于中職學校在第三學年安排專業實訓和實習,而高職招生考試也在這一期間,使得準備升學的學生往往失去了參加實訓的機會。
此外,部分中職學校在制定培養目標時定得過高,不切實際。各中職學校之間缺乏相互溝通,也沒有與對口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教學管理人員、教師進行切磋、協商、通盤考慮,造成兩個層次之間的培養目標“斷層”。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程設置過多,專業理論知識過全,造成學生后期課程內容出現重復問題的主要原因。而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延伸高等教育的模式,是高等教育課程的壓縮,課程以學科為中心構件課程模式和內容體系。學科本位的內容體系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很難避免同一層次相關課程、不同層次同類課程內容的相互重疊,造成課程的有效值降低。
目前國家和地方對各高職學校的專業課程沒有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沒有按中職階段的畢業生要求制定統一的分類課程標準,或按高職學校入學要求制定分類的統一課程標準。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在制定教學內容時,各自為陣,各自劃定課程范圍,在教學中,經常出現中、高職課程標準雷同,教學內容重復,中職教師提前講授高職專業內容,出現中職、高職“斷檔”的現象。
高職同時招收兩類生源的學生,部分高職采用普高生與中職生分班教學,部分高職采用混合教學。部分學校即使分班教學,對兩類學生仍舊采取一樣的培養計劃。兩類生源的知識、能力、素質背景不同,普高生沒有任何專業基礎,而中職生文化基礎較差。由于招收普高生的人數多于中職招生的人數,高職院校在課程設計時往往以普高生為起點,以零起點設置專業課程內容,也造成中、高職課程內容重復的根本原因。
根據產業和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確定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層次、類型、規格及目標定位,開發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相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開發高等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相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
核心問題和關鍵是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銜接。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過程,中等和高等是兩個相互銜接的不同階段。按照職業資格標準、行業企業要求和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接續專業的需要,明確各自的教學重點,統籌制定課程標準,調整課程結構與內容,編寫適應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由淺入深的教材,教材要滿足行業發展和職業技能提升。在課程當中還要推進職業教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
無論是中等職業教育還是高等職業教育,在教學方式上都重視實踐教學、項目化教學、突出操作性、實踐性的職業教育特色。應加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大力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建立學生自主學習平臺,拓展學生學習空間。
所有教學任務通過教師的具體教學活動才能輔助實施。教師要進行理念的學習,既中職教師和高職教師都得理解自己的職責和自己的學生的基礎和將來的發展方向。加強雙師教師隊伍的建設,一要對現有教師進行職業培訓;二要從企業聘請生產、科研一線高素質的專業人員走進教師隊伍;三要制定有利于教師向“雙師”發展的政策措施,可以定期選派專任教師帶著任務到企業參與生產鍛煉,制定規定要求所有教師每年下企業鍛煉,鼓勵教師參與社會技術服務,把這項工作制度化。
[1]安陽.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