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楊潔玉
中等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開發勞動力資源、直接向社會輸送實用型人才的重任,社會、家長、行業、學生對中職教師有著特殊的要求。中職教師隊伍的建設,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部分職業學校存在教師隊伍建設滯后、教師教學水平不高,人才培養質量參差不齊,雙師型教師缺乏,教師師德缺失等諸多問題。教師隊伍的建設發展不得力,已成為中職學校發展的瓶頸。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知識廣博、技藝精湛、愛崗敬業的相對穩定的中職教師隊伍是中職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中職學校教師專任教師需求不同。比如,黑河處于邊遠地區,經濟發展相對省內其它城市略顯偏低,所以,中職學校招生數量和質量總體不均衡。個別學校達不到教育部關于對中職學校師生比的要求,而大多數學校教師總量不足,在1:20以上。由于在編教師數量不足,學校這幾年開始到校外聘請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在職專業教師。
隨著中職教育的發展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扶植,一些中職學校順勢而上,紛紛上馬新專業,但相應的專業教師短缺。由于中職學校教師工作待遇相對偏低,優秀專業院校畢業生不愿到職業學校任教,優秀的企業技術專業人員不愿到中職學校工作。專業教師隊伍的發展趕不上專業招生的發展。
教育部曾提出: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師在教師總量中的比例應達到60%左右,兼職教師比例一般不少于10%。但目前黑河市五所中職學校,由于各市縣中職學校大多為原有成人中專、技工、職業高中合并而建,多校合一,遺留問題之一就是文化課教師多,專業課教師少,高新專業教師就更少,比例偏低,這就違背了職業學校的辦學目標。
從黑河市區域內中職學校教師學歷和職稱情況看,教師隊伍建設有較大發展,本科學歷大幅增加。但普遍是文化課教師學歷高于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學歷還有待提高。碩士學歷教師普遍不多。教師年齡的老化帶來自身知識結構的老化,年齡在50歲以上的教師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思想和意識落后,不利于教學改革。
按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意見要求,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為60%,大多數黑河區域中職學校達不到要求。新畢業從業教師雖然理論知識水平較高,也經過考試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但缺乏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且雙師型教師界定還沒有固定標準,所以,所謂“雙師”各個學校界定標準不盡相同。雙師型教師是今后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一項重要的艱巨任務。
從專任教師年齡結構可以看出,黑河區域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中老年化趨勢明顯,青年教師數量不足,出現頭大尾小的現象。頭大指的是中老年教師多,40周歲以上教師約占總數的一半,尾小是指近幾年教師隊伍中的年輕教師嚴重不足,缺少新鮮血液,中職教師隊伍存在年齡老化問題。中老年教師與青年教師比例很不協調,黑河市中職教師隊伍正出現“斷層”警示。
中等職業學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任務,而這一任務的完成的關鍵所在是要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這是中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正所謂:”一所中職學校要辦成一流學校,創一流教育質量,培養出一流人才,必須有一支一流的教師隊伍。為此,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中職學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建議市政府加大中職教育資金的投入。教育投資重點應該從基礎設施為主的“硬件”建設轉到“軟件”建設上來。同時,盡可能從資金上給中等職業教育更多的支持,使學校有資本吸引各個行業的優秀人才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黑河市5所中職學校國家級名師寥寥無幾,省級名師屈指可數。建議先從市級層面上加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帶頭人、名師、名校長、骨干教師的比例。建議市政府在每年財政預算中列入中職學校教師培訓專項資金、課時津貼。
結合課程結構調整和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增大專業課和實習指導課教師的引進力度。經過努力,使專業課和實習指導課教師在教師總量中的比例達到60%~70%。要制定相應政策,廣泛吸引和鼓勵熱心教育事業的企事業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到中等職業學校擔任專職或兼職教師,專職教師的待遇同校內其他教師待遇,對兼職教師則可以靈活處理。建議在面向社會招考專業課教師時,取消“具有教師資格證”這一條件,增加“具有技師或工程師職稱”的條件。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特色,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加強校企、校際、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要建立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繼續教育進修和企業實踐制度,不斷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水平,切實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步伐。鼓勵教師到企業生產、管理一線實習,或脫產、半脫產到企業掛職頂崗。建議專業課教師每兩年必須有2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第一線進行專業實踐,或到專業師資培訓基地接受培訓的制度。組織教師積極參與企事業單位的橫向課題研究,將教學與生產、新科學、新技術與新工藝的推廣、嫁接和應用的緊密結合,提高教師科技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教師參加實踐鍛煉提出明確要求,各校應制定具體規劃和計劃并加以考核。
1.好教師的師德、師能、師技培訓,同時要為教師外出學習培訓提高提供更多的機會。
2.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講課講學,以幫助教師增長新知識,開闊新視野。
3.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教師的工作排憂解難,使教師能夠靜心,全心投入教育教學,以創造最佳教學業績。
4.實施“藍青”計劃。采用“結對子、壓擔子、引路子、搭臺子”辦法,使青年教師在教學崗位上學本領,練功夫,迅速成長,強化教師隊伍后續力量。
5.啟動校級隊伍建設工程。各中等職業學校要建立健全校級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名師、教學新秀評選標準和管理辦法。真正發揮好他們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改革中的專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學校的發展,隊伍建設是關鍵。只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會有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學管理,才會有一流的教學質量。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較高、專業、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專業技術、執教能力過硬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