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茜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 信息獲取 導入方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5A-
0096-02
語言信息篩選和感知是閱讀理解的核心,也是衡量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指標之一。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理解習慣來選用適當的信息導入方式,能在拓寬學生認知感悟思維的基礎上,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認知感悟體驗。根據學生的閱讀理解習慣和語言信息運用情況來優化信息導入,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發現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內容,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性。
一、借助趣味話題導入信息,揭示主旨
閱讀素材一般會圍繞一定的話題來給讀者提供有關生活、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是學生所熟悉的。教師不妨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入手,注重導入相關信息,這樣做,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使學生在深入了解主旨大意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語篇所表達的內容。
教師用話題導入,一方面,應緊扣閱讀素材所表達的內容,根據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點和社會感知源來選擇相關的話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和感悟;另一方面,應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逐步深入揭示社會生活富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本質內涵,幫助學生豐富文化知識。用趣味性話題導入,能幫助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文章所表達的主旨大意。教師在導入過程中,要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主動閱讀和感知的激情;關注與文本相似的表達素材內容,幫助學生篩選相關的信息內容,加深理解和感知;拓寬認知的視野,鼓勵學生針對話題并結合文本表達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和感知。
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1 Friends的“ReadingaBestFriends”,教師不妨利用“高山流水”“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話題來導入閱讀,建議學生圍繞“Do you think good friends are helpful for us”進行深入思考,分析朋友們的性格特征及其對自己的影響。這樣的趣味話題導入,能擴大學生的閱讀感知范圍,促使學生對文本所表達的主題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和感悟,并且對“What do we learn from friend”有更為真切和深刻的感知印象。
二、突出核心要義導入信息,強化識記
教師抓住核心要義來導入信息,能使學生在具體目標信息的引導下更為主動地理解和識記,能更好地突出閱讀理解的焦點,幫助學生在自主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不斷增強理解的主動性,升華學生的認知和感悟。
突出核心要義信息能使學生形成敏銳的感知和豐富的想象。教師想要在導入信息時突出核心要義,應抓住閱讀理解的焦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把握文章所表達的主旨大意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找出文章中的閱讀難點和重點,幫助學生重新梳理知識體系和文章結構。教師要緊扣閱讀素材的重點,幫助學生找出閱讀的難點,教會學生從具體詞匯、短語等信息中篩選出相關的信息內容,從而深入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容。教師圍繞核心要義來導入相關的信息,不僅能為學生指明有效的閱讀理解方向,還能夠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入識記,形成一定的感知印象。
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 Unit 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Whatre characters about homes around the world”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假如你是一名建筑師,你會怎樣設計自己的房間?這樣,緊扣閱讀學習的重點來導入閱讀,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文章表達的主題,還能夠使學生在深入感知的過程中抓住文章表達的核心。同時,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圍繞文章表達的主題進行思考:Which type home do you like best?Why?以此來鼓勵學生從文本中找出相關的信息。這樣的核心要義信息導入,能促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進行理解和感知,增強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三、利用任務探究導入信息,升華理解
教師根據語言的交際性來組織閱讀教學,精心設計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彼此互動交流中探究和運用語言知識,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促使學生在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中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容。
教師布置有關閱讀理解的探究任務,可結合學生的閱讀理解習慣和文章表達的重點與難點,設計有層次的思考題目。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突出要點性和層次性,即圍繞文章表達重點,抓住學生理解文章時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具有層次性的思考探究題目,促使他們在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和師生對話的過程中主動探究文本,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容。在學生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參與,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點撥,促使學生快樂地閱讀和積極地思考。通過任務探究的方式來導入信息,能使學生更為清晰和完整地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內涵,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透過文章所表達的信息來體味具有社會性的深層次問題,使得學生的閱讀視野更為開闊。
例如,指導學生閱讀文章“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可以設計思考題“Which is your dream home”,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并用喜歡的方式將“dream home”展示出來。這樣教學,能促使學生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閱讀文章的過程,更為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激發了學生主動閱讀和思考的激情。
四、運用獨立質疑導入信息,挖掘新意
閱讀素材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和擴散性。教師幫助學生從自我思考、感知的角度來篩選相近信息,能在發揮學生想象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發現文本的精彩之處。運用獨立思考和質疑的形式來導入信息,能在幫助學生發現文本表達新意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語言理解靈感。
在閱讀過程中質疑和思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維想象空間。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特點,從文本中探尋相關的素材內容,幫助學生體味其中的信息內涵。一方面,教師可以圍繞文章中的核心內容來設計具有啟發性的思考題目,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文章內容。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文章所表達的觀點進行總結和反思,引導他們嘗試運用多元化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其中的特色之處。建立在獨立思考和質疑基礎上的文本信息運用,能使學生將語言文本信息的輸出轉變為自主理解探究的過程。
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 3 Findingyourway的“ALuckyEscape”,教師可要求學生抓住關鍵信息“Why was the escape called lucky”,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核心詞匯。同時,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如:If you meet the same, what do you do),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主動思考和質疑。這樣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識記文章所表達的信息,還能夠使學生在舉一反三的運用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技巧,培養創新精神。
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理解思維和方式,能在幫助學生獲取語言信息內涵的基礎上,調動其進行英語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根據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及生成發展來選擇信息導入方式,注重多元引導,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理解、感知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