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明
【摘 要】歷史課堂的獨特性,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提高課堂感染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教學具備有效性,教師處于從屬指導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情境教學最終達到師生共贏。
【關鍵詞】歷史教學;情境;意義
現代教育理論“知情意統一”的觀點認為,教和學是認知、情感和意志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課堂教學更有生趣和智慧,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把課堂變成師生心與心溝通的紐帶和橋梁。實現教學相長,讓學生顯示出自己的智慧和才智,充滿信心。讓每個學生能夠全面認識自我,全面發展,為未來的綜合素養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歷史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為基礎,結合課標、學情,運用多種手段復現歷史環境、氛圍的一種教學方法。歷史情境可分為影像資料情境,表演情境、虛擬情境、漫畫情境等。
一、各種歷史情境的運用
1.影像資料情境運用
通過影視資料和科普視頻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達到情感上的體驗,理智上的領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學的樂學、愉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歷史學科的獨特性,歷史現象紛繁復雜,歷史貫通古今中外的方方面面,歷史知識本身就是一副有血有肉的、色彩繽紛的畫卷,但經過高度提煉概括,把它深縮于中學教材中,顯現在學生面前時,卻顯得太過于乏味。因此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和其他相應手段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把逝去的歷史事實生動地再現在學生面前,縮短歷史現象與學生之間在時空上的距離。
通過科普視頻,達到既讓學生領悟歷史,感知歷史,也同時升華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任務,實現歷史課堂的教學有效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
2.表演情境的運用
表演情境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就是把歷史課本上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編成歷史劇,讓學生自己表演,使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加深了內心的體會。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如教師通過網絡資源,查找與歷史課本密切相關的人物或事件資料,和學生共同研究史料,最后改編成歷史劇。在學生表演時,也要運用信息技術,打出相關資料的圖片作為背景,播放相關的音樂,烘托學生表演時的氣氛。
3.虛擬情境的運用
錢鐘書先生言:“史家追敘真人實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我們不能改變歷史,可課堂教學卻需重現歷史,因為僅靠教師的簡單講述顯然不充分,不能深刻體會歷史事件的本質。“重演”就是,通過虛擬情境創設有效的歷史情境。
如在講述洋務派和頑固派的論戰中就針對兩派的政治觀點讓學生分別扮演慈禧太后,奕欣的洋務派代表,倭仁的頑固派代表,情境表演闡釋觀點,并進行論戰,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起到有效的落實知識點的雙重作用。
4.漫畫情境導入的運用
歷史漫畫以幽默夸張的筆法描繪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并賦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歷史現象或事件的本質特征。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歷史漫畫,不僅可使抽象的歷史概念形象化、直觀化,激發學生興趣,掌握知識,加強思想教育,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1947年,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不斷失敗,為了取得喘息的機會,他拋出了和談煙幕。漫畫家華君武創作的《磨好刀再殺》,準確、深刻地揭露了蔣介石的伎倆。畫中屢吃敗仗(破損的刀)的蔣介石非常頭痛(太陽穴上的小膏藥)等都讓學生形象直觀的把握好當時的背景,從而有效的把握好解放戰爭在1947年的具體背景分析,學生即達到全力分析和構筑有效的復習策略,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歷史,在品漫畫中學習歷史,深入歷史。
二、運用情境教學的意義
歷史課堂中的情境教學,遵循反映論的原理,通過圖片、幻燈、音樂、實物模型、多媒體語言等多種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歷史知識。再現教材提供的情境,同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歷史事件和現象“活”起來,能夠給學生創設一種鮮活的歷史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喚起注意,體驗感悟,探究發現,從而化難為易,促使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敘其事繪聲繪色,狀其物形象逼真,寓教于樂,愉快教學,激勵潛能,創新思維,它是進一步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歷史情境教學,能充分利用形象,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歷史知識。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應領先于學生,能夠在參與交流中豐富、提升見解。情境教學的過程對教師來說是一個研究文本及相關資料,研究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情境教學整體設計的過程,也是一個再學習、再研究、再發展、再提高的過程。情境教學最理想的結果是最終達到師生雙贏,師生共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石獅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