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春黔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基層人民法院人財物省直管的改革。如何解決歷史問題. 是其中的重點難點.從四個方面對經費保障體系和制度進行深入思考,提出“明確責任、分類負擔、分級管理、全額保障”的保障體系, 預算編報和經費核撥的管理方式,各相關部門管理職責和任務劃分, 要建立的相關配套措施, 以及解決歷史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法院;省直管;經費保障;思考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其中的論述是: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以及探索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那么,人財物的省直管,要怎么管?基層法院經費如何保障, 法院經費采用何種管理方式,以及在這項改革正式推行時要建立哪些配套的相關措施, 有哪些歷史問題又如何解決,是面臨的現實問題。作為一名基層法院財務工作者,筆者從這四個方面對經費保障體系和制度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以下方案。
一、經費保障問題
我國人民法院經費體系改革歷經三個發展歷程:第一階段:1978年至1997年;第二階段:1998年至2008年;第三階段:2009年至今。現行的經費保障體系為“明確責任、分類負擔、收支脫鉤、全額保障”。那么改革后法院經費保障要實行何種體系呢?我認為可以推行“明確責任、分類負擔、省級管理、全額保障”即:省級負責基本保障(人員經費,日常公用經費,辦案業務經費),中央仍以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的方式予以局部調控和補充,因為各省經濟發展不平衡,消費水平同樣不平衡,那么由省一級財政予以保障正常的法院經費開支,而對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經費保障不足部分由中央財政予以調控和補充;設備購置費和基建經費則由中央統一保障。
二、經費管理方式
對于經費管理方式這是省直管的重中之重,從經費預算的編報、經費核撥、經費開支方式到經費支出的監管,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它不同于以往三個經費保障制度發展階段的任何一個模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思考:
1.預算編報:
預算編報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方法,并各有其優缺點:
方法1 :各基層法院自行根據各自實際需要和當地消費水平,編制基層法院預算,中院匯總后上報高院,由高院統一提請省人大通過。優點:各基層法院從實際出發,預算較細較實。缺點:審批工作量大。
方法2:各基層法院按實際工資水平,提供人員經費支出預算給中院并按基建、裝備購置的實際需要提供資本性支出預算。中院按綜合比例確定各基層法院公用經費預算,從而由中院統一編制經費預算上報高院。優點:預算工作量小,審批工作量小,整個地區預算一體化。消除各基層法院經費預算攀比現象,促進各基層法院加強管理,推動節約省儉之風。缺點:整個地區也有消費水平差異,難保公平。
仔細考量以上兩種方法,筆者認為推行第二種方法比較適合目前國情,但對地區經濟水平差距較大的可適當予以調整。
2.經費核撥:
對于經費核撥,筆者認為同樣有兩種模式:
方法1 。按預算序時進度由省財政直接下撥到基層法院。優點: 各基層法院在預算制約下,資金使用能統籌安排,相對自由。缺點: 缺失了財政的平時監管。要求: 預算必須嚴格細化,力求準確,并要加強審計,加強上下級監督和橫向監管
方法2:借鑒財政局國庫集中支付方式,經費由省財政撥到中院,各基層法院支出統一由中院支付。優點:資金使用能更合理更有效,減少浪費,降低貪污、挪用的幾率。缺點: 基層法院被束縛了手腳。
甚至由此,可以在整個地區法院系統進行改革試驗:推行大行政管理模式。因為和政府中區市政府和各部委辦的情況不同,法院系統中,中院和各基層法院特別是各基層法院的行政后勤管理的任務、目標、方式方法等都是一樣的,這是能進行大行政管理的先決條件。但如果基層法院的各種法律文書統一印刷,便完全一致了,還能達到省時省錢的目的。可見實行大行政管理模式,全市法院的經費和行政管理都集中到中院,各基層法院后勤管理的方式方法、制度等都完全一樣,必然能促進全市法院的后勤管理的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由此筆者認為推行第二種方法是比較可行的,但是要防止注意權力過分集中到中院后,由小貪轉變為大貪,由分散貪污受賄演變為集中貪污受賄的可能。
3.管理職責和任務劃分:
基層法院財務由省直管后,經費管理的職責和任務在基層法院、財政、發改委及相關部門之間要重新劃分。
法院:預算的編制,資金的使用
財政:預算的初審,資金的撥付,監管
發改委:基建項目或其他大的資本性項目的審查、監管
三、體制改革的相關配套措施
省直管之后,基層法院的經費管理相關的制度、規定等都要進行相應調整,要按照新的思路予以重新制定;經費的規劃和計劃方法也要予以調整;訴訟費和執行款的收退管理工作也要予以調整,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1、要制定的相關制度、方法、標準:
確定預算編制領導小組的職責、組成人員的相關制度;預算編制流程的相關制度,編制方法;經費支出報批、結算的相關制度、標準;資本性支出的申請、購置、結算的相關制度;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年度決算的相關制度、編制方法;內部監管的相關制度;外部審計的相關制度。
2、經費的規劃和計劃
辦案經費:按以前年度預算、決算確定準確的預算,按時間進度規劃使用。
裝備:增加或正常更新,維修,由相關人員提出申請提供詳細的時間、金額等信息列入預算。若審批獲得通過,由會計按計劃報核手續,突發維修,由會計向上級申請追加指標。
基建:基建領導小組向發改委申報,若獲得通過,則在相關預算年度列入預算,并按序時進度申請用款額度。
3、訴訟費的管理
收:高院指定統一賬戶,集中上繳省財政
退:不納入各基層法院的小預算,由高院至中院至基層下撥預付款,專門用于訴訟費的退費,每月補足差額
4、執行款的管理
借助這次改革的契機,打破原來執行工作的局面,破解“執行難”的困局,推行省高院建立統一涉案款物管理平臺,各基層法院在本地區負責案款執行,跨地區案件由省高院管理平臺統一指定相關法院協助執行,執行款的收退工作全部統一放到省高院的款物管理平臺上,從而有效防止地區保護主義,防止有些執行法官利用權力違法亂紀。
四、歷史問題
新的體制推行必然會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觸及一些部門或小團體利益,并有許多歷史問題需要解決:1、有基建負債的;2、執行款有款項在財政的;3、使用有結余的。
解決方法:1、基建負債由當地財政負擔,統一由省財政清償。2、法院和財政聯合核查執行款余額,從財政專戶足額轉入法院執行款專戶。3、政法專項余額歸法院,其他資金余額協商解決或由高院和省財政統一協商。
總之,推行基層法院人財物省直管,是觸及法院體制的重大改革措施,我們既要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又要面對我國目前的國情,統籌兼顧不冒進,特別是法院經費保障體系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要全面考慮,解決相關的各種問題,建立健全規范的可有效操作的規章制度,從而為推進法院體制改革促進全國司法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人民法院)
參考文獻
[1]瞿建華著:《建立法院系統經費保障長效機制問題的思考》,中外民商裁判網,2008年5月19日。
[2]蔣麗麗著:《法院經費現狀及建議》,中國法院網,2008年1月13日
[3]陳揚杰著:《法院經費保障制度的調查與思考》,中國法院網,2008年5月13日。
[4]王振生.論我國司法獨立的障礙及克服[J].安徽師范學院學報,200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