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適應素質教育的需求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有機滲透思想教育,使學生在學到知識,提升技能的同時,語言組織能力得到增強,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升,成長為適應時代需要、經濟發展的新型人才。因此,教師要在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整體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言;情感熏陶;人文素養;讀寫練習; 提高素養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中都是一些名篇佳作,課文中所描繪、講述的人和事、景和物反映了編者、作者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感悟和理解,體現了編者的獨特匠心,作者的真摯情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精典的哲理故事。教學實踐中,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素養的素材,引導學生學用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精神需求。那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資源,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筆者在教學中推行了如下的方法,與同仁商榷。
一、尊重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多讀,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為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人文素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自身潛力,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讓學生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豐富情感,學到知識,嘗到甜頭。教師要方面要發揮朗讀的作用,在指導學生朗讀,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大聲朗讀,把無聲變有聲,讓學生入心讀、入眼看,樂于讀,細心記,使文中的“人、情、景、物”入心入腦,使學生感知教材內容,感悟文章的內在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本的表達方法,注重積累語言素材,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筆者在教學《海倫·凱勒》一課時,課文中因此篇幅的所限,課文中簡單介紹了海倫從小因病導致盲、聾、啞,對她如何克服困難進行刻苦學習、閱讀、書寫等方面寫得比較詳細,最后,高度概括地寫了一下,海倫考上大學及畢業以后的簡況。文章高度概括了她從出生、得病、學習、閱讀、上學等經過,前后跨度大,包含信息廣,學生對她的信息一知半解,影響了學生學習海倫不畏艱難困苦的品質和克服千辛萬苦的品德以及她的堅強意志,為了幫助學生加強對海倫·凱勒的了解和感悟,學習她的高貴品質和堅強意志,我組織并指導學生閱讀學習了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海倫對知識的渴求、對光明的向往和對生命的熱愛。經過閱讀分析和交流討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海倫那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和積極向上的高貴品質,通過后續閱讀學習,不但使學生感悟體會海倫的品德,而且使學生對海倫的精神和意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堅定以海倫為榜樣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堅強意志的培養。
二、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多思,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俗話說“好老師受用一生”,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帶動著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參與者,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作好表率,放好樣子”,使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為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水平,思想道德情操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學習、積累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習更多的常識,懂得更多的道理,不斷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讓學生受到優秀美文和情感文化的熏陶,注重利用課文中蘊藏的形象美、人文美和意境美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與思辨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問題,提升解決問題、認識事物的本領。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開展合作、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如,筆者在教學《艾滋病小斗士》一課時,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已經感知“恩科西的身體非常虛弱,隨時可能死去。但當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沒有悲觀消沉,而是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艾滋病。他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針對這一情況,我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討論如下問題:從恩科西的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艾滋病到底是一種什么疾病?人類應怎樣如何防范艾滋病?等問題,針對小學生對“艾滋病”不甚了解的實際,我讓學生通過網絡、工具書等方法進行查詢,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推薦一名學生代表發言,我給予民要的補充和點評,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們對艾滋病有了新的認識,對小恩科西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貼近感知實際,滿足成長需求,在銜接生活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教師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考慮,在引導學生學習文本知識的同時,要指導學生多想、多思,從全方位看問題,多深層次想問題,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泉,只有把生活引入語文課堂,課堂教學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建樹新型的教育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學用語文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使語文教學活動更能貼近學生的感知實際,語文教學過程更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法,努力使課堂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筆者在教學《莫泊桑拜師》一課時,在學習課文后,我問學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該怎么辦?我們應該如何向別人請教呢?在向父母、同學、老師請教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們從莫泊桑拜師看出一代大師是如何向他人請教的呢?由于問題貼近學生的感知實際,學生們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預料,他們的思維和見解出乎的和想象,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感知能力,而且教會了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教學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入手,創新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更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出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