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紅
摘 要: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使高職院校的教師需求量急劇增長。目前高職院校的新教師大多數是來自普通高校的應屆碩士畢業生和博士生。這些年輕教師知識新、知識面廣,但普遍存在教學基本功薄弱,專業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差,對職業院校學生情況認識不足等問題。因此,對新入校教師進行執教能力訓練和“傳幫帶”個體化指導,為他們的專業發展開道鋪路,助其成長,是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工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 新教師 個體化指導
一、高職院校新教師現狀
目前,在迅速發展的高職院校中存在著學生人數多,課時工作量大,師資嚴重缺乏的現象,每年都有應屆畢業的碩士或博士生加入到職業教育院校的師資隊伍中,年輕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的重要群體。他們承擔著大量的一線教學工作,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發展方向。而這些年輕教師大多來自普通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
1.教學基本功薄弱
由于高職院校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新畢業的年輕教師一入校門很快就被安排了教學任務。但是他們絕大多數不是畢業于師范學院,沒有系統地進行過教學基本功訓練,在教材處理、課堂掌控、教學技能等方面都和高職院校教師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缺乏專業實踐經歷
新教師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企業背景,專業知識亦是來自于課堂,缺乏在實踐平臺上的歷練,對企業文化、崗位需求更是知之甚少。
3.動手能力不強
新教師既沒有實踐經歷,又沒有系統的專業技能訓練。因此他們在專業課教學上顯得力不從心,而動手能力決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出來的。
4.對學生情況認識不足
新教師不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在教學中不能因材施教,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
針對這種現狀,筆者學校結合學校特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癥下藥,解決問題。首先,學校督導處制定了統一培訓計劃和方案,保證每位新教師得到相應的培訓,如校外參觀學習,企業考察,校內、校外培訓,專家講座等;其次各專業系有針對性地對新教師進行執教能力訓練和“傳幫帶”個體化指導,為新教師的專業發展掃清障礙,為他們開道鋪路,助其成長。
二、個體化指導
所謂個體化指導,即是由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一對一的指導幫扶新教師,使新教師盡快熟悉教學工作、提升教學能力。個體化指導新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跟蹤聽課,通過聽課幫助新教師挖掘其優點,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不足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在教學實踐中,新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表達能力、書寫能力、教學方法能力、教學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筆者作為一對一“傳幫帶”的指導教師,用一年的時間,通過隨堂聽課、觀 摩,對新教師有針對性地面對面進行輔導和訓練。在此著重從指導新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進行探討。
評價一節課的好壞取決于兩方面,一方面是講課者能夠為聽課者提供多少講課信息,另一方面是聽課者能捕獲多少聽課信息。具體說來,課堂上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有用信息,而這些有用信息能夠被學生所接受。個體化指導新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跟蹤聽課,通過聽課幫助新教師挖掘其優點,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不足并提出合理的建議,聽課要聽以下幾個方面。
1.聽課程的整體
課程的整體包括課程的環節是否齊全、結構是否合理、教學過程是否流暢、教學組織是否得力。教學環節大致包括:復習—引入—正課—小結—作業。
(1)復習。復習的作用是檢查—鞏固—鋪墊。復習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包括:提問、展示作品、分析作業、實際操作演練等。復習的關鍵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比如復習提問時要精選問題,方式選取要得當,避免隨意性,要真正發揮復習的作用。
(2)引入。一個好的引入對講好新課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吸引學生、調動學生思維和想象力,為新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入的手段多樣,如:視頻、音頻、演示等等。關鍵在于引入要切題。
(3)小結。小結的作用是對整個教學內容的歸納、總結、提煉、升華,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小結的方式,可以是老師小結,也可以由學生小結(用講述的方式、展板的形式等)。
要讓新教師明白,這些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但不能走形式,不要為復習而復習、為引入而引入、為小結而小結。重要的是要正確運用這些環節,發揮這些環節的作用。
2.聽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是否明確,落實是否到位
教學目標一般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明確具體說明干什么、學生學什么。如:通過發動機拆裝,了解專用工具使用、拆裝流程并了解發動機的組成。二是不明確說明,通過課程的進行標明教學目標,讓聽課人自行感悟。對職教而言,教師最好對學生講明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落實情況。新教師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教學目標雖然明確,但是課程進行當中沒能落實,或只落實了部分目標。如聽課中發現新教師在教授發動機拆裝時,新教師在執行中只注重拆裝,而忽視了發動機組成的教學,這就是教學目標沒完全落實。衡量一堂課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關鍵看是否實現了教學目標,目標沒實現或目標實現得不好,就不能算是一堂好課。
3.聽對教材如何進行處理
這是聽課的重點之一,也是新教師的難點之一。教材處理是教師能力的體現,也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這其中滲透了教師的教學經驗、對課程的認識程度、對教學的把握程度、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心得。教材處理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要把教材內容變為教學內容,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授課時不能教材里有什么就講什么,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心得、體驗,打亂教材的結構,從新整合教材內容,對教材可以有刪除有添加,要把教材內容變為教師自己的東西,要把處理后的教學內容裝在教師的心里,再把它講出來,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對教材不僅要處理,還要處理的得當。教師要做到對核心概念清楚明確,處理后的內容要有條理,要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要能用通俗的語言講清抽象的概念。此外,整個教學思路要清晰,不能混亂。要把所講的知識、技能放在教師的心里,而不是在教材里,不是在PPT里。endprint
新教師沒有教學經驗,缺乏實踐經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學生認知程度的把控都不到位,做到恰當地處理教材并掌控于心很難,但是必須要加強對教材進行處理的鍛煉。新教師一方面組織教學內容要學會利用參考書,學會吸納各家所長;另一方面要觀摩、學習同專業教師的教學過程。
4.聽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得當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就一次課而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是越多越好,也不能為方法而方法,為手段而手段,方法與手段是用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的,不應該作秀。關鍵看新教師在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運用得如何、運用得是否得當。看新教師能否運用方法和手段化解教學重點與難點、調動和啟發學生的思維及是否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例如,汽車零部件加工課程一般是以產品制作過程作為課程的載體,以零部件的加工為任務驅動,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將工作中應用的知識點及時反饋到課堂,并通過分析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尋找解決的方法為索引加入所需的相關知識。在不斷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強化相關知識,其課堂教學活動的形式是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穿插。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興趣—學習知識—訓練綜合能力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主旨,教師根據學生個體思維方式的不同設計相應的小組活動,調動學生耳、眼、口、手、腦等各種學習途徑,讓他們去讀、去聽、去看、去表達、去動手做、去思考,使學生都有興趣參與到學習中來。
5.聽教學組織的是否合理
教學組織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組織教學,另一個是組織學生。在此重點說說組織學生。課堂上教師應該懂得課堂教學規律,學會課堂教學管理,要加強對學生的教學組織,不能只管講不管學。上課前要有學習情緒準備,不能課堂亂哄哄的就開始講課,講課時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情緒,每個環節結束時應跟學生有相應的呼應,注意師生間的互動。組織好學生與管理好學生密不可分,對學生不能不管不問,要敢于管理學生。對學生來說管和不管是大不一樣的。
設計好教學是搞好教學組織的前提,使課程吸引學生是最好的教學組織。有時同一個班不同教師講課上課,其學生情況大不一樣,這一方面與教學管理有關,另一方面與教學設計有關。
6.聽教學常規是否齊全
教學常規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教學的所有環節都可以歸結為教學常規。這里指的教學常規包括互動、板書、PPT、作業、課堂練習等。
(1)互動的形式很多,不管哪種互動,不要為互動而互動,互動要有啟發性、刺激性。教師要精心設計互動問題,學生難以回答的問題、常識性的問題不要問,要發揮好互動的作用。
(2)板書要反映教學的主要框架,主要的問題、重點的問題一定要有板書。板書要避免隨意性,教師要在備課的同時設計好板書。
(3)要合理運用PPT,PPT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可以用來建立教學情境、化解教學難點,表達黑板板書不易表達的東西。PPT要對學生視覺有一定的沖擊力,主體要鮮明,要盡量避免大段文字敘述,更不能書本搬家,也不能用PPT代替板書,PPT和板書各有各的作用。
(4)課堂練習一定要精選內容,不能隨便找個題做一做。練習題要有代表性、要典型、要能說明問題。練習題要能起到鞏固知識、擴展思維、講究方法和解題思路的作用。
實踐證明,一對一的個體化指導,對新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效果比較顯著。要使新教師全面發展,還需要學校統一規劃,如有計劃地安排去企業進行兩年以上時間的實踐活動、新教師之間的交流、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等。
(作者單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