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摘 要:本文結合中職院校實際,就如何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職生 高質量就業 方法
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主體,中職生就業率雖高,但社會認可度還比較低。如何提高中職生就業質量,已成為職業院校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中職生就業現狀
據《中國中等職業院校學生發展與就業報告》顯示,中職生就業率超過95%,高于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率。但中職就業率雖然非常高,但社會的認可度卻很低,就業質量也不高??偟膩碚f,中職生就業質量不高,可選擇的就業崗位不多,大多是生產率低、科技含量不高的崗位,就業權益保障不足,勞動關系和諧程度不高。
造成這一現象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因素。一是從目前中職生的來源來看,9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和城市經濟困難家庭。二是從經濟條件來看,中職學生家庭年人均收入僅3000元,家庭的社會地位普遍較低。三是從思想理念上來看,由于受軟硬件短板的影響,中職學生心理上產生了不平衡。四是就業率不能代替一切,更不能與幸福指數掛鉤。當下社會評價看的是“飯碗”的“質地”,普通工人與公務員同為就業,但待遇差別很大。
如何提升中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如何讓中職生實現高質量就業,這些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多措施促進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穩定之基,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的重要目標。中職院校要從現有的中級培養模式出發,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道路,發揮學校的職業技能培養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1.培養模式
一是發揮中職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骨干作用,按企業需求設置對口專業。二是發揮中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鑒定主陣地作用。中職院校要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地選擇培訓專業,為社會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創新型高技能人才。三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利用技工院校師資和設備的優勢平臺,選拔高技能人才。
2.培養方法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產、運輸和服務等領域一線的從業者中,具備精湛專業技能,能在關鍵環節發揮作用,能夠解決生產操作難題的人員。要培養高技能人才,一是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建立一支理論與技能水平均較高的師資隊伍,這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一環。二是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確定人才培養內容,按照引申理論—動手實踐—講評辨析—知識補償—再實踐這一脈絡,進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3.提升培養實效
筆者所在學校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步伐,以創建高級技工學校為契機,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一是提供創新服務。發揮學校作為山東省“金藍領”項目培訓基地、濰坊市技師工作站和濰坊市建筑工人培訓基地的作用,為企業職工開展技師和高級技師培訓服務。同時,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為全市企業職工和社會從業人員搭建技能競技、技術交流的平臺。二是提供多功能服務。利用孚日集團、豪邁科技等大中型企業的品牌效應和學校師資、設備優勢,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把企業招工和學校招生相結合,深挖培訓潛力,強化培訓功能,多渠道、多層次開展部門培訓,為在職職工、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失業人員、退役士兵等群體提供多功能培訓服務。三是提供延伸服務。學校把每年的3月作為“聯系企業活動月”,提前介入,超前服務,把握企業人力資源需求,調查優化專業設置。同時,做好學生的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學生就業愿望,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選擇企業和職業,并把學校管理和服務延伸到企業,從而提高就業質量。
三、對提高就業質量的思考
筆者認為,中職院校要提高學生就業質量,應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一是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中,做好畢業生安置的同時,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就業質量。二是提高就業質量,除培養企業急需的實用型、技能型、創業型技能人才之外,要把提高就業質量的核心放在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上,為畢業生就業提供良好的安置環境和充足的崗位。三是進一步改革完善培訓體系,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要加快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技能業績為重點,注重職業發展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還要加強對勞動者職業觀念的引導,加強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
綜上所述,只要確立了以人為本的觀念,通過政策推動、服務帶動、培訓促動、機制聯動,推進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才能有效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實現中職院校學生的高質量就業。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密市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