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
【摘 要】所謂生態課堂,是指用一種簡約和諧的生態平衡、動態生成的思想,指導課堂教學,實現師生共同發展、和諧發展與持續發展的課堂追求。本文圍繞生態課堂的內涵要求及構建嘗試作了闡述。
【關鍵詞】語文;生態課堂;內涵要求;構建嘗試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所謂生態課堂,是指用一種簡約和諧的生態平衡、動態生成的思想,指導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編排、教與學方式方法的選擇與適應、教學環境的創建等,在自然、和諧、民主的環境中讓學生富有個性地、自主地實現課程、知識、向多元、多層次的互動,以取得教學效益和生命質量的整體提升,實現師生共同發展、和諧發展與持續發展的課堂追求。
一、生態課堂的內涵要求
1.生態課堂是平等與民主的課堂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生態課堂首先要做到平等與民主。一是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全體學生。讓課堂成為平等的生命體的對話和共同生長、成長的場所。二是要充滿愛心,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師生間應是一種民主平等、相互協調、和諧發展的互動關系。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在“潤物細無聲”的組織引導中,理解其需求、賞識其個性,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使課堂更具有“人情味兒”,激發學生潛能。
2.生態課堂是自然與和諧的課堂
德國教育家波爾諾夫說過:“教育者只能以兒童的先天素質為起點,按其內在法則,幫助兒童成長。”我所追求的生態課堂,是一種真實、自然、本色的學習狀態,根據學生的接受特點安排學習的快慢,張弛。生態課堂的和諧包括環境和師生情感,關注學生的愉悅感。恩格斯說“人是環境中的人”,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創設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教學情境。比如情境導入等,盡可能呈現和利用各種資源構建生成的有情境的課堂。教師用飽滿的情緒帶動課堂,用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用生動的言語來傳遞情感,用熱情的微笑指導幫助……都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自信和思考的空間。
3.生態課堂是簡約和豐盈的課堂
生態講究低碳,同樣生態課堂追求簡約。教育名家王鵬偉呼吁:“語文教學呼喚簡約主義。”“簡約的結構,深入的對話”,是對語文學習本質的一種回歸,是學生自身主動意識的一種彰顯。這里的“簡約”不等于“簡單”。語文教學的“簡約”說到底,就是要在語文教學中盡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東西,最大限度地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簡約的課堂就是要以形式上的簡潔與明了,去體現內容與方法上的豐富與深刻。單就一節語文課而言我們的簡約體現在簡明的教學目標、簡要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設計、簡潔的教師語言、簡約的輔助教學手段等方面。“豐盈”不是“復雜”,它是指語文學習內容的廣博、學習方式的多樣、學習活動的豐富,用豐盈的語文潤澤孩子的生命,幫助孩子“審美地活著”,“詩意地棲居”。
4.生態課堂是探究與生成的課堂
生態課堂中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促進可持續發展是核心。“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正如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生態課堂教學過程必須盡量減少對學生學習時間的占領,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腦思考、用心感悟,自己“生產”知識,這是生態課堂教學生成的重要標志。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全程,通過指導、創設情境,提供信息資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激發生成,要適時關注和處理生成,讓課堂預見性生成和非預見性生成成為激活學生思維、落實學思結合教育原則的重要途徑。重視課堂朗讀與討論,讀中感悟也正是一種體驗的方式。
5.生態課堂是開放與靈動的課堂
開放的課堂包括資源豐富與開放、方法開放與選擇、問題的多維與開放。要使學生通過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對學習方法的選取,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內化、體驗與生成等獲得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潛能釋放及個性成長。開放的課堂是時空的開放,包括教學內容從生態課堂延伸到課外。開放的語文課堂,還包括思想的開放、心靈的自由、感悟的多元。要尊重學生的多元感悟,呵護學生閃現的創新火花,給予學生自主發表獨特見解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元感悟、個性體會中凸顯語文課堂的靈動。
二、構建語文生態課堂,促進有效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抓住生態課堂基本元素,努力進行語文生態教學環境的創建,重視生態教學過程的建構,強化生本化評價方式的探索。
(一)創設課堂的人文環境,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平等有效對話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平等、民主、自由、寬容、鼓勵和幫助的“伙伴”關系,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交往和對話而成長,教師通過與學生的對話而充實,從而達到共享知識、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2.生態課堂更看中教學環境。構建“生態課堂”要營造氛圍、激發情感。包括教室布置,適當運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在教學中合理增設音樂或圖畫元素等情境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升華情感。當然,多媒體輔助手段的運用應該是簡約的。
(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體的課堂模式,推動有效教學
(下轉第74頁)
(上接第23頁)
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課堂結構,可以采用模塊教學,課前自主預習、問題引領;課堂上整體感悟、重點研討、拓展延伸。基本流程就可以“領受——領悟——提升”三階段來進行。
1.領受階段。包括課前自主預習、問題引領及課堂整體感悟部分。領受教學的前提條件是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要適合學生當前心理年齡的最新特點,學習任務要相對確定,提出的問題要簡明扼要。當一次新課開始前,可以安排學生自主進行預習作業,在規定題型、最低量化標準的前提下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自由選擇內容,并提出1-2道具體思考題。課堂在整體感悟環節詢問即可獲得學生領受的現狀,為下一階段的領悟引導以及對教學過程及時作出調整。
2.領悟階段。領悟是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主體和核心環節或階段。包括重點研討部分,這是和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過程,是“精讀”。把時間教給學生,通過朗讀、閱讀、討論或相關練習,讓學生深入知識的內部,質疑問難,獲得知識。這一部分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抓住重點理解文本,形成自己感悟并適時準確表達。同時用集體學習的動機促進內化的方法,嘗試體驗,使知識與思維、情感、態度真正成為學生生命的有機成分。
3.提升階段。主要是結合拓展延伸部分。提升是在學生領悟的基礎上對知識生命的拓展。通過對已有知識的成功領悟,學會遷移,讓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探究的精神得到張揚和發揮,以及語文素養、人文素養的提升等等。我們在教學中尊重個性感悟常常會有許多意外收獲。
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個有機整體,可以對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按教學需要作靈活的選擇與組合。教學流程可以在一課時完成,根據教學需要也可以用幾節課來完成。
(三)運用多元、延時評價體系,促成學生個性發展
美國波帕姆教授指出:“合理的教育決策依賴于教育評價的準確性。”生態語文課堂上不僅要評價學生知識,技能的理解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與發展,使我們的評價溢滿生命成長的氣息。
正確運用多元、延時評價是“生態課堂”重要的一個環節,因勢利導,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個性張揚。可以是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以學生評價為主;統一性評價與分層評價相結合,以分層評價為主;結論性評價與建議性評價相結合,以建議性評價為主;即時性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以延時評價為主。以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個性潛能的形成與釋放,促進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學生獲得個性發展。
語文生態教學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它強調的是一種動態的、和諧的、生長性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要求充分發揮學生、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提供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和諧的、開放的教學氛圍,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生個體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開炎.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5期
[2]王金艷.對高中語文生態課堂的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32期
[3]連云港市“建構式生態課堂”的內涵要求[J].http://wenku.baidu.com/view/e5fe3625482fb4daa58d4baf.html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