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圖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價值,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素養;識字能力;表達能力;審美能力
所謂的語文素養是指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是語文價值得以充分實現的重要體現。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樹立多樣化的教學思想,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從多角度、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識字能力的培養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能力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而且也是學生了解外界、拓展視野的前提。然而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我們常常采取的是“重復寫”的模式,導致學生的課業壓力越來越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識字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可采用活動化的教學模式來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常常會在課堂上組織“形似詞”記憶法,比如,認識“馳、地、池、他”等字詞時,我首先引導學生進行猜謎游戲,謎面為:“有馬能行千里,有水能養魚蝦,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種莊稼。”通過謎語將“也”字引出來,然后再一句一句地分析謎面,進而將“馳、池、他、地”四個字板書出來。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的游戲活動中消除對識字學習的畏懼感,還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二、表達能力的培養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的科目,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語言價值的重要體現,可是,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重視讀寫,忽視聽說,導致一些學生在小學六年級畢業的時候連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都表述不清楚。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并不重視。因此,在素質教育下,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為了給學生搭建“說”的平臺,在授課的時候,我經常會組織一些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活動,比如,講故事活動、小組討論活動、辯論活動、復述活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開口說的欲望,而且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反復閱讀,目的是為下面的“講故事”活動做好鋪墊工作。但需要說明的是,該活動不是讓學生背誦課文,也不是讓學生用簡單一兩句話進行中心思想的概括,而是要總結概括文本,然后轉變成自己的語言講述給大家。當然,如果有學生閱讀過《三國演義》,還可以講述其他的故事,不需要局限在本文的講述中。總而言之,教師要有意識地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以促使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審美能力的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可見,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健全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涵,要引導學生跟著作者去體會文本中的“形象美”“自然美”和“建筑美”等等,從而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下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山中訪友》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對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的關注點過多地放在了基本知識的掌握上,再加上枯燥的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本節課真正價值的展示。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我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句子進行分析,如,“……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引導學生從修辭手法和情感態度方面進行鑒賞。同時,我還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句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當然,除了上述的幾點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文章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所蘊含的那份親情,進而讓學生感受父母無私的愛,同時,使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珍惜親情等等。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深入挖掘語文教材的價值,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語文素養得到培養和提高。
總之,語文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從語文課堂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因此,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要促使學生在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下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建彩.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J].學周刊,2012(11).
[2]顧小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J].作文成功之路,2012(03).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蒙古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