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坤
摘 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其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激發(fā)起強烈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地理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地理課堂;求知欲;導入
好的導入語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引領學生進入新知識的海洋遨游。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課堂藝術的開始,它雖不是教學主體,但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關鍵。下面談談怎樣喚起學生對地理新知識的求知欲。
一、設計引言,激發(fā)興趣
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設置懸念,誘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動有趣的導入,仿佛就是剛進入山洞的火把,它能點燃人們心中的希望,讓人不由自主地跟著它前進。如,在講授“時區(qū)和日界線”一課時,先簡單地講一個小故事:4月10日9點多,一位老太太憑著一張中獎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花旗銀行要求兌現(xiàn),遭到銀行拒絕。因為按票面規(guī)定,中獎領款終止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這時一位中年人對老太太說:“這張廢票3000美元賣給我吧。”老太太心里想,這張廢票已無用處,3000美元我算是撿到大便宜了,于是就高興地答應了。中年人拿著廢票馬上乘飛機從馬紹爾機場飛往檀香山,1小時后飛機降落在檀香山機場,這時當?shù)貢r間是4月9日11時。中年人以3000美元買到的中獎彩票一下飛機就向檀香山花旗銀行領取8000美元。死票復活,這是怎么回事?上飛機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飛機變成了4月9日,難道時光可以倒流?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揭開這個奧秘。經(jīng)過這樣的導入,一下子就誘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課堂處于活躍的氣氛之中,重難點迎刃而解,教學效果良好。
二、設置疑問,開啟思維
思維永遠是從疑問開始的,所謂“多疑善問,增長才智”。因此提出問題,設置疑問是一種很好的課堂導入方式。如,在學習初中地理第一冊“海陸變遷”時,可以這么導入:第一步提出問題——我國科學工作者在青藏高原考察時發(fā)現(xiàn)了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海洋中的生物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世界屋脊”呢?是不是青藏高原原來曾經(jīng)是一片汪洋?這樣就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直接進入主題了。
三、巧設謎語,趣味橫生
謎語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倘若能巧借謎語來導入新課,將會給課堂帶來無限的生機,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挖掘學生心靈深處的智慧,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習“地球儀”有關知識時,可先設置謎面:“不是籃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轉,不要看它個子小,載著大江和高山。”其謎底就是“地球儀”,由此引入新的課題。再比如,學習“地圖”時也可采用此種方法導入,謎面為:“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渾身絢麗多彩。”教學時合理地采用謎語導入新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開門見山,切入主題
開門見山導入這種方式比較直截了當,這種導入的方法常被許多地理教師所采用,它是在上課開始時,由教師直接闡明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以及教學程序,從而更為簡單扼要地切入主題,明確學習目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對這節(jié)課心中有數(shù),可以及時調整好心態(tài)。如,在講述初中世界地理第一冊“大洲和大洋”時可以采用直接導入:我們人類生活在陸地上。但有人說地球應稱作“水球”,這是為什么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探究地球為什么被稱為“水球”更合理。
五、歷史典故,情景交融
在講“黃河”這節(jié)課時,可借用大禹治水的故事導入,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因而流芳百世。這里的治水就是治理黃河。如此導入生動有趣,情景交融,同時還挖掘故事中的思想教育內容,意味深長,做到一箭雙雕。
總之,導入新課是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一門藝術,要充分發(fā)揮導語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畫龍點睛、推波助瀾的作用。地理課堂教學能否從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是一堂課能否取得預期教學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猶如一出好戲的開頭,立刻把剛剛入場的觀眾帶進充滿魅力的藝術殿堂。因此,優(yōu)化導入新課的設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從中產(chǎn)生渴求知識的積極心理因素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 貴州省興義市頂效鎮(zhèn)義龍一中)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