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艷杰
摘 要:自新課程實施以來,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發生了質的飛躍,改變了原本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學理念進行了更新換代。從原本的“一站式”教學到現在開展小組的合作教學,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語文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要想在語文這門課程中有更大的進步,就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僅僅依靠教師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對課外知識進行有效的拓展,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小組合作;高中語文
語文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熱愛文學為目的,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協調發展的一門學科。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據有關調查研究,活躍的課堂氛圍能夠打造高效的課堂,在提升學生成績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因此,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教學的需要。
一、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合理分工,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進入課堂,為課堂無形之中增添了生機與活力,在學生看來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頓時充滿著歡聲笑語,為課堂的高效奠定了基礎。學生以前都是跟隨教師的步伐,對教師產生了充分的依賴性,所以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必須將現存的這種現象改正,而小組合作學習符合教學發展的需要。例如,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開展小組學習的時候對班上的學生進行4~6個人的分組,確定組長,對組員有著充分的責任,還有學習委員,負責班上小組活動內的各項事務。如,在探討《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時候,各個組員可以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并將其有效地歸納和總結,與其他小組進行分享,不再是教師所說的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所展現的是什么東西?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寫的?在這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組長負責組織,學習委員進行有效的歸納,這樣明顯有效的學習分工,使得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提升了在學習中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更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小組間相互挑戰、相互交流,從而促進共同進步
根據眾多的研究證明: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成功和需要得到認可的欲望和需要。當學生對一個問題通過自己的潛心研究,解決了一個對自身富有挑戰性的題目時,此時不僅能夠使得心情變得愉悅,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和利用這一點,在提升學生興趣的同時,聯系所學的知識在課堂開展小組挑戰賽,例如,A組向B組挑戰《史記》里面的相關問題并進行拓展,B組對其的問題進行解答。B組向C組挑戰《邊城》里面的題目,并進行解答。這樣在這個挑戰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也加強了。對問題的解答有了邏輯性思維的掌握。對課堂之外的知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教師始終都充當著一個引導者,對學生不會的問題積極解決,并努力給他們提供充分展現自身的機會。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從而從心里面接受并喜歡上這門課程。同時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自我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現,團體的意識也得到加強,加上教師、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的肯定,使得在有限的課堂中,發揮了無限的潛能。
總之,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有一個質的飛躍,它需要教學者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習過程中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能夠充分展現自身的能力,在智慧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為學生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李春霞.初探合作學習小組的管理模式[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0(6).
(作者單位 新疆和田地區實驗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