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音樂素養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良好的音樂素養能夠豐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生活,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高校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音樂教育就是以教育為主,但和其他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差別,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段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深地接觸音樂藝術,提高鑒賞音樂美的能力以及提高其素質涵養。本文從音樂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進行相關的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高校 音樂教育 教育模式
音樂教師作為音樂教育的指導者,應該打破“你聽我講,你問我答”,“重教輕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藝術不只是僵硬地傳授本領,而是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去激勵、喚醒、鼓舞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可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占主導地位,而教師只是起輔助和指導作用。因此教師應該以自己掌握的較全面的音樂知識、扎實的專業基礎功底等能力來指導教育學生以一種審美的角度去學習、了解發現專業知識和理論的內涵,陶冶他們的情操,使學生能夠在一個美的世界中去生活和學習。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認為教師除了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音樂技能以外,還應該學會如何運用自己獨特的教學經驗傳遞自己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和把音樂藝術教育真正融入到教學中,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起來,這也需要相應的教學模式與之適應,使學生在音樂教育的世界里翱翔、陶醉和領悟,從而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一、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現狀
(一)學生的現狀。從兩方面來研究大學生普遍存在音樂基礎不堅實、音樂欣賞能力高低以及接受能力等情況。一是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好。大部分學生在剛進學校時對音樂的理念和五線譜都不是很了解甚至一無所知,接受對音樂知識方面的教育相當有限。大部分學生只對流行歌曲感興趣,而遺忘了我們傳統的古典音樂。對音樂語言的表現能力也是一竅不通。如:學生對音色、節奏、力度、音準等表現能力一無所知。二是學生的音樂素養普遍較低。如今的大部分學生對藝術性強、內涵豐富的高雅音樂不愿意用心去傾聽,導致學生對了解音樂背景知識的缺乏。即使大部分學生對音樂也非常的熱愛,但只是流行音樂來的熱情追隨者。因此,他們對古典音樂教育的知識背景及文化都缺乏熱情。
(二)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任何事都有兩面性,大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學都還是在以傳統的教育模式來和教學方法為主,以這種模式來教學雖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靜態式教學,所有的知識都是老師傳授,學生只是一味的跟著老師的步伐。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培養一個具有全面的、創新能力強的學生。然而在現今的社會中,一個全面的、具有創新思維等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才能在社會中立足,才能成為社會的佼佼者。所以,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與時俱進是對現在的模式進行探索、創新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二、創新高校音樂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學科的綜合式教學
如今的音樂基礎教育都倡導課程的整合和各門學科的綜合。綜合是培養具有綜合型素質人才的教育宗旨和重要手段。任何學科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采用綜合的教育手段來學習、感受音樂的奇妙,這會激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甚至對其他學科也有強烈的求知的欲望,也就對各科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能在音樂中快樂學習,也能在學習中感受音樂的樂趣。同時,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學生盡可能多地看書,包括專業書、歷史的、娛樂的、文學的,甚至理工方面的,任何感興趣的書都可以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刺激大腦,激發對音樂以及各類學科的學習潛能。音樂的學習是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廣博的知識、多學科知識的交叉對音樂藝術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該更可能的運用一種開放式的、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再結合教師自身的經驗與指導作用,讓學生從不同的領域吸收營養,從多方位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使他們對音樂的潛能不斷被激發,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教學模式。
(二)開放式教學
課堂教學是最古老的一種傳統教學方式之一。傳統的音樂教學授課方式,無論是“一對一”的技能小課,還是集體授課方式在課堂中進行有關音樂的理論課程,都是傳統的課堂式教學。各大高校課堂式教學的特點主要是低效益高耗時和滿堂灌,它的局限性顯而易見了,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使學生在學習中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音樂本來是一種情感藝術,可以詮釋人類真摯的心靈和情感世界。音樂教學在結合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多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并結合調查、實訓等開放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積極、樂觀的參與課堂中去,充分發揮了課堂的主導作用也實現了音樂藝術的情感性和社會性,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內涵。高校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也要跟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運用多元化、開放性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條既符合我國國情同時又能體現音樂藝術特點的光明道路和完整體系,實現有效地培養綜合型人才,增強其市場的競爭能力。
(三)運用多種媒介結合式教學
音樂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莫扎特曾說過:“如果可以用文字來表達,我何必還創作音樂呢?”這句話正說明了他理解音樂藝術的真諦。音樂是一種審美藝術,然而藝術可以提供有意義的認識體驗,是其他任何途徑都體驗不到的,這樣的體驗,對人性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興趣是人們學習最好的老師,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也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傾向,使其集中精力了解事物自身魅力。如:教師可以運用音樂的獨特藝術特點,創造出一個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意境,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世界中快樂、深刻地探索和感受音樂美,而不是單純的用現代教學設備成為一種播放音樂的媒介。我們可以在教學課程中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將所感受到的樂感或自創的音樂播放和展示出來,結合多媒體與教學充分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自信心。由此看來,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豐富學生的生活,促使他們的情感想象和潛移默化地陶冶他們的情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