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滿曉
【摘 要】創造力是高職生成才的關鍵要素,它推動高職生不斷取得創造性成果,成長為高級職業化人才。文章著重從樹立高職生的創新意識,拓展高職生的知識面,開發高職生的創造性思維,鍛造高職生的創造性人格等方面出發,初步探討了高職生成才中創造力的培養。
【關鍵詞】創造力;高職生;成才;作用;培養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在人才隊伍建設任務中指出:“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這是我國面向21世紀,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內在要求,是實施科教興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作為21世紀的生力軍,高職生的創造力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歷史進程、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因此,探討創造力在高職生成長中的作用,對于開展高職生成才的培養工作,建設創新型國家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創造力的內涵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首次提出創造力這一概念。但是,由于學界研究的角度和使用的方法的差異,至今,對創造力的概念理解未能完全達成一致。目前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創造力是指在一定目的和條件下,運用已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獨創性地提出新思想、產生新概念、解決新問題和創造出有較高價值產品的一種綜合能力,主要包括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
二、創造力在高職生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一)創造力是高職生成才的必要條件。按照人才學的觀點,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素質,能夠在一定的外部條件的支持下通過不斷地取得創造性勞動成果,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的人。高職生能不能成為人才,關鍵就看他們能否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不斷地取得創造性勞動成果。如果不發揮創造力,即使他的記憶力再好,掌握知識的能力再強,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充其量也不過是在前人基礎上的機械重復,無法實現創新和突破。
(二)創造力推動高職生不斷地取得創造性成果。創造力使高職生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學習,使高職生的學習方式由模仿性和重復性勞動改變為創造性勞動,進而取得創造性的學習成果。創造性成果的取得,既是高職生主體內在素質優化的外在標志,也是高職生主體提供給社會檢驗以證實自己是人才的重要憑證,由此達到外在活動的質變階段。首先,創造力使高職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突破思維定勢,提出新觀點、新見解和新主張;其次,創造力使高職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克服困難和挫折,保持高度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最后,創造力能夠緩解高職生成才中的壓力,保持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決心。
(三)創造力促進高職生成為高級職業化人才。通過創造性勞動,一方面,高職生可以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內在素質,從而不斷地取得創造性成果,推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反過來,社會的承認又會極大地激勵高職生的創造欲望,進一步調動和激發高職生創造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其不斷提升和優化自身的內在素質,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做出更大的貢獻,這種不斷反復、螺旋式上升的創造性勞動和創造性勞動成果的取得,不斷地推進高職生從最初的初級人才不斷地成長為高級職業化人才。
三、高職生成才中創造力的培養與開發
(一)培養高職生強烈的創新意識。首先,要通過學校教育、社會實踐等途徑,讓他們及時了解社會向人們提出的創造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的要求。并使這種要求內化成他們創造新事物的需要和愿望。其次,鼓勵高職生積極參與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實踐活動有助于高職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同時,在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中,高職生的聰明才智又會得到增加,從而推動其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拓寬高職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如果一個人只限于鉆研一個狹窄的領域,讓知識局限在一點上,就難以跳出狹小的知識圈子,就難以把自己的思維延伸到其它領域,從其他學科中吸取養料得到借鑒,這樣,創造力的發揮必然受到阻礙。因此,拓寬高職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是開發挖掘他們創造力的基礎條件。為此,高職院校應在高職生課程體系調整方面努力。比如,將專業性教育與通識性教育結合,使高職生獲得更加完善的知識,拓展知識視野;根據不同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制定讀書目錄,讓高職生有計劃地廣泛閱讀;引導高職生積極主動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
(三)培養高職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高職生的創造性思維是發現和開發高職生創造力的根本途徑。創造性思維最主要的特點,是集中思維與發散思維的有機結合。因而,培養高職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是要重視對高職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訓練高職生發散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在實際的創造過程中,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往往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作用的,因此也要重視其集中性思維訓練。
(四)完善高職生的創造性人格。人格是創造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任何形式的創造力都包括特定的人格因素在內。其中,創造活動所必需,且與高度的創造性相聯系的人格特征通常稱為創造人格,也稱創造個性。創造性人格集中表現為:強烈的創造動機和創造欲望、頑強的創造意志和健康的創造情感,并反映出創造主體良好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狀態。具有創造性人格的,往往具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務實的作風、無畏的膽識、堅韌的意志、豐富的情感、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極大的創造熱情等。因此,高職生要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才,不僅要重視培養創造性思維,而且要特別關注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和訓練。通過加強對高職生創造動機、創造欲望、創造意志和創造情感的培養以提升其創造性的人格。
參考文獻
[1] 游敏惠,劉秀倫.大學生創造力培養與開發[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 羅洪特.人才學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 江志斌.論創造力在人才成長中的作用[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24.
[4] 李戈虹,廖嗣德.談大學生創造力的作用及培養開發[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6(6):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