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佰文
【摘 要】課堂教學是新課改的中心環節,也是新課改的實踐過程,教師應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通過自己的教學技巧和富有特色的教學活動,真正讓政治課“活”起來,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新課改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政治課;活;興趣;主體;教學方式;教學手段
素質教育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新課程改革方興未艾。教師應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通過自己的教學技巧和富有特色的教學活動,真正讓政治課“活”起來,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呢?
一、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是讓政治課“活”起來的前提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是會學的前提。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各個環節,充分利用各種教學素材,進行精心設計,創設不同情境,激發興趣,激活思維,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我主要是采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設疑引題、歌曲、故事、小品表演、謎語、啟發談話等,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如在進行八年級“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這一單元的教學時,我首先向學生講述了一位農民工進城務工遭遇坎坷經歷的故事。然后設疑讓學生思考:這個城市對農民工的做法是否公平、正義?農民工對公平、正義是如何理解的?你贊同農民工對公平、正義的理解嗎?你認為應怎樣才能維護公平、正義?從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內容并從中尋找答案,激發學生對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讓政治課“活”起來的保鮮劑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中要建立一種寬松、民主、自由、豐富多彩的氛圍,共同創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們把課堂當成自我磨練、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臺”。在教學中,我常常通過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進行九年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內容教學時,我設置了生活中人們對待資源、環境的不同情景,讓同學們判斷這些行為哪些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行為?哪些是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應該怎么做?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便因勢利導地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能否設計一條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公益廣告?”學生們立即展開想象,不一會兒,“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大地需要綠色,人類心靈更需要綠色”、“小草與我共成長”……一條條富有創意的廣告便呈現出來。可見,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永葆政治課的活力。
三、現代化教學手段是讓政治課“活”起來的重要條件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集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特點,且能容納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腦、眼、耳、手、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在進行九年級“日益強大的中國”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近幾年我國在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朝核六方會談、60周年閱兵式、“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嫦娥二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成功、2010年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影像資料制成課件,用于教學之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可見,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讓政治課“活”起來的重要條件。
四、理論聯系實際是讓政治課“活”起來的重要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既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是學生掌握知識認知活動的客觀要求。在教學中,我一直堅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特別是聯系熱點問題,它是學生特別關注、感興趣的問題,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時政熱點和社會熱點,一是學生自身的思想熱點。只有聯系實際,才能使政治課貼近現實、貼近生活,使學生活學知識,活用知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進行九年級《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我聯系廣東正在實施的“雙轉移”戰略和梅州的“綠色經濟”崛起戰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雙轉移”體現了我們學習過的哪些知識點?“雙轉移”戰略對我市實現“綠色經濟”崛起有什么重要意義?我們應怎樣理解共同富裕?怎樣才能讓創造財富的源泉涌流?接著組織學生討論,由于結合本地的時政熱點,學生積極發言,氣氛熱烈,加上我不時的點撥和引導,學生很快便解決了上述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之提高了。
五、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是讓政治課“活”起來的關鍵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是指教學類型和方法的多樣性。適合政治課教學的教學形式很多,如講解法,比較法,歸納法,閱讀法,分析法,討論法,辯論法,情景教學法等方法,還有小組討論,講故事,表演小品,演講賽,辯論賽,模擬法庭,詩歌朗誦等形式與活動。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因時因地地采取相應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我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相應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如在進行九年級《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這一內容教學時,運用列表比較的形式進行教學,我引導學生通過列表的形式比較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異同,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性很高,學生很快便掌握了這些知識。可見,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使學生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讓思想政治課活起來的關鍵。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創造性的反復實踐,其生命力在于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把書教活,教學才會有生氣,社會才會發展。我相信,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中學政治課教學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李正陽.新課程與中學思想政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Z].教育部,2003.
[3] 李如密.課堂教學與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