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杰
【摘 要】20世紀下半葉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將人類社會推向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新媒體時代。具備強大傳播功能的新媒體日益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發展,其“雙刃劍”效應亦日益凸顯。新媒體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作出新的概括和解釋,這不僅是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也是創新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新機遇。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思想政治;大學生教育
2014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學生是中國網民中最大的群體,占比 25.5%。移動化互聯網的發展和新媒體興起,一方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工作對象、模式、隊伍受到沖擊,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心理和價值觀都帶來了重大影響和嚴峻挑戰:另一方面,由于新媒體技術在信息收集、信息內容與形式、信息傳播渠道等方面的重大變革,作為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形式,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難得機遇。
一、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新機遇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網站、論壇日漸沒落的今天,高校需要積極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方法,關注新技術的發展,緊跟新平臺的建設,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在重大形勢政策宣傳、輿論引導、輿情應對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在自媒體急速發展的今天,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學生在哪,學校就在哪。現在,我們的學生都轉移到了社會媒體平臺上來了,學校就要跟上這個趨勢。我們在一些高校的班級中做過這樣一個統計,智能手機在學生中的普及率基本達到100%,學生大概百分之九十都在相關的網絡媒體上,包括騰訊的QQ空間、微博、微信,新浪微博、人人網等,還包括其他的一些網絡媒體。
從學校來講,能夠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思想、做法,還有一些學生開展活動的事情向社會宣傳,新媒體給高校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高校要積極利用這樣的新興媒體,對學生的教育活動進行更多的展示,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現在新媒體出來以后給了我們很多機會,過去常用傳統媒體,報紙、雜志、電視等,都要取得媒體的許可,新媒體自媒體的時代,學校就在信息發布上有很大的主動權。
二、新媒體豐富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
面對移動化的趨勢,學校要不斷嘗試對現有網絡資源進行移動化改造,使學校官方媒體在移動互聯網上占據位置,發出自己的聲音。一是可以通過開通學校官方微信平臺,及時將學校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校園生活以及青春勵志等方面的信息推送到師生員工和校友中,通過新技術在互動性方面提高學生參與度;二是通過技術改造,將學校現有網站進行移動平臺適配,從而實現學校網絡信息與移動終端的即時同步,以最小的工作量完成了學校資訊從電腦平臺向移動全平臺的轉換;三是可以開發學校的客戶端系統,使學生可以方便地進行成績、考勤、考試、課程、班級通訊錄等與學習相關的服務,教師可以獲取學生信息、教師信息、郵件信息、迎新查詢、干部通訊錄等相關常用信息,為用戶提供一個隨時隨地了解校園動態及個人信息的窗口,實現校園生活的移動化。
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各級團學組織在校、院、班三個層面搭建起了以QQ群、微信群、飛信群為主要交流工具,以微博為主要信息發布平臺的信息化網絡,基本做到了“一個班一個固定QQ群”,確保了由各級團學組織掌握的信息網絡覆蓋到班級,形成書報、手機短信、QQ群、微信、飛信、校內網、視頻、微博、博客等多種傳媒全方位互動傳播模式。
處在媒體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站、微博、貼吧等平臺信息量十分巨大,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獲取輿情信息,通過人工檢索來發現相關的信息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了。為了解決信息獲取的問題,可以在百度和google兩大搜索引擎上都進行了與學校相關的關鍵詞的新聞訂閱。這樣,在搜索引擎獲取到指定關鍵詞信息時,就會將相應頁面內容發送到指定的電子郵件中,再通過手機的郵件實時推送功能,就能實現特定關鍵詞的全自動實時網絡監控,為進行網絡輿論監督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保證。針對網絡中學生反映的問題及時回復,對熱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打通現實教育與虛擬網絡環節,形成網上問題,現實工作中及時解決,網上熱點及時回復,網上網下良性互動,不斷營造青春向上的網絡生態環境。
這些新媒體的應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傳統的“單向說教”走向應用型“互動傳播”,宣傳陣地進一步擴容,覆蓋面不斷放大,工作實效得到切實增強。
三、新媒體時期開展好網絡思政教育的思考
從當前最火熱的網絡和手機應用上可以看出,自主、互動和交流是新媒體時代網站服務和手機應用的核心思想,這也就對高校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出更加復雜和緊迫的要求。要么跟上網絡時代快速更替的技術和理念的變遷,去學習去發展,去改變自己適應時代和學生的需求,要么就在自說自話中,沉浸在自己的獨角戲中被時代被學生所拋棄。
(一)換個角度看網絡思政教育。在網絡傳播中,傳播方與受眾處于平等的地位。可見,在網絡時代,對信息和平臺的選擇權已經易手。學校面向大學生開展工作,那么對平臺和內容的選擇權就在大學生手中。學校做的內容學生沒有興趣,不去看,那么這些工作就是無用功。以前更多是從學校的角度去看網絡媒體的發展,更多的以官方的身份和語氣去發聲,在學生看來,總是不夠親切,這樣就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層隔閡。現在學校應該考慮的更多是換一個角度,從學生的視角去看新媒體,去看學校的工作。如何跟進學生的圈子,與學生的對話,去了解他們的世界,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
(二)換個角度看輿情監控。輿情一直是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關注點,但現實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校把輿情的關注點放在對學校、對工作有負面影響的內容上,而且獲取輿情信息的渠道單一,信息量少。究其原因,還是在開放性和互動性的推動不夠。開放性就是需要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包容的心態去接納學生的意見和評論。通過高校貼吧和校內論壇的數據差異,就能看出開放性對學生的輿論的影響。同時也提醒著我們,這些龐大的數據蘊含的信息量,但是如何去獲取信息,更加深入的參與學生的話題,也就是互動性如何提高,就是我們下一階段工作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
[2] 孫珊.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endprint